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及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徐纯聪
单位:徐纯聪(东山区人民医院儿科,广州 510080)
关键词:母乳;黄疸;新生儿
广州医学院学报000221
中图分类号 R72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36(2000)02-0064-02
近年来,对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认识不断加深。大多数学者认为与喂养有关。我们对早发型母乳黄疸组(下称黄疸组)和正常新生儿的喂养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且观察了添加葡萄水对早发型黄疸的影响。
1 资料及方法
我院产科于1997年7月1日至1999年7月1日共产活婴825人。第3至4天出现黄疸并最后诊断为母乳性黄疸者53人,发生率6.42%。
, 百拇医药
1.1 研究对象
系我院出生的体重>2500g足月新生儿,日龄≤4天,母乳喂养。
1.1.1 黄疸组:另25人,女17人。
诊断标准:(1)纯母乳喂养足月新生儿;(2)生后第3至4天出现黄疸,第4天血清总胆红素>220.6mmol/L(12.9mg/dl);(3)排除母亲患糖尿病及产伤,溶血病,G6PD缺乏,窒息,感染;(4)发育正常,精神、食欲好。
1.1.2 对照组:与黄疸组同期出生的足月正常新生儿。男24人,女20人。第4天血清总胆红素<205.7mmol/L(12mg/dl)。无产伤及窒息史。
1.2 方法
1.2.1 新生儿出生后记录母亲开奶时间、头3天的哺乳次数、每次哺乳的时间、第1次胎便及排黄便时间、出生第4天测定血清总胆红素。
, 百拇医药
1.2.2 选取开奶时间>12h的足月正常新生儿16例。以性别相同,胎龄、体重相近,配为8对,4h哺母乳1次,一组在两餐奶间加喂10%葡萄糖水5~10ml;一组予纯母乳喂养,不加任何液体,出生第4天测定血清总胆红素。
1.2.3 血清胆红素的测定:在新生儿足跟取血,用日本APEL公司产BIL READ微量胆红素测定仪测定血清总胆红素。
1.2.4 对所得资料进行单侧t检验。
1.3 治疗及预后
患儿均予蓝光治疗12~24h,血清总胆红素>324.9mmol/L(19mg/dl)者停哺母乳48h,经治疗后黄疸均迅速减退,无1例发生核黄疸。
2 结果
2.1 对照组的新生儿排第1次胎便及黄便的时间均早于黄疸组,哺乳次数及排便次数多于黄疸组,每次哺乳时间少于黄疸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开奶时间早于黄疸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 百拇医药
2.2 加喂葡萄糖水组第4天血清总胆红素160.6±65.8mmol/L。纯母乳喂养组第4天血清总胆红素178.9±49.9mmol/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
表1 两组头3天哺乳和排便情况及第4天血清总胆红素的比较 组别
例数
血清总胆红素
(mmol/L)
开奶时间
(h)
哺乳频率
(次/日)
哺乳时间
, 百拇医药
(分/次)
第1次胎便
(h)
第1次黄便
(h)
排便次数
(次/日)
黄疸组
42
278.22±55.40
14±7
3.8±1.9
30±10
, 百拇医药
12±7
68±16
2.4±1.2
对照组
44
148.43±65.49
12±8
5.9±1.8
20±10
8±5
53±17
3.2±1.5
t值
, 百拇医药
0.635
5.266
4.67
3.045
4.226
2.747
P值
>0.05
<0.01
<0.01
<0.01
<0.01
<0.01
, 百拇医药
表2 加喂葡萄糖水组与纯母乳喂养组第4天
血清总胆红素比较 新生儿
对号
加喂葡萄糖组
(mmol/L)
纯母乳喂养组
(mmol/L)
1
147.06
165.87
2
155.61
, 百拇医药
150.48
3
218.88
147.06
4
107.73
191.52
5
145.35
167.58
6
171.00
213.75
, 百拇医药
7
147.06
167.58
8
191.52
227.43
160.57±65.84
178.87±49.93
P>0.053 讨论
目前认为母乳性黄疸(BMJ)主要是因为新生儿小肠对胆红素重吸收增加,即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所致。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D)在发病机理中起主要作用。它能分解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键,产生未结合胆红素,后者从小肠吸收,进入肠-肝循环,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加,引起母乳性黄疸[1]。母乳β-GD含量增加及(或)活性增加,可增加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与母乳性黄疸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有密切相关[2]。
, http://www.100md.com
因过渡乳β-GD活性浓度明显高于初乳[2]。故认为对于早发型的母乳性黄疸,胎粪的排出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胎粪内胆红素含量是正常新生儿每日胆红素产生量的5—10倍,新生儿肠粘膜内β-GD活性和含量是成年人的10倍[3]。胎粪排出延迟,势必造成胎粪内未结合胆红素重吸收增加,导致肠-肝循环增加,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观察证实胎粪排出的时间,排净的时间都与血清胆红素相关。我们观察到早发型黄疸的患儿常有开奶延迟和母乳不足-表现为每次哺乳时间较长,从而导致肠蠕动减少,胎粪排出延迟,适当增加哺乳次数是有积极意义的。一方面可促进胎粪排出,一方面也可促进母乳分泌。
新生儿热量摄入不足,是加重黄疸的因素,国外调查认为额外补充液体时母乳喂养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并无影响[4]。对8对新生儿的观察,加哺糖水时胆红素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亦可能与样本过小有关。
本研究提示: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实为母乳缺乏性黄疸,停哺母乳并不恰当,反应改进母乳喂养,使之早开奶,多泌乳。
, 百拇医药
作者简介:徐纯聪,男(1970.1-),学士,住院医师。研究方向:儿童保健。
参考文献
[1] 俞善昌.母乳性黄疸[A].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主编.实用新生儿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19~221
[2] 周晓光,杨杰,杨琳琳等.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母乳性黄疸发病中的作用[J].中华儿科杂志,1999;37:159~161
[3] Ince I,Coban A,Poker I,et al. Breast-milk beta-glucuronidase and prolonged jaundiced in the neonate[J]. Acta paediatr,1995;84:237~239
[4] Mde Carvalho,Mhall and D Harvey.Effects of water supplementation on physiological jaundice in breast-fed babies[J]. 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1981;56:568~569
(收稿:2000-02-28), http://www.100md.com
单位:徐纯聪(东山区人民医院儿科,广州 510080)
关键词:母乳;黄疸;新生儿
广州医学院学报000221
中图分类号 R72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36(2000)02-0064-02
近年来,对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认识不断加深。大多数学者认为与喂养有关。我们对早发型母乳黄疸组(下称黄疸组)和正常新生儿的喂养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且观察了添加葡萄水对早发型黄疸的影响。
1 资料及方法
我院产科于1997年7月1日至1999年7月1日共产活婴825人。第3至4天出现黄疸并最后诊断为母乳性黄疸者53人,发生率6.42%。
, 百拇医药
1.1 研究对象
系我院出生的体重>2500g足月新生儿,日龄≤4天,母乳喂养。
1.1.1 黄疸组:另25人,女17人。
诊断标准:(1)纯母乳喂养足月新生儿;(2)生后第3至4天出现黄疸,第4天血清总胆红素>220.6mmol/L(12.9mg/dl);(3)排除母亲患糖尿病及产伤,溶血病,G6PD缺乏,窒息,感染;(4)发育正常,精神、食欲好。
1.1.2 对照组:与黄疸组同期出生的足月正常新生儿。男24人,女20人。第4天血清总胆红素<205.7mmol/L(12mg/dl)。无产伤及窒息史。
1.2 方法
1.2.1 新生儿出生后记录母亲开奶时间、头3天的哺乳次数、每次哺乳的时间、第1次胎便及排黄便时间、出生第4天测定血清总胆红素。
, 百拇医药
1.2.2 选取开奶时间>12h的足月正常新生儿16例。以性别相同,胎龄、体重相近,配为8对,4h哺母乳1次,一组在两餐奶间加喂10%葡萄糖水5~10ml;一组予纯母乳喂养,不加任何液体,出生第4天测定血清总胆红素。
1.2.3 血清胆红素的测定:在新生儿足跟取血,用日本APEL公司产BIL READ微量胆红素测定仪测定血清总胆红素。
1.2.4 对所得资料进行单侧t检验。
1.3 治疗及预后
患儿均予蓝光治疗12~24h,血清总胆红素>324.9mmol/L(19mg/dl)者停哺母乳48h,经治疗后黄疸均迅速减退,无1例发生核黄疸。
2 结果
2.1 对照组的新生儿排第1次胎便及黄便的时间均早于黄疸组,哺乳次数及排便次数多于黄疸组,每次哺乳时间少于黄疸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开奶时间早于黄疸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 百拇医药
2.2 加喂葡萄糖水组第4天血清总胆红素160.6±65.8mmol/L。纯母乳喂养组第4天血清总胆红素178.9±49.9mmol/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
表1 两组头3天哺乳和排便情况及第4天血清总胆红素的比较 组别
例数
血清总胆红素
(mmol/L)
开奶时间
(h)
哺乳频率
(次/日)
哺乳时间
, 百拇医药
(分/次)
第1次胎便
(h)
第1次黄便
(h)
排便次数
(次/日)
黄疸组
42
278.22±55.40
14±7
3.8±1.9
30±10
, 百拇医药
12±7
68±16
2.4±1.2
对照组
44
148.43±65.49
12±8
5.9±1.8
20±10
8±5
53±17
3.2±1.5
t值
, 百拇医药
0.635
5.266
4.67
3.045
4.226
2.747
P值
>0.05
<0.01
<0.01
<0.01
<0.01
<0.01
, 百拇医药
表2 加喂葡萄糖水组与纯母乳喂养组第4天
血清总胆红素比较 新生儿
对号
加喂葡萄糖组
(mmol/L)
纯母乳喂养组
(mmol/L)
1
147.06
165.87
2
155.61
, 百拇医药
150.48
3
218.88
147.06
4
107.73
191.52
5
145.35
167.58
6
171.00
213.75
, 百拇医药
7
147.06
167.58
8
191.52
227.43
160.57±65.84
178.87±49.93
P>0.053 讨论
目前认为母乳性黄疸(BMJ)主要是因为新生儿小肠对胆红素重吸收增加,即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所致。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D)在发病机理中起主要作用。它能分解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键,产生未结合胆红素,后者从小肠吸收,进入肠-肝循环,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加,引起母乳性黄疸[1]。母乳β-GD含量增加及(或)活性增加,可增加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与母乳性黄疸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有密切相关[2]。
, http://www.100md.com
因过渡乳β-GD活性浓度明显高于初乳[2]。故认为对于早发型的母乳性黄疸,胎粪的排出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胎粪内胆红素含量是正常新生儿每日胆红素产生量的5—10倍,新生儿肠粘膜内β-GD活性和含量是成年人的10倍[3]。胎粪排出延迟,势必造成胎粪内未结合胆红素重吸收增加,导致肠-肝循环增加,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观察证实胎粪排出的时间,排净的时间都与血清胆红素相关。我们观察到早发型黄疸的患儿常有开奶延迟和母乳不足-表现为每次哺乳时间较长,从而导致肠蠕动减少,胎粪排出延迟,适当增加哺乳次数是有积极意义的。一方面可促进胎粪排出,一方面也可促进母乳分泌。
新生儿热量摄入不足,是加重黄疸的因素,国外调查认为额外补充液体时母乳喂养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并无影响[4]。对8对新生儿的观察,加哺糖水时胆红素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亦可能与样本过小有关。
本研究提示: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实为母乳缺乏性黄疸,停哺母乳并不恰当,反应改进母乳喂养,使之早开奶,多泌乳。
, 百拇医药
作者简介:徐纯聪,男(1970.1-),学士,住院医师。研究方向:儿童保健。
参考文献
[1] 俞善昌.母乳性黄疸[A].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主编.实用新生儿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19~221
[2] 周晓光,杨杰,杨琳琳等.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母乳性黄疸发病中的作用[J].中华儿科杂志,1999;37:159~161
[3] Ince I,Coban A,Poker I,et al. Breast-milk beta-glucuronidase and prolonged jaundiced in the neonate[J]. Acta paediatr,1995;84:237~239
[4] Mde Carvalho,Mhall and D Harvey.Effects of water supplementation on physiological jaundice in breast-fed babies[J]. 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1981;56:568~569
(收稿:2000-02-2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