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铁道医学》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25241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http://www.100md.com 《铁道医学》 2000年第2期
     作者:孙毅 许曼华 郭庆明

    单位:孙毅(南京市社会福利院安宁医院,江苏南京 210032);许曼华 郭庆明(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苏南京 210009)

    关键词:胃肠肿瘤;恶性淋巴瘤;病理组织学

    铁道医学000236 [中图分类号]R733.4;R735.2;R735.3;R73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912(2000)02-0127-01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术前确诊较困难,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提高术前确诊率,作者总结1992年至1998年资料完整的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12例,术前仅3例作胃镜活检确诊,其余均在手术后病理确诊,报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 http://www.100md.com
    1.1 一般资料 12例中男7例,女5例,年龄17~79岁,平均52.9岁。病变发生在胃7例,右半结肠3例,小肠1例,回盲部1例。临床症状或体征出现至就诊时间最短半个月,最长1年。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9例(75%),腹部包块2例(16.7%),腹泻1例。

    1.2 诊断标准 12例均按Dawson诊断标准[1]:(1)全身浅表淋巴结无病理性肿大;(2)X线胸片无纵隔淋巴结肿大;(3)外周血象正常;(4)手术中除胃、肠及周围区域淋巴结累及外无其它肉眼所见的侵犯;(5)肝脾正常。

    1.3 内镜或X线检查结果 本组7例作胃镜检查,肉眼诊断为“胃癌”,活检病理报告3例确诊为恶性淋巴瘤,余4例中有2例提示有恶性肿瘤细胞,不能肯定细胞类型,2例为慢性炎症有异形细胞。结肠镜检查2例,病理报告提示有恶性肿瘤细胞,不能肯定细胞类型。CT检查1例,诊断为升结肠肿瘤。全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1例,提示小肠有外压性改变。1例由外院剖腹探查后转至本院。
, 百拇医药
    1.4 病理资料 参照朱梅刚等[2]关于胃肠道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分类的标准进行分类,其中与淋巴结淋巴瘤相似的类型则按1985年成都会议修订的恶性淋巴瘤分类标准进行。本组12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包括低度恶性B细胞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7例,高度恶性B细胞MALT淋巴瘤2例,不伴肠病的T细胞淋巴瘤1例,中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2例。

    组织学分型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有无受累的关系:低度恶性B细胞性MALT淋巴瘤有2例为活检标本(未手术治疗),其余5例中病灶位于粘膜及粘膜下层的2例,累及浅肌层的2例,1例浸润到浆膜层。这5例周围淋巴结均无累及。高度恶性B细胞性MALT淋巴瘤2例,均浸润到浆膜外纤维脂肪组织,伴有周围淋巴结受累。中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2例及T细胞淋巴瘤1例亦浸润到浆膜外组织并伴淋巴结受累。

    2 讨 论

    原发于淋巴结的恶性淋巴瘤多见,但在淋巴结外淋巴网状组织与任何器官均可发生,简称结外淋巴瘤。首先表现胃肠道受累症状的淋巴瘤称为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占全部淋巴瘤的5%[3]
, 百拇医药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术前确诊较困难,胃X线钡餐检查,其与胃癌难于区别;结肠钡灌肠征象与结肠癌不易区别。胃镜表现为粘膜皱襞增厚、不规则隆起、结节状或广泛糜烂或不规则溃疡等[4],内镜医师应予重视。结肠镜下常表现为粘膜皱襞肥厚似脑回状、结节状隆起,伴有多灶性不规则溃疡,常误诊为结肠癌或结核。

    病理组织学检查是确诊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关键。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主要是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以MALT淋巴瘤最为多见,本组12例中有9例为MALT淋巴瘤。术前确诊率不高,分析原因可能和取材有关,内窥镜下取材一般表浅,由于病灶深(位于固有膜、粘膜下层),给病理诊断带来困难。此外,病理上仅根据活检的小块组织来诊断B细胞MALT是很困难的事,易被误诊。其组织学诊断要点为(1)肿瘤细胞以中心细胞样(CCL)细胞为主;(2)肿瘤性滤泡和反应性滤泡同时存在;(3)瘤细胞出现浆样分化和浆细胞浸润;(4)CCL细胞侵入粘膜上皮和腺上皮,形成淋巴上皮病变(LEL)。9例MALT淋巴瘤均具备以上组织学特征,其中高度恶性B细胞MALT淋巴瘤还有中心母细胞等多核、巨核瘤细胞。在病理诊断中识别CCL细胞的特征及LEL尤为重要,必要时,借助免疫组化标记细胞角蛋白B、T细胞等亦对诊断有价值。总之,当临床或病理疑有本病时,应密切随诊,重复活检,尤其是同一部位多点、深处活检,可望提高本病的术前确诊率。
, 百拇医药
    [作者简介]孙毅(1975-),男,江苏邗江人,南京市社会福利院安宁医院住院医师。

    [参考文献]

    [1] Dawson IMP. Primary malignant lymphoid tumours of the intestinal tract.Report of 37 cases with a study of factors influencing prognosis[J]. Br J Surg,1961,49:80-7.

    [2] 朱梅刚,周志韶.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病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45-50.

    [3] 于皆平,沈志祥,罗和生,等.实用消化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480-2.

    [4] 梁浩,杨云珍,毛永平,等.胃镜在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6,13:347-9.

    [收稿日期]1999.09.2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