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西医学》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32093
B型超声诊断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癌误诊分析
http://www.100md.com 《华西医学》 2000年第1期
     作者:杨德民 郭晖 赵忻

    单位:杨德民(新疆克拉玛依石油管理局总医院B超室,克拉玛依,834000); 郭晖(新疆克拉玛依石油管理局总医院B超室,克拉玛依,834000); 赵忻(新疆克拉玛依石油管理局总医院B超室,克拉玛依,834000)

    关键词:

    华西医学000167 分类号:R657.4+2;R735.8;R445.1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2-0179(2000)01-0051-01▲

    我院自1988年至1998年10年间共收治胆囊结石合并原发性胆囊癌8例,术前均经B超检查和术后病理诊断,经整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 http://www.100md.com
    本组8例均为女性。年龄60~76岁。病程一月至10年余不等。使用仪器为Aloka SSD-650实时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3.5MHz。检查前禁食12小时,检查时患者取平卧位及左侧卧位,在肝区、右上腹常规做肋间、肋缘下斜切、横切扫查。

    8例中高分化腺癌合并粘液腺癌2例,腺癌4例,低分化腺癌1例,粘液细胞癌1例,其中肝细胞癌转移1例,淋巴结癌转移2例。

    本组胆囊结石合并原发性胆囊癌8例,仅一例术前为B超确诊。声像图表现:胆囊壁不均匀增厚,最厚处13mm,囊内透声差见散在光点,于胆囊颈部见直径22mm伴声影的强光团,另于胆总管内见直径10mm的强光团,后伴声影。误诊7例中6例胆囊壁增厚4~6mm,内壁线毛糙,2例合并胆总管下段结石,胆总管扩张。

    2 讨论

    胆囊癌多发生于50岁以上中老年病人,女性多于男性。85%以上的病人合并有胆囊结石,可能由于胆囊结石长期慢性机械损伤及胆汁中的胆固醇胆酸盐在感染等因素作用下产生的致癌物质——甲基胆蒽引起胆囊粘膜上皮增生而诱发癌变。胆囊癌能否早期诊断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而B超是检查胆囊癌的首选方法。
, 百拇医药
    本文胆囊结石合并原发性胆囊癌8例,误诊7例。分析其原因:①可能由于结石的弧形光带伴宽声影,掩盖了肿瘤声像造成了假阴性。②胆囊壁增厚主要见于慢性胆囊炎和厚壁型胆囊癌:胆囊炎者体积稍大,收缩功能差或无,而胆囊癌早期胆囊壁局部增厚,呈不规则状,晚期胆囊壁普遍增厚,胆囊腔缩小,甚至实性化。本组对两者鉴别不清。③胆囊癌向邻近转移,胆囊颈部可出现淋巴结肿大;向肝转移则在肝脏床处有低回声转移灶。④晚期胆囊癌癌肿可侵入胆总管形成栓子呈中等回声,胆汁中胆固醇结晶可沉积在栓子表面出现不典型声影易误认为胆总管结石。总之,误诊的主要原因是对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癌缺乏高度重视,往往只满足于发现胆囊结石;对胆囊壁增厚忽略细查明辨,均归以胆囊炎的解释。所以,B超检查胆囊结石病人时,对老年(尤其是女性),有右上腹痛、黄疸、右上腹硬块、体重下降症状的病人,若查见胆囊壁增厚,必须提高警惕,认真进行多体位、多切面、多脏器扫查,并结合病史综合判断,以提高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率。■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第五版。

    [2] 贾译清,主编:临床超声鉴别诊断学。

    [3] 苑菁,张经中,王永平:原发性胆囊癌的超声诊断及其误诊分析。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14:3。

    [4] 刘会秀:B型超声诊断原发性胆囊癌39例的分析。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13∶11。

    收稿日期1999-04-2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