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27773
抽动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年第2期
     作者:邵愚

    单位:邵愚(浙江省宁波市中医院 宁波 315000)

    关键词: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000239

    我院在门诊中遇6例抽动症,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1998年8月~12月间本院门诊诊断抽动症6例,年龄5~11岁,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临床表现为不自主摇头、点头、眨眼、皱额、歪嘴、面肌抽动等。舌多偏红少津,脉弦细数。

    2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中药治拟平肝熄风,方剂:白芍20g,炙甘草5g,天麻6g(先煎),钩藤6g(后下),龙牡20g,玄胡20g,夏枯草20g,白菊花6g,大枣3枚。配合西药泰必利治疗,每次1/2片,每日2~3次。疗程1个月~3个月。

    3 治疗结果

    显效3例,症状基本消失;有效3例,症状改善,但未完全消失;无效0例。

    4 讨论

    本病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基底神经节功能障碍。该处为脑内多巴胺含量最高部位,而多巴胺的生理功能之一是调节运动功能。②患者脑内儿茶酚胺(包括多巴胺)的更新率加速。③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

    西药可用氟哌啶醇、泰必利等药。氟哌啶醇是多巴胺受体强有力的阻滞剂,可改善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症,但临床报道有20%~30%病例可能出现过度镇静、嗜睡、思维迟钝、认知功能改变、学习能力下降等,并有锥体外系反应,如肌阵挛等,影响治疗进行。病程短者疗效较好,病程长者难以完全治愈。本院常用泰必利治疗,对抽动障碍也有疗效,但见效时间慢,疗效相对较弱,一般剂量为50~100mg,每日2~3次。

    此病属中医学“风”的范畴。患者除局部症状外,有舌偏红少津,脉弦细数等证,为阴虚动风之象。中药予平肝熄风之剂,可使疗效增加,症状改善加快,从而避免使用氟哌啶醇,减少了副作用及对患儿生活学习的影响,提高了生活质量。

    收稿日期:1999-11-0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