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江苏医药》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07332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手术治疗的探讨
http://www.100md.com 《江苏医药》 2000年第2期
     作者:盛路新 栾金达 葛祥祯 李垠 刘健

    单位:盛路新(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222002); 栾金达(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222002); 葛祥祯(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222002); 李垠(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222002); 刘健(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222002)

    关键词:

    江苏医药000228 过伸/过屈性颈椎损伤,在影像学上未发现有骨折脱位征象,而出现不同程度的颈髓损伤表现,称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占颈部外伤的3.19%。以往多采用保守治疗,但总体疗效欠佳。1996年以来,我们手术治疗此类损伤1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男10例,女1例,年龄22~58岁,平均48岁,均为颈椎损伤导致严重不全瘫或全瘫。据X线片及MRI所见,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者6例,后纵韧带骨化者2例,黄韧带钙化者2例,颈椎间盘突出者5例,椎体后缘骨赘3例,均未发现有骨折脱位征象。术前按JOA评分1~8分,平均4.5分。
, 百拇医药
    治疗方法 依据临床表现、X线片及MRI所见,根据原发损伤的来源和脊髓损伤程度,在8小时~4周内行手术治疗。前路切除间盘或骨赘,取髂骨植骨融合4例,后路单开门3例,改良半椎板(半椎板+棘突下)减压2例,单开门椎管成形术2例。

    结 果

    本组术后即改善者3例,其余8例在1~3周内开始恢复。随访8个月~2年3个月,术前JOA评分1~8分(平均4.5分),术后提高到7~13.5分(平均11分),恢复率60%~82%,平均74%。按北医三院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达100%。其中1例急性颈椎间盘突出者,急诊8小时内手术治疗,成为本组疗效最佳者。结果显示,积极手术治疗可使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得到满意恢复。

    讨 论

    积极手术治疗的必要性 颈椎无骨折脱位而有颈髓损伤,其发病基础乃因椎管内业已存在有使储备间隙减少的病理因素,如颈椎间盘突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及黄韧带钙化等,复合病理改变占54.5%。这些脊髓“钳压”因素平时不引起症状,或症状轻微而不被觉察,当外力作用使颈椎过伸/过屈时,使得颈椎管和神经孔进一步狭窄,加之后方黄韧带的皱折,脊髓因而受到冲击和挤压。颈椎的强力过伸和脊髓的直接受压,可使前脊髓动脉的沟血管和终末血管破裂,并且早期出现脊髓水肿,加重脊髓缺血和传导通路障碍。同时椎间软组织亦肿胀,在已没有充分储备间隙情况下,会进一步加重脊髓的损害。临床病理研究证实:压迫脊髓的后侧和外侧,压迫侧灰质后角加宽,前角变钝,对侧后角变窄,前角变钝。灰质前角和后角内常可见神经元被吞噬细胞破坏和神经胶质增生。背部神经根纤维萎缩。前方脊髓压迫,可致灰质中央囊肿形成,轴浆流阻塞,外侧柱脱髓鞘变化及后柱上行性坏死。故急性的脊髓损伤若未能正确处理,可能演变为慢性的脊髓病或神经根病。而随着脊髓缺血和受压程度的加重和时间的延长,脊髓功能的恢复将越来越差。故尽早手术治疗,可迅速解除致压因素,改善脊髓血运,防止继发性脊髓损害,并可使伤椎节段的稳定性得到加强,为脊髓功能的恢复创造有利条件。如有指征,应早期行手术治疗。党耕町等对此种损伤的治疗对比发现,非手术治疗不如手术治疗组效果好,多数病例病情随时间推移而加重,早期手术可能有益。本组病例手术治疗,优良率达100%,支持这一观点。
, 百拇医药
    手术指征和时机的选择 根据原发损伤来源和脊髓损伤程度以及MRI所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少数轻型患者可得到康复。对脊髓损伤程度较重,且有致压物者,手术时间越早越好。对临床症状较重,而脊髓受压轻微,如仅有硬膜受压,亦尽早手术减压,以改善脊髓血运。从本组病例来看,疗效满意。对中央脊髓损伤者,早期手术有助于手内在肌功能的恢复。保守治疗1~2周,手功能无明显恢复,应行手术减压。如经观察症状加重,或部分恢复后停止恢复者,或保守治疗4周内恢复不满意者,应及时给予手术治疗,以争取时间,使脊髓功能得到恢复。对MRI上未显示脊髓有明确压迫者,经保守治疗无显效,亦应积极手术减压。本组有1例,术后2年生活已能自理。近来有人认为,除后路髓外减压外,于手术显微镜下作髓内减压及空洞或液化区分流,对阻断神经损害的进展有一定帮助,疗效较保守治疗及单纯髓外减压好。■,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