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11953
止眩汤治疗眩晕46例
http://www.100md.com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
     作者:刘桂荣

    单位:刘桂荣 (广西百色市中医院 百色 533000)

    关键词:止眩汤;眩晕;辨证论治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0002129 中图分类号: R25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5817(2000)02-0307-01

    自1992~1999年以来,笔者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基础,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自拟止眩汤治疗眩晕4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门诊26例,住院20例,其中男18例,女28例。年龄35~70岁,病程3~20年。美尼尔氏综合征26例,高血压眩晕6例,低血压眩晕8例,颈椎病5例,脑外伤后眩晕1例。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止眩汤组成:当归15g、白芍12g、杞子12g、天麻10g、钩藤15g、甘菊15g、白术15g、陈皮10g、半夏10g、茯苓15g、甘草3g。加减:呕吐甚者加竹茹,高血压加夏枯草、白蒺藜,低血压加党参、黄芪,失眠加夜交藤、酸枣仁,瘀血加丹参、红花,颈椎病加葛根。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住院病人加用10%葡萄糖500ml,加ATP20mg、Co-A100U、维生素C0.5g、维生素B650mg静滴。每天1次,连用3天。

    1.3 疗效判断 痊愈:诸症消失,活动正常。显效:诸症基本消失,尚有轻微头晕。好转:症状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2 结果

    治愈30例,占65%,显效10例,占22%,好转4例,占9%,无效2例,占4%,总有效率为96%。眩晕症状缓解最短者3天,最长者9天。

, 百拇医药     3 典型病例

    罗某,女,52岁,教师。头晕目眩反复发作十余年。每年均发作3~4次,轻则门诊治疗,重则住院治疗。于1995年9月25日病发到我院住院治疗。症见头晕、眼花、视物旋转、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末欠温、舌质淡紫、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血压11.5/6kPa,心肺听诊无异常发现。过去有贫血病史十余年,患颈椎骨质增生4年。以本方加党参20g、黄芪20g、丹参12g、葛根15g。每日1剂,给予10%葡萄糖500ml,内加ATP20mg、Co-A100U、维生素C0.5g、维生素B650mg静滴,每日1次,连用3天。3天后症状明显好转,再服3剂症状消失。继续服3剂巩固疗效后出院,并嘱其常以红参每次3~5g,开水火 局服。随访1年未见大的复发,只是时有轻微头晕。

    4 讨论

    中医认为眩晕的成因,不外乎风、火、痰、虚、瘀等,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风,多为内风。《临证指南医案》有:“头为六阳之首,耳目口鼻皆系清空之窍,所患眩晕者,非外来之邪,乃肝胆之风上冒耳”。内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朱丹溪认为“无痰不作眩”。张景岳强调:“无虚不作眩”。久病则瘀,气血瘀滞,脑失所养,均可发为眩晕。病机为风火痰虚瘀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病变部位主要在肝、脾、肾三脏。临床上以虚者为多,虚实夹杂常见。止眩汤就是以虚者为多、虚实夹杂常见而设。当归、白芍、杞子养血滋阴,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健脾化痰,天麻、钩藤、甘菊熄风镇痉。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中天麻具有明显抗阵挛性惊厥和中枢镇静及镇痛作用,并能增加脑血流量,为治眩要药。半夏对呕吐中枢有抑制作用。钩藤有镇静降压作用。茯苓能促进迷路水肿消散。全方共具养血滋阴,健脾化痰,熄风镇痉,增加脑血流量,镇静止呕,促进迷路水肿消散的功效。并以辨证和辨病相结合进行加减治疗,收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中医治疗眩晕症的临床近期疗效较好,但远期疗效不甚满意,复发率较高。如何在稳定期健脾以绝生痰之源,养肝以镇肝阳上亢,补肾以充髓海,对预防眩晕的反复发作及预防中风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收稿日期:2000-01-21,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