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诊断与治疗》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17432
口腔扁平苔藓与精神因素及其转归分析
http://www.100md.com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00年第2期
     作者:徐慧高

    单位:徐慧高(江苏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江苏 连云港 222023)

    关键词:口腔扁平苔藓;精神因素;癌变

    现代诊断与治疗000217 分类号:R781.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8174(2000)02-0104-01

    自1894年Rudry报道扁平苔藓(OLP)可单独发生于口腔粘膜以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患者发病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亦有OLP癌变的报道。为探讨OLP的病因学特点及转归,我们总结了1977年1月~1998年12月收治的177例OL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资料对OLP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77例患者中,男79例,女98例,男女之比为1∶1.24;90例表现为单部位损害,87例表现为多部位损害;伴发全身LP8例;71例发病前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创伤(抑郁、焦虑、恐癌、悲伤、人际关系紧张、社会角色转化等),38例为脑力劳动者(干部、教师、学生、医务工作者等);年龄9~81(平均44.32±12.21)岁;病史1周~10年;以双侧颊部伴发多见,依次是颊舌部和颊口角区。

    1.2 治疗结果 对71例有精神创伤的患者分两组进行治疗,实际治疗66例,占93.0%。一组单纯用药物治疗,另一组除药物治疗外,同时辅以心理治疗(每周2次)和抗抑郁制剂(多虑平、安定、VitB1等)治疗2~3月后检查疗效。疗效标准:(1)治愈:症状完全消失;(2)显效:糜烂面大部分消失,病变区充血明显减轻,纹理变细;(3)有效:糜烂面缩小,病变区纹理及充血变化不明显;(4)无效:症状无变化。结果综合疗法治愈13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3例;单纯疗法则分别为5、7、8及7例。采用Ridit检验,u=2.84,两种疗法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 百拇医药
    1.3 典型病例资料 例1,女,33岁,工人,抑郁症患者。右颊部、右下唇糜烂8年,1977年3月就诊,查:右颊粘膜见3.0cm×1.0cm的糜烂面,周边有白色条索状纹理,放射状分布,右下唇粘膜见1.0cm×0.5cm的糜烂面。病灶区无残根、残冠及不良修复体。经病理检查诊断右颊、右下唇OLP,给予氯喹、维生素A等药物治疗,定期随访。1980年5月右颊部OLP病灶中间出现一直径约1.0cm的疣状肿物,表面暗红、中央坏死。同年8月经病理检查后行颊癌切除术,术后6月复发,患者死亡。术后病理诊断:右颊部OLP伴高分化鳞癌(图1,见封底)。

    图1 OLP被覆鳞状上皮细胞发生癌变,形成癌巢并向深部浸润(HE×100)

    例2,女,56岁,干部。左颊部糜烂2年,1994年1月就诊,查:左颊粘膜糜烂,4.0cm×2.5cm大小,周边有白色纹理样变,患侧无病灶牙,病理确诊OLP后常规治疗,定期复查。1998年5月病变区在刷牙、进食时渗血,怀疑有恶变后扩大切除病灶,随诊。术后病理诊断:左颊OLP伴局部不典型增生(图2,见封底)。
, http://www.100md.com
    图2 OLP病变区上皮细胞层增厚,排列紊乱,极向消失,细胞大小不一,有的核增大,色深,伴有核分裂.上述变化局限于上皮层内(HE×100)

    2 讨论

    病例组中有精神创伤史和脑力劳动者占61.6%,无精神创伤史及脑力劳动者占38.4%,具显著的统计学差异(Ridit法,u=3.32),说明精神创伤和心理压力偏重与OLP有关。临床上对患者辅以心理治疗的结果表明,精神创伤得以治疗并改善后,OLP治愈效果明显提高,与常规治疗效果具差异性,从另一方面说明OLP与精神因素有关,其作用机制目前尚难以阐明,可能与应激反应有关,但亦不能排除患者的情绪波动加强了其它因素的致病过程。薛月琴等对115例OLP患者的心理因素进行了调查,同样发现患者一年内负性生活事件高于对照组且具显著性差异,治疗时辅以精神药物和心理治疗与对照组亦具统计学差异,提出情绪障碍、躯体障碍不仅与OLP发病密切相关,而且影响其发展与转归[1]。结果显示,177例OLP发病特点是女性多于男性,临床上同时发现,更年期妇女发病较非更年期女性高,说明OLP与性别、年龄和内分泌变化均有一定的相关。
, 百拇医药
    OLP癌变与否口腔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本组病例追踪调查显示,2例发生癌变,2例发展为不典型增生,4例均为糜烂型,局部无残冠、残根和不良修复体等刺激因素,癌变及不典型增生的发生率均为0.12%。笔者认为,OLP可发生癌变,可能是OLP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病变区上皮组织细胞本身突变的结果[2],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陈作良等报道,OLP患者的染色体稳定性差,畸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形态计量学研究亦发现,OLP病变组织的基底层和棘层上皮细胞的体积和直径与鳞癌细胞相近,而与炎症细胞有显著性差异[4]。有学者坚持认为OLP不会发生癌变,口腔癌是叠加因素的结果或粘膜病共存的误诊。我们认为这是由诊断标准的差异造成的,所见报道中有的口腔癌与OLP发病部位不一致,有的是有OLP病史,后出现口腔癌,OLP治愈与否无详细描述或未经病理证实。因此,对OLP癌变制定确切的诊断标准并进行密切的追踪观察是必要的,特别是糜烂型。

    朱洪水教授 审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薛月琴,李树林,郭万里.115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社会因素调查[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5):225.

    [2]徐慧高,王隆香,宋晓陵,等.口腔扁平苔藓恶变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口 腔医学杂志,1999,15(3):172-173.

    [3]陈作良.口腔扁平苔藓癌变机理初探[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87,3(4): 181-182.

    [4]金 岩,杨连甲,Frand H White.口腔扁平苔藓与癌前病变——形态计学研究 [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5,13(2):96-98.

    收稿日期:1999-12-1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