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11例分析
作者:丁建华
单位:湖北省老河口市第一医院心内科 441800
关键词:尿激酶;静脉溶栓;心肌梗塞▲
实用医学进修杂志000215
摘 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1例AMI患者均经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查确诊,在发生胸疼后数小时内行尿激酶(UK)静脉溶栓,并动态观察心电图及心肌酶变化。结果:11例中7例溶栓成功,4例无效。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方法简单,成功率高,见效快,特别基层医院适合采用这一方法。
我科自1996年12月至1998年12月在收治的AMI病例中11例行静脉溶栓,成功7例,无效4例,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例患者,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在44~74岁之间,平均年龄61.5岁。胸痛距溶栓前持续时间平均2.3h,最短0.5h,最长者12h。11例溶栓前均查心电图,提示AMI为超急性期,并有心肌酶明显升高。梗塞部位:广泛前(侧)壁4例,前(间)壁6例,下壁1例。
1.2 治疗方案
全部病例确诊为AMI超急性期后,急查凝血时间,即行静脉溶栓。方法为:UK 150万U(广东天普制药厂生产)+10%葡萄糖液100ml静脉滴注,于半小时内滴完,继以肝素500~1000U/h静脉滴注。以后根据凝血时间调整剂量,以保持在正常值的1.5~2倍之间,连用5天[1]。随后口服阿斯匹林150mg bid~qd。
1.3 结果
1.3.1 临床症状改善 11例患者中7例溶栓后1.5~2h之间ST段有不同程度的回落,ST段回落最明显者在发病后2.5h内。4例无效 ,其中2例于溶栓后ST段曾一度回落,24h后ST段又回升;1例伴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入院后立即紧急溶栓,但ST段回落不明显,于入院后2.5h死亡;还有1例发病后12h进行溶栓治疗,效果不佳。
1.3.2 血清酶(CPK)峰值提前 本组11例除1例外,均于溶栓后连续3天查心肌酶谱,第1天每隔4h查一次,连续查3次,第2、3天各查一次,发现7例峰值提前,1例第3天较前2天升高,临床症状加重。
溶栓后有3例出现心律失常,为单发或频发室早,均在溶栓后2h左右出现,故考虑为再通后的心律失常。
1.3.3 UK的不良反应 本组仅1例用UK后一度出现黑便,经用洛赛克静注后症状消失。其余均未见明显出血征象及其它不良反应。
2 讨论
AMI发病急,症状重,特别是发病后24h内极易发生猝死。广泛开展静脉溶栓治疗AMI,方法简单,见效快,费用低。有大量资料报道其发病6h内进行静脉溶栓效果极好,并提示溶栓疗效存在时间依赖性,溶栓距发病时间越长,疗效越低或消失[2]。本组资料亦证实了这一点。有1例患者年龄已74岁,但于发病后2h内行溶栓治疗,仍获得成功。由此可见溶栓年龄可放宽到70岁以上[3]。
参考文献
1,陈灏珠主编.内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59~271
2,周红勤,胡婵,李柳南,等.静脉溶栓开始时间与尿激酶剂量的关系[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9,15(8):352
3,王力明,周俊禅.国产重组链激酶与尿激酶在AMI溶栓中的疗效观察[J].实用内科杂志,1998,18(11):664
收稿1999-09-21, 百拇医药
单位:湖北省老河口市第一医院心内科 441800
关键词:尿激酶;静脉溶栓;心肌梗塞▲
实用医学进修杂志000215
摘 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1例AMI患者均经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查确诊,在发生胸疼后数小时内行尿激酶(UK)静脉溶栓,并动态观察心电图及心肌酶变化。结果:11例中7例溶栓成功,4例无效。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方法简单,成功率高,见效快,特别基层医院适合采用这一方法。
我科自1996年12月至1998年12月在收治的AMI病例中11例行静脉溶栓,成功7例,无效4例,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例患者,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在44~74岁之间,平均年龄61.5岁。胸痛距溶栓前持续时间平均2.3h,最短0.5h,最长者12h。11例溶栓前均查心电图,提示AMI为超急性期,并有心肌酶明显升高。梗塞部位:广泛前(侧)壁4例,前(间)壁6例,下壁1例。
1.2 治疗方案
全部病例确诊为AMI超急性期后,急查凝血时间,即行静脉溶栓。方法为:UK 150万U(广东天普制药厂生产)+10%葡萄糖液100ml静脉滴注,于半小时内滴完,继以肝素500~1000U/h静脉滴注。以后根据凝血时间调整剂量,以保持在正常值的1.5~2倍之间,连用5天[1]。随后口服阿斯匹林150mg bid~qd。
1.3 结果
1.3.1 临床症状改善 11例患者中7例溶栓后1.5~2h之间ST段有不同程度的回落,ST段回落最明显者在发病后2.5h内。4例无效 ,其中2例于溶栓后ST段曾一度回落,24h后ST段又回升;1例伴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入院后立即紧急溶栓,但ST段回落不明显,于入院后2.5h死亡;还有1例发病后12h进行溶栓治疗,效果不佳。
1.3.2 血清酶(CPK)峰值提前 本组11例除1例外,均于溶栓后连续3天查心肌酶谱,第1天每隔4h查一次,连续查3次,第2、3天各查一次,发现7例峰值提前,1例第3天较前2天升高,临床症状加重。
溶栓后有3例出现心律失常,为单发或频发室早,均在溶栓后2h左右出现,故考虑为再通后的心律失常。
1.3.3 UK的不良反应 本组仅1例用UK后一度出现黑便,经用洛赛克静注后症状消失。其余均未见明显出血征象及其它不良反应。
2 讨论
AMI发病急,症状重,特别是发病后24h内极易发生猝死。广泛开展静脉溶栓治疗AMI,方法简单,见效快,费用低。有大量资料报道其发病6h内进行静脉溶栓效果极好,并提示溶栓疗效存在时间依赖性,溶栓距发病时间越长,疗效越低或消失[2]。本组资料亦证实了这一点。有1例患者年龄已74岁,但于发病后2h内行溶栓治疗,仍获得成功。由此可见溶栓年龄可放宽到70岁以上[3]。
参考文献
1,陈灏珠主编.内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59~271
2,周红勤,胡婵,李柳南,等.静脉溶栓开始时间与尿激酶剂量的关系[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9,15(8):352
3,王力明,周俊禅.国产重组链激酶与尿激酶在AMI溶栓中的疗效观察[J].实用内科杂志,1998,18(11):664
收稿1999-09-2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