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脏杂志》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19349
M型超声仪对左心衰治疗前后的观察
http://www.100md.com 《心脏杂志》 2000年第2期
     作者:王希平 田忠新 杨燕 王晓明

    单位:王希平 田忠新 杨燕(解放军第四医院特诊科, 青海 西宁 810014);王晓明(甘肃平凉武警8670部队医院内科)

    关键词:

    心脏杂志000263 作者用M型超声仪二尖瓣曲线E峰至室间隔左室面之间的距离(EPSS)值判断心功能状态, 对78例左心衰的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的观察对比, 发现左心衰的程度治疗前与EPSS值的大小成正比, 而治疗后则呈反比。

    1 资料与方法

    经临床ECG, UCG, 胸片等确诊为左心衰患者共78例, 其中心衰Ⅰ级12例, Ⅱ级58例, Ⅲ级8例。 女25例, 女53例, 年龄46~71岁。 采用美国产RT-6800型彩超, 患者取左侧卧位于胸骨左缘3~4肋间左室长轴切面, 取样线置于二尖瓣前叶尖端, 出现M型二尖瓣曲线波群, 测量E峰至室间隔左室面之间的距离即EPSS值。 分别在住院后未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测量。

    2 结果

    在治疗前, 心衰Ⅰ级时EPSS值为10~15 mm, Ⅱ级时18~23 mm, Ⅲ级时大于25 mm。 治疗后明显好转, 患者自觉无症状或症状明显减轻, 于出院前进行复查, 心衰Ⅰ级者EPSS值小于5 mm, Ⅱ级58例中有37例EPSS值小于5 mm, 21例慢性左心衰者EPSS值在7~12 mm, Ⅲ级者因病情较重, 治疗后EPSS值明显低于治疗前, 在10~15 mm之间。 78例左心衰患者中有49例EPSS值恢复到正常, 29例EPSS值明显下降, 经统计学处理, 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EPSS值对左心衰程度有很好的相关性。 心衰时, 心肌收缩力下降, 前负荷增加, 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增加, 使二尖瓣开放幅度变小, EPSS值加大。 经过治疗后, 心脏前、后负荷减轻, 心肌收缩力增加, 代谢紊乱纠正, 病情改善, EPSS值逐渐减小。 由此可见, EPSS值即可以衡量左心衰的程度, 也可作为治疗效果的判定。,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