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西医学》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25092
B型超声诊断小儿肾重复畸形的体会
http://www.100md.com 《华西医学》 2000年第2期
     作者:李永忠 马文敏 林玲 胡运开

    单位: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科 成都 610041

    关键词:肾重复畸形;B型超声诊断

    华西医学000249

    摘要:目的:B型超声(B超)对小儿肾重复畸形(重肾)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回顾性对比分析了39例(42个)经病理证实的重肾的手术发现、B超声像表现。结果:14例重度积水型重肾,B超对10例作出诊断,2例提示性诊断,2例误诊为囊肿;16例轻~中度积水型重肾,B超对15例作出诊断1例误诊为肾积水伴输尿管扩张;9例发育不良型重肾,B超对5例作出诊断,2例提示性诊断,2例漏诊;3例发育型重肾,B超仅对1例作出诊断,2例漏诊。结论:B超诊断积水型重肾,尤其重度积水型和发育不良型重肾的价值较高;而对发育型重肾,B超的诊断价值较低。
, 百拇医药
    [中图分类号]R726.9;R44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0179(2000)02-0207-02

    The Recognition of B-ultrasound Diagnosis of Renal Duplication Anomaly in Children

    LI Yong-zhong,MA Wen-ming,FU Yun-kai,et al.

    本文报告我院在1990年1月至1998年12月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B超、IVP资料完整的39例(42个)肾重复畸形(以下简称重肾),旨在探讨重肾的B型超声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 百拇医药     本组39例,男2例,女37例,年龄3月至16岁,平均5岁。女孩临床症状表现为两次排尿间有会阴部漏尿;男孩症状为尿频、尿急,右上腹扪及包块。在39例中,双侧重肾12例,右侧15例,左侧12例。手术治疗42个重肾,其中3例患儿因双侧重肾均积水并有输尿管异常改变而行双侧治疗。

    仪器为SIEMENS400、RTFINO、AIPerforma、DIASONIC超声显像仪,凸阵探头,频率3.5MHz。采用多方位检查,以仰卧位为主,辅以侧卧、俯卧位,观察肾脏的大小、形态和集合系统有无异常改变,并沿输尿管的走行扫查至膀胱三角区,观察有无输尿管异常。

    2 结果

    本组42个重肾均位于患肾上极,均有一重复输尿管与之相连。结合手术所见,声像图可分为以下四种表现。

    2.1 重度积水型(14/42))。重肾外观呈囊状改变,实质菲薄,肾盂极度扩张,积液量约50~250ml,12例输尿管扩张。B超对10例作出明确诊断,2例提示性诊断,2例误诊为囊肿。声像图表现为患肾形态失常,在上极见一囊性的无回声,大小约3~12cm,壁稍厚,不光滑,10例见一增粗输尿管与之相连,2例见同侧输尿管囊性扩张。
, http://www.100md.com
    2.2 轻~中度积水型(16/42)。患肾形态失常,在上极见一结构不良的重肾,皮质变薄,肾盂扩大,重肾与周围粘连,与下肾可有明显分界,均有一增粗输尿管相连。B超对15例作出诊断,1例误诊为肾积水伴输尿管扩张。声像图:患肾形态失常,在肾上段可见一形态轮廓欠规则的小肾,大小约1.5cm×2.5cm~3.5cm×6.5cm,肾盂见不同程度的分离暗区,约0.5~3cm,可见增粗输尿管与之相连;而下肾可有轻微肾盂分离或正常。

    2.3 发育不良型(9/42)。重肾外观呈分叶或桑椹状,瘢痕纤维化,表面凹凸不平,肾实质较硬,大小约1.5cm×1.5cm~2.5cm×3.0cm,肾盂无分离,肾周粘连明显,7例输尿管增粗。B超对5例作出诊断,2例提示性诊断,2例漏诊。声像图:肾上极见大小不等、形态欠规则的不均匀实性回声团,内部无分离暗区,可见一增粗的输尿管相连或同侧输尿管囊性扩张。

    2.4 发育型(3/42)。患肾由重复上肾和正常下肾组成,外观一致,分界不清,有各自的肾盂、肾门及输尿管。B超仅对1例作出诊断,2例漏诊。声像图:患肾大小形态稍失常,集合系统分成上下两团,中间有实质回声相隔,上肾可有轻微分离或正常,可见双肾门及双输尿管。
, 百拇医药
    3 讨论

    重肾是小儿泌尿系统常见的畸形,国内已有作者报告重肾的超声诊断〔1,2〕,并对重肾进行了分型。根据以往作者的分型,结合本组资料,我们认为重肾可分为发育型、积水型和发育不良型三大类,具有临床意义。发育型,其功能大多数正常,患者可无临床症状,往往查体时偶然发现,大多数不需手术治疗;而积水型和发育不良型大多数伴有输尿管囊性扩张,都有一定的临床症状,需要手术治疗。其中,积水型可分为重度积水型和轻~中度积水型,可提高人们对重肾的认识,并对超声检查有指导意义。

    3.1 B超诊断重肾的优缺点

    重肾的IVP诊断受其功能影响。若重肾功能良好,IVP可显示双肾盂、双输尿管而确诊;对有一定功能的重肾,如轻~中度积液的重肾,IVP表现为患肾形态失常,显影延迟,影像模糊,重肾内可见造影剂而可被诊断;若重肾无功能,但体积较大(如中~重度积液的重肾),可靠一些间接征像来判断,如下肾的上方有软组织影,显影的肾盏数减少,下肾的最上盏离肾上极边缘远等征像。但这些征像常不确切,常造成诊断的困难。若重肾体积很小且功能很差时,其下肾可无异常表现而漏诊。然而超声显像,不受重肾功能影响,对发育不良或结构异常的肾组织分辨能力较强,上肾部发育结构不良1~2cm大小者,也能被发现;若重肾积液伴有输尿管扩张就更易被发现,但B超对功能形态正常的重肾则不易与下肾正常组织区别而漏诊。
, 百拇医药
    3.2 B超诊断重肾的注意点及其漏、误诊原因

    ①超声医生对重肾的各种类型声像图表现要有足够的认识;②对临床怀疑重肾者,应仔细扫查肾脏有无异常改变(如肾上极有类似囊肿的无回声、不均匀的回声团、形似小肾的回声伴有分离暗区等),并寻找有无输尿管与之相连。因为在肾上极或肾上段发现异常变化是诊断重肾的前提,有无输尿管与之相连是关键。③对发育不良型重肾因其体积一般较小,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楚而易漏诊,为此,对临床怀疑重肾而肾脏又无明显形态异常者,应仔细扫查肾脏上极区有无异常实性回声团,并寻找同侧有无增粗的输尿管,以防漏诊。④若肾形态失常,肾盂明显积水,应在暗区的周围寻找有无其肾结构回声及各自的输尿管以免误诊。本组1例积水型重肾,B超发现肾盂明显分离并见增粗的输尿管而误诊为肾积水伴输尿管扩张,但手术见积水重肾下份紧贴一发育欠佳的小肾。⑤重度积水型重肾,其形态酷似囊肿,易误诊为囊肿。因此,对肾上极的囊状回声,尤其是内壁不光滑并有线状分隔的,应寻找有无输尿管与之相连,以之鉴别。本组2例重度积水型重肾,B超发现肾上极囊性病变,没有仔细寻找与之相连输尿管而误诊为囊肿。⑥若发现输尿管囊肿扩张,要考虑到重肾的可能,因为输尿管囊肿多与重肾有关〔4〕;⑦若发现肾内有两个独立的集合系统,应多切面观察有无连接处,并寻找有无双肾门及双输尿管,以此鉴别双肾盂肾脏。⑧双侧重肾临床并不少见,因此,当发现一侧重肾时要警惕对侧有重肾的可能。双侧重肾可以不是同一类型的重肾,所以扫查时必须全面仔细,否则可能漏诊。⑨若重肾伴输尿管囊性扩张。可追踪其异位开口处,必要时可用利尿方法检查〔5〕
, http://www.100md.com
    3.3 超声诊断重肾的依据

    根据国内作者对重肾的声像图描述〔2,3〕,结合本组资料,笔者认为B超诊断重肾可依据以下声像图表现:①在患肾的上极查见类似囊肿的无回声,或不均匀的回声团;②患肾上份见一形似小肾的回声,肾盂内有分离暗区,或肾内有两个独立的集合系统;③同侧有一增粗的输尿管或有独自的肾门。具有第1或2条,加上第3条即可明确诊断;只有第1或2条,可结合临床症状和IVP作出提示性诊断。

    总之,B超诊断是一种迅速、无损伤,患儿易于接受的方法,加之,随着超声仪器分辨力的提高,以及超声医师对重肾认识的进一步提高,B超诊断重肾的价值将会更大。

    参考文献

    1,王常林,赵国贵,王宪刚,等:肾重复畸形的分型及其临床意义,中国医科大学报,1989;18(2):150—151。
, http://www.100md.com
    2,王常林,刘守君:肾重复畸形的B型超声诊断。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2;8(3):186—187。

    3,薛恩生,林礼务,叶真,等:重复肾的超声显像诊断。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1;7(4):284—285。

    4,黄澄如,梁若馨,白继武,等:小儿输尿管囊肿的诊断与治疗。中国泌尿科杂志,1990;11(2):67—69。

    5,朱江,张天燕,周荣明,等:实时超声显像对先天性输尿管异位开口的诊断探讨。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1996;5(2):78—80。

    (收稿日期:2000-01-2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