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诊断与治疗》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17434
切口感染的分析与预防措
http://www.100md.com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00年第2期
     作者:施易凡

    单位:易凡(解放军第九十二医院,福建南平 353000)

    关键词:切口感染;分析;预防措施

    现代诊断与治疗000238 分类号:R6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8174(2000)02-0128-01

    笔者总结我院1996~1998年3573例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分析切口感染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1 临床资料

    3年共施行手术4505例,病人出院前切口拆线并记录愈合情况者3573例。切口观察分别在术后2~3天、拆线及出院前进行。如首次检查有红肿,但以后消退、缝线反应或广泛分离皮瓣致供血不足、皮瓣坏死而继发感染者不计为切口感染。结果:3573例中切口感染98例。年龄3~71岁,急诊手术45例,择期手术53例。按切口分类:Ⅰ类切口1825例中10例感染(0.55%);Ⅱ类切口1413例中37例感染(2.62%);Ⅲ类切口335例中51例感染(15.22%)。按病种分类:普外科973例中46例感染(4.73%);胸外科53例中2例感染(3.77%);泌尿外科653例中7例感染(1.07%);颅脑外科110例中2例感染(1.82%);颌面外科209例中1例感染(0.48%);骨外科371例中26例感染(7.01%);整形外科176例中5例感染(2.84%);五官科579例中7例感染(1.21%);妇产科450例中2例感染(0.44%)。手术经历时间:<4小时523例,感染39例;>4小时78例,感染11例(P<0.05)。术前住院时间3~10天211例,感染7例;10天以上99例,感染16例(P<0.01)。
, 百拇医药
    2 讨论

    2.1 切口感染分析 本组住院3~7天内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住院10天以上者(P<0.01)。提示住院时间的延长将增大医院耐药菌株定植的机率,进而使切口感染率增高。601例手术时间统计,小于4小时与大于4小时之切口感染率有显著差异(P<0.05)。可见手术时间延长将增大切口暴露时间,也加大了切口被污染的机会,使切口感染率增高。本组急诊手术1123例,仅占全部手术的25%,而急诊手术切口感染数却占总感染数的45.9%(45例)。急诊病人病情危重及手术野皮肤缺乏准备,而导致切口感染率增加。

    2.2 预防措施 (1)严格无菌操作技术。正确进行切口及切开胃肠道时术野之保护;管腔脏器内部之消毒;腹腔、切口之冲洗;及时更换污染之器械、手套、敷料;切口缝线之选择;缝合技术等均不可忽视。(2)手术人员手臂的消毒效果。应定期检查及随时抽查。我们采取定期公布洗手后培养结果。培养阳性者对其洗手过程进行跟踪监督,不符合规定者停止参加手术。(3)急诊病人因病情危重及手术野皮肤缺乏准备,使切口感染率增加。故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使一些急诊手术变为择期手术,以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4)缩短手术时间。手术时间的长短与患者病情、设备条件、术者技术水平、术中配合等多因素有关。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手术时间,可减少切口暴露时间及细菌污染,降低切口感染。(5)减少院内感染。提倡门诊术前准备,缩短住院待手术时间,减少医院耐药菌株定植,降低医院感染率。(6)手术室的管理。手术室空气消毒是一较难控制和易被忽略之环节。紫外线消毒虽可减少空气中细菌数,但影响因素颇多,且不能持续进行,故必须注意术中对室内人数、流动情况、人员衣着等进行管理。(7)改善患者术前身体状况。病人营养不良、低蛋白、贫血等除直接影响切口愈合,还可使感染率增加。本组切口感染中35.7%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低蛋白,在恶性病患者中更易影响愈合并招致感染(11/35),应在择期术前尽力予以纠正。(8)对高危病人术前、术中预防用药。如老年、体弱、术中污染重、重要脏器手术或一旦感染后果严重者,术前、术中大剂量有效抗生素的应用,仍是安全有益的。

    郭崇波主任医师 审

    收稿日期:1999-11-2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