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17048
小儿恶性淋巴瘤31例病理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0年第2期
     作者:黄春鑫 李捷艳 陈远宁 黄春金 郑雪梅

    单位:(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病理科 364000)

    关键词:淋巴瘤;病理分型;儿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000228

    中图分类号 R7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7399(2000)02-0166-01

    1 材料与方法

    31例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制片染色。其中29例用S-P法行免疫组化标记,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做LCA、CD20、CD3标记,有瘤巨细胞者加做CD68,霍奇金淋巴瘤(HL)组做CD30标记。所有试剂均购自福州迈新公司。
, 百拇医药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 男22例,女9例,年龄1~13岁,平均8.13岁。其中,3~7岁11例占35.5%,7~13岁17例占54.8%,均位该两个年龄组恶性实体瘤之首位;≤3岁3例占9.7%。部位:结内19例,依次为颈部13例,腹股沟3例,腋下2例,锁骨上1例;结外12例,依次为腹膜后5例,腹腔4例(均为肠道及其系膜),鼻咽部、窝及右下腹壁各1例。结内、结外之比为1.58∶1。结内及体表者均以发现肿物就诊,而腹膜后者则常以发现腹部肿物或腹痛就诊;腹腔内者则以腹胀和腹痛就诊,因此,腹膜后及腹腔内者就诊时肿物已相当大,均大于10 cm。就诊距发现肿瘤物的时间1天~3年,平均7.7个月。主要合并症为贫血(10/31)、发热(6/31)、肝大(4/31)。

    2.2 病理资料 大体:从1 cm×0.3 cm×0.3 cm~9 cm×9 cm×4 cm灰白组织,部分病例可辨认为淋巴结,切面多数为鱼肉状,少数病例可见坏死及出血,质软脆。镜下见淋巴结结构破坏,肿瘤性淋巴细胞弥漫增生,部分病例可见侵及淋巴结被膜及被膜外脂肪组织,8例见肿瘤性坏死。参考修订的淋巴瘤Kiel分类标准〔1〕,以HE切片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类。HL 8例,均可见散在增生的R-S细胞,可单核、双核及多核,胞体及胞核均巨大,核膜厚,核仁粗大嗜酸;8例除1例无蜡块未行酶标外,7例R-S细胞CD30不同程度阳性,阳性位于胞浆和胞膜。8例中,MC型5例均为结内,NS型2例为结内及腹膜后各1例,腹壁1例LP型。NHL 23例,除1例无蜡块(HE切片考虑为结内B无裂细胞性淋巴瘤)外,22例瘤细胞LCA不同程度阳性,11例CD3(+~),CD20(-);11例CD20(+~);其中3例含间变巨细胞者CD68(-)。11例T细胞淋巴瘤中结内T淋巴母细胞型5例,多形T 5例,腹腔2例,窝、结内及鼻咽各1例,腹腔透明T 1例,12例B细胞淋巴瘤中,结内间变性及无裂细胞型各3例,2例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为腹腔腹膜后各1例,其中1例为伯基特淋巴瘤,2例EBV均阳性。2例生发中心母细胞型均为腹膜后,2例裂无裂细胞型为结内及腹膜后各1例。本组B系淋巴瘤中,有大细胞者为间变及生发中心母细胞型。
, 百拇医药
    2.3 随访资料 获随访资料7例,1例8岁混合细胞型HL确诊后行化疗及放疗已存活13年,现仍健在;其余6例均于确诊后10天~5个月死亡,6例中HL 2例(MC及NS型),伯基特、生发中心母、中线T及无裂B细胞淋巴瘤各1例。

    3 讨论

    小儿淋巴瘤系小儿高发的恶性肿瘤,居小儿恶性实体瘤前两位,占小儿恶性肿瘤5%~7%〔2,3〕。本组资料显示,男∶女为2.4∶1,3~13岁28例,占90%;HL与NHL比为1∶2.86;贫血为最常见合并症,本组有10例占32%,与文献报道相似〔2,4〕。结内19例,颈部13例;结内HL、T及B细胞性NHL分别为6例、6例及7例,大致各占1/3。结外12例中,10例为NHL(T及B细胞性各5例),占83%,HL 2例,因此,结外以NHL为主。腹腔(肠道)4例均为非MALT,其中3例为T细胞性,1例为B淋巴母;范钦和等〔5〕分析31例胃肠非MALT型淋巴瘤,肠道26例占84%,且26例中19例为T细胞性占73%,说明胃肠非MALT型淋巴瘤以肠道好发且以T细胞性为主。从病理类型看,本组23例NHL除2例裂无裂的B淋巴瘤为中度恶性外,其余91%均为高度恶性,无小淋巴细胞及滤泡型。此外,母细胞性9例占39.1%,其中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5例,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及生发中心母细胞淋巴瘤各2例,为最多见类型,9例中6例见肿瘤性坏死,也提示其恶性度高。其次为多形T(5/23)、无裂及间变B细胞淋巴瘤(均3/23)。本组HL 8例,混合细胞型5例占62.5%居首位,无淋巴细胞消减型。上述分型结果与多数作者相似〔2,4,6〕。多数作者报道小儿淋巴瘤多于半年内死亡〔4〕,本组有随访资料的6例与此相符,可能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类型绝大多数为高度恶性有关。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严庆汉.淋巴瘤的分类及病理诊断.中华病理学杂志,1995;24(2):109

    2,李洪军,王 玮,莫秀芬.小儿恶性淋巴瘤临床诊断探讨.中国肿瘤临床,1996;23(6):441

    3,唐惟喻.恶性淋巴瘤.见:汤钊猷主编.现代肿瘤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989

    4,庄益顺,王淑真,蔡清源.54例小儿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实用癌症杂志,1997;12(3):200

    5,范钦和,徐天蓉,周 青等.原发性胃肠非MALT型淋巴瘤的临床与病理分析.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9;15(2):135

    6,王可欣,苏 琦,周秀田等.44例儿童恶性淋巴瘤免疫病理分型及临床病理分析.癌症,1995;14(6):446

    收稿日期:1999-08-18 修回日期:1999-12-1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