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重庆医学》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20393
HOLTER在心悸、胸闷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http://www.100md.com 《重庆医学》 2000年第2期
     作者:李晨曦

    单位:上海市松江乐都医院四病区 201600

    关键词:

    重庆医学000276 心悸、胸闷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笔者应用Holter对 148例病因未明主诉心悸、胸闷患者进行检测,旨在分析Holter在此类疾患中的应用价值, 现分析如下。

    1 资 料

    系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病因未明的心悸、胸 闷者,Holter检测中均有心悸、胸闷发作,其中男性96例,女性52例,年龄19~72岁,平均 46.3岁。病史1周至36个月,平均3个月。检查前经ECG、超声心动图、X线、血脂、血糖等多 项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2 方法及标准
, 百拇医药
    2.1 方法 应用美国BIOSE NSOR动态心电图仪;采用MaVF、MV5、MV1导联系统检测。检查前停用影响心电活动药物最 少三天,检测时详细记录生活日志。检测结束将全部信息输入微机分析,并进行人工校正结 果。

    2.2 心律失常及ST段异常压低判断标准 心律失常判定标准:频发早搏为 ≥30次/小时;偶发早搏为<30次/小时。ST段异常压低判定标准为ST段水平或下斜型下降> 0.1mv,持续1分钟以上。

    3 结 果

    在148例中,最快心率92~160次/分,最慢心 率30~58次/分。病例中,在心悸发作时,Holter正常者54例,占36.5%;心律失常发生者73 例,占49.3%,其中发生一种心律失常者5例,多种心律失常者68例;ST段异常压低者27例( 合并心律失常者14例),占18.2%。症状发作时有心律失常患者中,室性早搏43例,占29.4% ,其中频发室早15例,短阵室速4例;室上性早搏63例,占42.6%,其中频发室上性早搏12例 ,室上速21例;阵发性房颤2例,占1.4%;房性并行心律1例,占0.7%;窦停4例,占2.7%。1 48例中,有偶发房早及室早4例、1度AVB1例、窦停1例、ST段异常压低2例,Hol ter检测异常同心悸、胸闷症状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 百拇医药
    4 讨 论

    4.1 心悸、胸闷及心率的关 系 148例最慢心率主要发生在睡眠中,且多发生在夜间零时到三时之间。最快心率均发生 于白天活动时,其中1例在心率最快(骑自行车)时,有心悸、胸闷感;其他受检者均无症状 。由此可见,心率增快与活动有关,与心悸、胸闷无明显相关性。有资料报道,心悸、胸闷 患者与心率明显改变有一定相关性,这可能与所选病例包括病因已明的部分心脏病(如冠心 病、心肌炎等)患者有关。

    4.2 心悸、胸闷与心律失常 本文报告的148例中,有79例(53.4%)发生不 同程度的心律失常。4例有偶发房、室性早搏者与心悸无关;1例I度AVB、1例窦停发生在睡 眠时,也与心悸无关,考虑为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所致。症状发作时出现心律失常者73例(49. 3%),其中阵发性房颤2例、房性并行心律1例、窦停4例出现心悸、胸闷,其余多为频发早搏 、短阵心动过速,说明与心悸、胸闷有明显相关性,是心悸、胸闷的重要原因。另外,此组 病例中,多种心律失常出现率高,也是引起心悸、胸闷的另一重要原因。
, http://www.100md.com
    4.3 心悸、胸闷与ST段改变 对正常人研究结果表明,典型ST段下降>0.10 mv,持续1分钟以上者极少发生(<2%)。此组病例共检出ST段异常压低者29例,临床上均无明 显心绞痛症状,其中27例(18.2%)在缺血的同时出现心悸、胸闷,结合年龄及实验室的进一 步检查考虑有冠脉供血不足及心肌病变,经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说明ST段异常 压低也是心悸、胸闷原因之一,这其中多为不典型冠心病及心肌病变;由此可见,Holter可 提高不典型冠心病及心肌病变的诊断率。

    4.4 心悸、胸闷与正常人的相关性 148例中Holter检测完全正常者54例(3 6.5%);Holter检查也发现虽有心律失常,但为功能性改变者6例(4.1%)。因此,临床上无明 显原因心悸、胸闷者,近半数(40.6%)可是无器质性心脏病客观指标的正常人。■,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