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肝胆胰外科杂志》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06728
脾结核一例
http://www.100md.com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0年第2期
     作者:崔哲 徐琳 吴志勇

    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普外科,200001

    关键词:

    肝胆胰外科杂志000236

    【中图分类号】 R657.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1954(2000)02-0110-01

    患者,女,41岁。因反复发热二月伴上腹部不适就诊。患者 发热始终波动于38~39 之间,体温多于午后上升。追问病史,发病期间有干咳、盗汗 、四肢乏力及胃纳减弱等症状,否认慢性咳嗽、咳痰及咯血史,否认结核病家族史。查体: 腹平软,无压痛,肝脏肋下未及,脾脏肋缘下2cm,肝、肾区叩痛阴性,未扪及肿大浅表淋 巴结。行GI检查见胃底部后方一弧形压迹,临近粘膜未见破坏。腹部B超示脾肿大,脾脏内 见一1.9cm×1.4cm低回声团块,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CT示脾脏增 大,超过8个肋单元,平扫可见两个小低密度灶,注射造影剂后,有明显增强,疑为脾血 管瘤或淋巴瘤。实验室查示:白细胞3.9×109/L,中性67%,淋巴31%,单核0.4%;红细胞 3.6×109/L,血色素87g/L;血小板127×109/L。术前诊断:脾肿大,脾占位。2000年1 月8日在全麻下行脾切除术,术中见脾脏约20cm×10cm×10cm大,脾门见数枚肿大实质性淋 巴结,剖开脾脏见上极一枚直径3cm实质性肿块,肝、胃肠、盆腔均未见异常。术后病理报 告:脾脏结核;脾门淋巴结四枚,其中一枚见结核病灶,另三枚为炎性反应性增生。术后 予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三联抗痨治疗,患者恢复良好,术后第14天出院。

    讨 论

    结核是一种多系统疾病, 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而单纯的脾脏结核则非常罕见,主要发病于有免疫缺陷的人群中,如爱滋病患者 。其临床表现多样,除部分无任何症状的患者外,脾结核多以高热、体重减轻、干咳及淋巴结肿大等为主要表现,本病例与此相符。脾结核在B超中主要表现为多个微小低回声占位(<2cm),但亦有报道B超所见的单个较大低回声占位,经手术证实为脾结核[Chandra S,et al.Int J Clin Pract,1999,53(4):318-319],本病例属于后者。脾结核的CT表现为多灶性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占位,显然,脾结核的CT影像没有足够的特异性与脾肿瘤等其它脾脏低密度占位相鉴别,故不能作为确诊手段,而CT对于明确病变的播散程度有着意义 。脾结核确诊困难,经CT引导和脾占位穿刺活检是确诊脾结核的有效方法,有人已把穿刺活栓作为脾脏占位的常规检查 。脾切除术是治疗脾结核的主要手段,而有作者比较了爱滋病合并脾结核患者的不同治疗可治愈脾结核,其预后和平均存活率与采用脾切除术治疗一致,但这一报道的研究对象是爱滋病合并脾结核患者,其结论是否同样适用于免疫功能正常的脾结核患者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病例提示,对于不明原因的发热、干咳伴脾肿大和脾占位的患者,应警惕脾结核的可能。

    收稿日期:2000-03-0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