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芝孢子中油酸的分离及鉴定
作者:赵东旭 杨新林 陈霖 朱鹤孙 徐建兰
单位:赵东旭 杨新林 陈霖 朱鹤孙(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研究中心,100081);徐建兰(无锡三联高科技开发公司)
关键词:
中草药000207 赤芝为多孔菌科灵芝属真菌植物〔1〕。目前,人们在重视灵芝保健作用和药用成分研究的同时,对灵芝的生殖细胞-孢子药用价值的研究也逐渐加强,现有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表明,其粗制剂试用于多种疑难疾病和萎缩性肌强直、多发性硬化、内脏多动症等均有较满意的疗效〔2~4〕。新近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了灵芝孢子在体外可以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并可抑制艾滋病(HIV-1)的蛋白酶活性〔5,6〕。目前已从灵芝孢子中分离到了二十四烷酸、二十二烷酸、硬脂酸、硬脂酸硫、棕榈酸等长链脂肪酸以及蛋白质、糖肽类、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固醇类、三萜类、生物碱类、无机离子等成分〔6~8〕,但尚未看到从孢子中分离出油酸的报道,本文将对灵芝孢子中油酸的分离及鉴定结果予以报道。
, 百拇医药
1 材料及方法
破壁灵芝(赤芝)(Ganoderma lucidum)孢子粉由江苏无锡三联高科技开发公司提供。
1.1 孢子破壁情况检测:标本自然干燥2 h后,用导电胶将样品贴于样品托上,然后用SBC-2试样表面处理机进行离了溅射镀膜(5 min)。AMRAY 1000 B型扫描电镜观察并照相(中国科学院科学仪器厂产)。
1.2 孢子中油酸的分离:称取一定量的破壁灵芝孢子粉,用无水乙醇于0 ℃浸提3 次,浸提液40 ℃~50 ℃减压蒸干得油状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法对该提取物进行分离。
160~200目硅胶(青岛化工厂生产)用正己烷溶胀后装柱(直径∶高=1∶10),破壁孢子醇提物用正己烷溶后上样,石油醚和氯仿分别洗脱,收集氯仿洗脱下来的红色部分,再次柱层析,石油醚-氯仿(1∶1)混合液洗脱,收集红色洗脱液部分,再次柱层析,正己烷-乙醚(1∶9)混合液洗脱,再次收集红色部分,经活性炭热乙醇回流脱色后得油状物(I)。上述的每次洗脱液均用硅胶F254薄层板(烟台化工研究所产)分析(TLC)检测其成分组成。
, 百拇医药
1.3 气相色谱(GC)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上述经过多次柱层析得到的油状物(Ⅰ)经氯仿溶后用于GC/MS分析(日本岛津GC-MS GP5050A型),色谱结果显示出两个峰,将其质谱图与标准样品比较,其中一个(I-1)与油酸基本一致,另一个(I-2)与软脂酸基本一致。为此,取标准油酸样品和软脂酸样品以及上述油状物在相同条件下进行GC分析(SP-3700气相色谱仪,配有氢火焰离子检测器,北京分析仪器厂生产),色谱条件:液化室温度240 ℃,检测器温度260 ℃,载气:氦气(99.9%)。
2 结果与讨论
2.1 破壁及未破壁灵芝孢子的形态观察:从图1可以看出,破壁孢子粉中几乎看不出孢子的完整轮廓,而未破壁孢子则形态完整、饱满。经粗略统计,孢子破壁率在99.9%以上。
图1 破壁孢子(A)及未破壁灵芝孢子(B)的扫描电镜观察
, http://www.100md.com
2.2 灵芝孢子中油酸的分离及鉴定:破壁孢子的醇提物经多次柱层析得到的油状物(I)经多次在不同展开剂中TLC展层分析,显示出一个斑点,但经过GC-MS分析显示出两个峰(峰I-1和峰I-2),峰I-1的质谱图中显示的离子碎片峰有41,55,69,83,111,139,151等,经比较与油酸的质谱图基本一致:进一步的气相色谱分析表明,峰I-1的保留时间与标样油酸相同,由此断定峰I-1为油酸峰;同样方法得知,峰I-2为软脂酸的洗脱峰。
2.3 加强对灵芝孢子化学成分的分析有助于对孢子药用价值的阐释:由于灵芝孢子的外部是两层坚韧的外壁,一般的物理、化学方法又很难将其打破,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其化学组成、生物活性成分的认识。虽然迄今从灵芝孢子中分离出多种成分〔6~8〕,但本文对灵芝孢子中油酸的分离及鉴定尚属首次。以前的研究均以未破壁灵芝孢子为原料,而且我们从未破壁灵芝孢子中也未分离到油酸,因此推测可能与所用的原料有关。我们以前的工作也表明了孢子的破壁有助于其化学成分的提取与生物活性的增加〔5,7〕。最近,对灵芝孢子收集以及破壁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9,10〕,相信一定会极大促进灵芝孢子药用价值的研究和作用。
, 百拇医药
致谢:河南师范大学杨新芳老师在电镜观察方面、北京理工大学程福永博士和史雪岩博士在色谱分析方面所给予的大力协助。■
国家科委生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主任基金项目
参考文献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80
2,王芷元,等.中医杂志,1983,24(6):52
3,北京友谊医院神经科.新医学副刊,1978,4(2):97
4,富慧谛,等.中医杂志,1981,22(6):22
5,Yang X L, et al. J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997,6(4):336
6,Min B S, et al. Chem Pharm Bull, 1998,46(10):1607
7,杨新林,等.中草药,1997,28(12):721
8,赵东旭,等.中草药,1999,30(4):305
9,徐建兰,等.首届海内外世纪中医药学术发展研讨会交流论文.南京.1996:1
10,蒋家心,等.食品科学,1996,17(4):19
(1999-03-26 收稿), http://www.100md.com
单位:赵东旭 杨新林 陈霖 朱鹤孙(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研究中心,100081);徐建兰(无锡三联高科技开发公司)
关键词:
中草药000207 赤芝为多孔菌科灵芝属真菌植物〔1〕。目前,人们在重视灵芝保健作用和药用成分研究的同时,对灵芝的生殖细胞-孢子药用价值的研究也逐渐加强,现有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表明,其粗制剂试用于多种疑难疾病和萎缩性肌强直、多发性硬化、内脏多动症等均有较满意的疗效〔2~4〕。新近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了灵芝孢子在体外可以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并可抑制艾滋病(HIV-1)的蛋白酶活性〔5,6〕。目前已从灵芝孢子中分离到了二十四烷酸、二十二烷酸、硬脂酸、硬脂酸硫、棕榈酸等长链脂肪酸以及蛋白质、糖肽类、维生素类、胡萝卜素、固醇类、三萜类、生物碱类、无机离子等成分〔6~8〕,但尚未看到从孢子中分离出油酸的报道,本文将对灵芝孢子中油酸的分离及鉴定结果予以报道。
, 百拇医药
1 材料及方法
破壁灵芝(赤芝)(Ganoderma lucidum)孢子粉由江苏无锡三联高科技开发公司提供。
1.1 孢子破壁情况检测:标本自然干燥2 h后,用导电胶将样品贴于样品托上,然后用SBC-2试样表面处理机进行离了溅射镀膜(5 min)。AMRAY 1000 B型扫描电镜观察并照相(中国科学院科学仪器厂产)。
1.2 孢子中油酸的分离:称取一定量的破壁灵芝孢子粉,用无水乙醇于0 ℃浸提3 次,浸提液40 ℃~50 ℃减压蒸干得油状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法对该提取物进行分离。
160~200目硅胶(青岛化工厂生产)用正己烷溶胀后装柱(直径∶高=1∶10),破壁孢子醇提物用正己烷溶后上样,石油醚和氯仿分别洗脱,收集氯仿洗脱下来的红色部分,再次柱层析,石油醚-氯仿(1∶1)混合液洗脱,收集红色洗脱液部分,再次柱层析,正己烷-乙醚(1∶9)混合液洗脱,再次收集红色部分,经活性炭热乙醇回流脱色后得油状物(I)。上述的每次洗脱液均用硅胶F254薄层板(烟台化工研究所产)分析(TLC)检测其成分组成。
, 百拇医药
1.3 气相色谱(GC)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上述经过多次柱层析得到的油状物(Ⅰ)经氯仿溶后用于GC/MS分析(日本岛津GC-MS GP5050A型),色谱结果显示出两个峰,将其质谱图与标准样品比较,其中一个(I-1)与油酸基本一致,另一个(I-2)与软脂酸基本一致。为此,取标准油酸样品和软脂酸样品以及上述油状物在相同条件下进行GC分析(SP-3700气相色谱仪,配有氢火焰离子检测器,北京分析仪器厂生产),色谱条件:液化室温度240 ℃,检测器温度260 ℃,载气:氦气(99.9%)。
2 结果与讨论
2.1 破壁及未破壁灵芝孢子的形态观察:从图1可以看出,破壁孢子粉中几乎看不出孢子的完整轮廓,而未破壁孢子则形态完整、饱满。经粗略统计,孢子破壁率在99.9%以上。
图1 破壁孢子(A)及未破壁灵芝孢子(B)的扫描电镜观察
, http://www.100md.com
2.2 灵芝孢子中油酸的分离及鉴定:破壁孢子的醇提物经多次柱层析得到的油状物(I)经多次在不同展开剂中TLC展层分析,显示出一个斑点,但经过GC-MS分析显示出两个峰(峰I-1和峰I-2),峰I-1的质谱图中显示的离子碎片峰有41,55,69,83,111,139,151等,经比较与油酸的质谱图基本一致:进一步的气相色谱分析表明,峰I-1的保留时间与标样油酸相同,由此断定峰I-1为油酸峰;同样方法得知,峰I-2为软脂酸的洗脱峰。
2.3 加强对灵芝孢子化学成分的分析有助于对孢子药用价值的阐释:由于灵芝孢子的外部是两层坚韧的外壁,一般的物理、化学方法又很难将其打破,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其化学组成、生物活性成分的认识。虽然迄今从灵芝孢子中分离出多种成分〔6~8〕,但本文对灵芝孢子中油酸的分离及鉴定尚属首次。以前的研究均以未破壁灵芝孢子为原料,而且我们从未破壁灵芝孢子中也未分离到油酸,因此推测可能与所用的原料有关。我们以前的工作也表明了孢子的破壁有助于其化学成分的提取与生物活性的增加〔5,7〕。最近,对灵芝孢子收集以及破壁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9,10〕,相信一定会极大促进灵芝孢子药用价值的研究和作用。
, 百拇医药
致谢:河南师范大学杨新芳老师在电镜观察方面、北京理工大学程福永博士和史雪岩博士在色谱分析方面所给予的大力协助。■
国家科委生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主任基金项目
参考文献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80
2,王芷元,等.中医杂志,1983,24(6):52
3,北京友谊医院神经科.新医学副刊,1978,4(2):97
4,富慧谛,等.中医杂志,1981,22(6):22
5,Yang X L, et al. J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997,6(4):336
6,Min B S, et al. Chem Pharm Bull, 1998,46(10):1607
7,杨新林,等.中草药,1997,28(12):721
8,赵东旭,等.中草药,1999,30(4):305
9,徐建兰,等.首届海内外世纪中医药学术发展研讨会交流论文.南京.1996:1
10,蒋家心,等.食品科学,1996,17(4):19
(1999-03-26 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