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与老年胃癌临床及病理分析
作者:陈波 韩幸 赵颖
单位:陈波(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内科 成都 610016);韩幸(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内科 成都 610016);赵颖(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成都 610041)
关键词:
华西医学000245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2-0179(2000)02-0203-01
表1.两组胃癌临床表现
N
上腹疼痛纳差例数 %
腹部包块
例数 %
吞咽梗阻
例数 %
消化道出血
例数 %
青年组
42
27
64.3
21
50
4
9.5
13
31
老年组
72
45
62.5
9
12.5
24
33.3
20
27.7
表2.两组胃癌部位
N
胃窦部例数 %
胃角
例数 %
胃体
例数 %
贲门
例数 %
青年组
42
19
45.2
10
23.8
7
16.7
6
14.3
老年组
72
14
19.4
5
7
18
25
35
48.6
表3.胃镜下(或术中发现)改变
N
结节增生型例数 %
溃疡型
例数 %
浸润型
例数 %
青年组
42
8
19.1
14
33.3
20
47.6
老年组
72
41
56.9
30
41.7
1
1.4
表4.两组胃癌病理类型
N
低分化腺癌例数 %
中-高分化腺癌
例数 %
粘液腺癌
例数 %
印戒细胞癌
例数 %
混合型
例数 %
青年组
42
21
50
6
14.2
9
21.4
6
14.2
老年组
72
15
20.8
36
50
9
12.5
6
8.3
6
8.3
胃癌虽多见于老年患者,但近年来青年胃癌发病也有增多趋势,本文对1996~1998年我院住院患者中青年和老年病人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对比分析,以便临床更好地诊断治疗。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青年组(年龄≤40岁)共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35.5岁。老年组(年龄≥65岁)共72岁,男42例,女30例,年龄65~79岁,平均年龄69.5岁,所有病例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或手术中诊断。
1.2 临床表现 两组均以上腹胀痛、纳差为主要临床表现,吞咽梗阻老年组较多(33.3%),腹部包块青年组较多(5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1.3 胃镜检查 青年组胃癌好发部位依次为胃窦、胃角、胃体、贲门(45.2%>23.8%>16.7%>14.3%),老年组胃癌好发部位则相反,依次为贲门、胃体、胃窦、胃角(48.6%>25%>19.4%>7%)。见表2。
病变形态:青年组以弥漫浸润生长较多(47.6%),老年组以团块状生长较多(56.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3。
1.4 病理特点 青年组胃癌病理分化程度低,以低分化腺癌较多(59%),老年组以中-高分化腺癌较多(50%)(表4),青年组淋巴结转移及邻近器官转移发生率较老年组高。淋巴结转移:青年组为32例(78%),老龄组为30例(41.7%),邻近器官转移青年组为17例(41%),老年组为9例(12.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2 讨论
2.1 青年胃癌与老年胃癌比较,临床及病理上有较多不同,年龄上,老年组男性患者比例较青年组高(P<0.05),青年组胃癌好发部位以胃窦及胃角较多(P<0.05),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较多(P<0.05)。老年组胃癌好发部位以胃体、贲门较多,临床多表现为吞咽梗阻(P<0.05)。
2.2 青年组胃癌病理类型以低分化腺癌较多,恶性程度高,弥漫浸润生长,淋巴结转移及邻近器官转移早,预后较差,手术治疗应尽量扩大切除范围,以提高生存率及存活时间。
2.3 两组胃癌病人早期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主要表现为上腹胀痛不适,纳差,易被误诊为其他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上对上腹疼痛及消化不良的患者,经治疗短期不能缓解者,应尽早胃镜检查明确诊断,争取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李少鸿:胃癌部位与年龄性别关系。内镜 1994;11∶37。
2,张玉明:胃腺癌的研究进展。胃肠病学和肝学杂志 1996;1∶4。
3,吴云飞:青年与高龄胃癌病人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辽宁医学杂志 1997;2∶83。
(收稿日期:2000-03-18)
瀵邦喕淇婇弬鍥╃彿
閸忚櫕鏁為惂鐐
鐠囧嫯顔戦崙鐘插綖
閹兼粎鍌ㄩ弴鏉戭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