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 2000年第1期
编号:10253724
隐性脊柱裂16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0年第1期
     作者:胡晓燕 李蜀渝

    单位:胡晓燕(410008 新余市人民医院);李蜀渝(湖南医科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000127

    脊柱裂在先天性神经管闭合不全畸形中较常见, 分 为隐性脊柱裂和显性脊柱裂, 以隐性脊柱裂常见, 但临床易漏诊, 国内迄今未见隐性脊 柱裂的专题报道。 现就本院1984~1998年收治的16例隐性脊柱裂予以报道, 以提高对本病 的认识。

    临床资料 一、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均为住院患者, 男12例, 女6例, 年龄5岁至67 岁, 平均年龄28岁, 5岁至16岁6例, 16岁至50岁7例, 大于50岁3例。

    二、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 膀胱, 直肠及神经功能障碍, 局部 皮肤异常改变。 其中腰痛11例; 夜间遗尿3例; 单侧下肢无力2例; 单下肢萎缩1例; 足 跟部疼痛、 步行后加重, 伴有腰骶以下冷感1例; 大小便失禁1例; 马鞍区触痛觉减退 1例; 腰骶部异常毛发, 脐形隐窝, 色素沉着2例。 病变部位: 腰骶椎14例, 颈椎2例 。 合并症: 合并腰椎间盘突出2例, 脑积水1例。 合并畸形: 骶管囊肿1例, 骶部背侧畸胎 瘤1例, 先天性高肩胛骨1例。
, 百拇医药
    三、 辅助检查: X线平片示椎板裂15例, MRI示骶椎信号缺如1例。

    讨 论 隐性脊柱裂发生率占人口的1‰。 在胚胎发育早期, 神经沟两侧的神经壁向 背部正中 线融合, 形成神经管, 融合从胸段渐向头尾端发展。 如果在神经管发育之前, 脊索的诱 导作用因故失去效能或受到不正常的干扰, 引起神经板或神经沟不发育或停止发育而不 闭 合, 椎弓未能遇合, 致使未遇合的神经板或沟完全暴露在外面, 形成脊柱裂。 如有椎 管 内容物突出称为显性脊柱裂, 没有椎管内容物突出称为隐性脊柱裂[1], 属神经 管缺陷中的一种类型, 为多基因遗传病, 其发病有种族地区差异[3], 亦与感 染、 代谢、中毒、 气候、 孕妇的年龄、 胎次和产次增加等有关。

    隐性脊柱裂患者可以没有任何外部表现, 多数患者早期亦无任何症状, 随年龄增长才不 同程度表现出症状和体征。 常见症状为腰痛和遗尿, 少数伴神经损害症状。 本组患者成 人的首发症状多表现为腰酸胀痛, 久站久卧后明显, 或前屈、 后仰, 侧屈时明显, 腰 骶部冷感, 或行走过多足跟部疼痛不适。 儿童常在3岁后表现为夜间遗尿, 少数合并其它 畸形。 本组3例夜间遗尿患儿, 年龄在5~13岁之间。 隐性脊柱裂在临床上常易漏诊和误诊 , 误诊为椎间盘突出, 腰椎骨质增生, 腰肌劳损等。 本组1例因不能弯腰, 腰大肌肿 胀, 误诊为腰椎结核, 经手术探查未见脓液, 确诊为L5~S2隐性脊柱裂。 本组有10 例是因其他疾患住院, 因腰痛拍X线片而确诊为隐性脊柱裂。 因此凡临床上长期腰痛, 或 学龄期儿童遗尿, 以及腰骶部异常(包括异常色素、 凹陷、皮肤窦等)应高度警惕隐性脊柱 裂可能。
, 百拇医药
    在临床上, X线平片检查可确诊, 根据X线表现分为五型: 1.单侧型, 2.浮棘型, 3. 吻棘型, 4. 完全脊柱裂型, 5. 混合型。 本组16例为单侧型。 另外磁共振检查有助诊 断。

    本病一般不需特殊治疗, 可行封闭及中医治疗等对症处理, 症状进行加重应考虑手术治 疗。 本病重在预防, 避免近亲结婚, 孕早期各种危险因素的影响, 合理增加营养等。 近年提倡孕早期每日服叶酸4mg, 可以减少本病的发生[2]。 生育过神经管缺陷儿 的母亲, 再次妊娠发生本病的风险增加, 故在孕16周~38周内B超检查有助宫内诊断。

    胡晓燕 湖南医科大学湘雅医院神经 内科进修生

    (1999-08-10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