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性肿瘤致脊髓压迫症23例分析
作者:覃强 罗美华 温俄罗 高时荣 陈洁
单位:覃强 罗美华 温俄罗 高时荣 陈洁(广东顺德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 顺德市 528333)
关键词:脊髓压迫症;肿瘤;诊断;治疗
肿瘤防治杂志000259
中图分类号:R818.8;R818.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4571(1999)02-0214-03
脊髓压迫症是由脊髓本身或其周围组织的病变压迫脊髓或供应脊髓的血管引起的脊髓功能障碍。晚期恶性肿瘤可以发生转移而产生脊髓压迫症。1993年3月~1998年12月间我科共收治转移性肿瘤致脊髓压迫症23例,就其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 百拇医药
1.1 一般资料
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17~71岁,平均42岁。原发肿瘤为肺癌4例、鼻咽癌5例、乳腺癌4例、恶性淋巴瘤2例、原发性肝癌1例、食管癌2例、恶性胸腺瘤2例、前列腺癌2例、膀胱癌1例。首发症状:肢体麻木乏力16例,神经根性疼痛15例,两者兼有4例,排尿、排便障碍21例。体征:感觉障碍20例、肢体瘫痪21例、肌肉萎缩8例、踝阵挛阳性7例、病理反射阳性9例、肢体震颤2例。23例患者均在脊髓压迫症出现前或发病后进行过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象(ECT),其中21例发现脊柱及其他骨关节有核素异常浓集灶或核素异常缺损灶。出现脊髓压迫症后均进行MRI检查。发现颈段3例、颈胸段2例、胸段11例、胸腰段3例、腰段3例、腰骶段1例。MRI检查发现椎体或附件侵犯破坏21例,另2例MRI发现髓内转移瘤。
1.2 治疗方法
23例患者在明确诊断后即给予放射治疗,采用60Co γ射线,患者取俯卧位,采用单一后野垂直照射,照射范围为受压脊髓(根据MRI定位)并包上下半个椎体。其中15例患者每天放疗1次,2 Gy/次,每周5次,总肿瘤量40~45 Gy,另外8例隔日放疗,3 Gy/次,每周3次,总量36~42 Gy。放疗同时静注地塞米松10 mg,每日1次,使用1周后,渐减量,放疗结束时停药。另外还使用B族维生素、ATP、辅酶A等药物,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的发生。
, 百拇医药
1.3 结果
放疗后15例神经根性疼痛患者中有11例得到缓解,有效率73.3%。16例肢体感觉障碍好转8例,有效率50%。肢体瘫痪的21例患者中,2周内就诊的9例,经放疗后,肌力改善有7例,有效率77.8%,2周以上就诊的12例,经放疗后肌力改善的仅3例,有效率25%。
2 讨论
脊髓压迫症为肿瘤急症,须及时诊断,给予合理治疗,以便及早逆转已存在的神经损害并保护脊髓功能。本文23例恶性肿瘤患者中有9例在定期复查中,ECT检查发现椎体或附件有转移灶,提示脊髓压迫的危险,所以出现泌尿/肠道症状和/或四肢感觉或运动变化时,应考虑脊髓压迫的可能,相对早期(<2周)到医院诊治,疗效较好。
转移性肿瘤致脊髓压迫症的发生率一般和原发肿瘤的部位有关[1],认为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发生率较高,本文中原发于鼻咽癌的例数最多,这与本科收治患者中鼻咽癌占绝大多数有关。转移癌造成的脊髓压迫症,往往继发于椎体破坏,MRI对本病有很高的定位、定性价值,能在多平面直接成像,显示脊髓和神经根移位、受压或肿胀的征象,而且能显示肿瘤的形态[2],对病变来源部位显示清晰,可发现椎体或附件的受破坏情况。MRI还有利于发现椎管内多个病灶[3],优于CT、脊髓造影,应作为本病的首选诊断手段。本文23例患者都曾多次接受过对原发灶手术或放疗或化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均难以接受椎板切除术治疗。所以,确诊后即给予放射治疗,本文每次大剂量组(3 Gy/次)症状缓解率比常规组(2 Gy/次)略高,由于就诊时间、原发灶病理类型等因素,尚难比较这两种放射治疗方法的优劣。但理论上支持开始大剂量放疗,因为可迅速使瘤体缩小,较大量地杀灭瘤细胞,使肿瘤细胞迅速破坏和溶解,并可改善血管供应和肿瘤的再氧合作用,有助于消除实体瘤放射相对抵抗性的低氧成份。本组病例在治疗早期常规使用地塞米松,既可以促进水肿消散,还有溶瘤作用,达到减轻疼痛及放射反应的目的。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王肇炎,韩锐.肿瘤药物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356-357.
[2]Kenneth D,Miller JR.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he vertebral column and Spinal cord[A].In:Wilkirea RH,Reugachary SS.Neurosurgery Update I[M].New York:Mcgrau-Hill,1990,104-109.
[3]Hadley DM.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ow has it helped the neuosurgeon?[A].In:Teasdale GM,Miller JD.Current Neurosurgery[M].New York:Churchill Livingotone,1992,157-184.
收稿日期:1999-09-09
修回日期:1999-10-04, 百拇医药
单位:覃强 罗美华 温俄罗 高时荣 陈洁(广东顺德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 顺德市 528333)
关键词:脊髓压迫症;肿瘤;诊断;治疗
肿瘤防治杂志000259
中图分类号:R818.8;R818.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4571(1999)02-0214-03
脊髓压迫症是由脊髓本身或其周围组织的病变压迫脊髓或供应脊髓的血管引起的脊髓功能障碍。晚期恶性肿瘤可以发生转移而产生脊髓压迫症。1993年3月~1998年12月间我科共收治转移性肿瘤致脊髓压迫症23例,就其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 百拇医药
1.1 一般资料
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17~71岁,平均42岁。原发肿瘤为肺癌4例、鼻咽癌5例、乳腺癌4例、恶性淋巴瘤2例、原发性肝癌1例、食管癌2例、恶性胸腺瘤2例、前列腺癌2例、膀胱癌1例。首发症状:肢体麻木乏力16例,神经根性疼痛15例,两者兼有4例,排尿、排便障碍21例。体征:感觉障碍20例、肢体瘫痪21例、肌肉萎缩8例、踝阵挛阳性7例、病理反射阳性9例、肢体震颤2例。23例患者均在脊髓压迫症出现前或发病后进行过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象(ECT),其中21例发现脊柱及其他骨关节有核素异常浓集灶或核素异常缺损灶。出现脊髓压迫症后均进行MRI检查。发现颈段3例、颈胸段2例、胸段11例、胸腰段3例、腰段3例、腰骶段1例。MRI检查发现椎体或附件侵犯破坏21例,另2例MRI发现髓内转移瘤。
1.2 治疗方法
23例患者在明确诊断后即给予放射治疗,采用60Co γ射线,患者取俯卧位,采用单一后野垂直照射,照射范围为受压脊髓(根据MRI定位)并包上下半个椎体。其中15例患者每天放疗1次,2 Gy/次,每周5次,总肿瘤量40~45 Gy,另外8例隔日放疗,3 Gy/次,每周3次,总量36~42 Gy。放疗同时静注地塞米松10 mg,每日1次,使用1周后,渐减量,放疗结束时停药。另外还使用B族维生素、ATP、辅酶A等药物,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的发生。
, 百拇医药
1.3 结果
放疗后15例神经根性疼痛患者中有11例得到缓解,有效率73.3%。16例肢体感觉障碍好转8例,有效率50%。肢体瘫痪的21例患者中,2周内就诊的9例,经放疗后,肌力改善有7例,有效率77.8%,2周以上就诊的12例,经放疗后肌力改善的仅3例,有效率25%。
2 讨论
脊髓压迫症为肿瘤急症,须及时诊断,给予合理治疗,以便及早逆转已存在的神经损害并保护脊髓功能。本文23例恶性肿瘤患者中有9例在定期复查中,ECT检查发现椎体或附件有转移灶,提示脊髓压迫的危险,所以出现泌尿/肠道症状和/或四肢感觉或运动变化时,应考虑脊髓压迫的可能,相对早期(<2周)到医院诊治,疗效较好。
转移性肿瘤致脊髓压迫症的发生率一般和原发肿瘤的部位有关[1],认为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发生率较高,本文中原发于鼻咽癌的例数最多,这与本科收治患者中鼻咽癌占绝大多数有关。转移癌造成的脊髓压迫症,往往继发于椎体破坏,MRI对本病有很高的定位、定性价值,能在多平面直接成像,显示脊髓和神经根移位、受压或肿胀的征象,而且能显示肿瘤的形态[2],对病变来源部位显示清晰,可发现椎体或附件的受破坏情况。MRI还有利于发现椎管内多个病灶[3],优于CT、脊髓造影,应作为本病的首选诊断手段。本文23例患者都曾多次接受过对原发灶手术或放疗或化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均难以接受椎板切除术治疗。所以,确诊后即给予放射治疗,本文每次大剂量组(3 Gy/次)症状缓解率比常规组(2 Gy/次)略高,由于就诊时间、原发灶病理类型等因素,尚难比较这两种放射治疗方法的优劣。但理论上支持开始大剂量放疗,因为可迅速使瘤体缩小,较大量地杀灭瘤细胞,使肿瘤细胞迅速破坏和溶解,并可改善血管供应和肿瘤的再氧合作用,有助于消除实体瘤放射相对抵抗性的低氧成份。本组病例在治疗早期常规使用地塞米松,既可以促进水肿消散,还有溶瘤作用,达到减轻疼痛及放射反应的目的。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王肇炎,韩锐.肿瘤药物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356-357.
[2]Kenneth D,Miller JR.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he vertebral column and Spinal cord[A].In:Wilkirea RH,Reugachary SS.Neurosurgery Update I[M].New York:Mcgrau-Hill,1990,104-109.
[3]Hadley DM.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ow has it helped the neuosurgeon?[A].In:Teasdale GM,Miller JD.Current Neurosurgery[M].New York:Churchill Livingotone,1992,157-184.
收稿日期:1999-09-09
修回日期:1999-10-0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