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抢救氟乙酰胺类鼠药中毒103例分析
作者:杨迎兰 李倩 曹秀华
单位:杨迎兰(宁夏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宁夏 银川 750001);李倩(宁夏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宁夏 银川 750001);曹秀华(宁夏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宁夏 银川 750001)
关键词:氟乙酰胺类;中毒;乙酰胺
宁夏医学杂志000232 【摘要】抢救氟乙酰胺类鼠药中毒103例,其中1~13岁70例,13岁以上43例,男性42例,女性61例。儿童以误服多见,成人多为自服,服药时间0.5~36小时不等。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抽搐、呼吸抑制、昏迷、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所有病人急诊予以洗胃、导泻、吸氧、乙酰胺解毒、心脏复苏、对症等治疗后分别转送急诊内科及儿科病房继续治疗(除死亡病例外)。结果治愈77例,好转6例,死亡19例,自动出院1例。结果提示氟乙酰胺类鼠药中毒患者发病急、病情复杂、危重,其愈后取决于急诊医师早期诊断治疗。
, http://www.100md.com
【中图分类号】R59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5949(2000)02-0113-02
氟乙酰胺又叫敌蚜胺、一0八一,为有机氟杀鼠剂,是一种剧毒物质,主要引起中枢神经、心血管、消化等系统的损害,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近年来我科抢救的此类鼠药中毒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1],1998年1月~1999年6月共抢救鼠药中毒134例,其中氟乙酰胺类鼠药中毒103例,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1 年龄:1~13岁共70例,13岁以上33例。性别:男性42例,女性61例。职业:农民87例,其它职业16例。
1.1.2 服药途径:13岁以下除1例为自服外均为误服;13岁以上自服28例,误服5例。
, 百拇医药
1.1.3 服药时间:不足1小时的31例,1~4小时的44例,4~36小时的28例。
1.1.4 中毒程度:轻度12例,中度37例,重度54例(根据杨汉勤《中毒手册》中“急性有机氟中毒”分类方法划分)。
1.2 临床表现:中、重度出现抽搐、心律失常、昏迷等症状。昏迷52例,呼吸不规则或暂停50例,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症状出现24例。全身阵发性强直抽搐62例,伴意识丧失,两眼上翻,口唇及面色发绀症状,每次抽搐持续数秒至数10分钟后自行缓解,每次抽搐间隔几分钟至数小时不等。
1.3 辅助检查:查心电图68例,窦性心动过速2例,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ST段下移或水平延长21例。查血象79例,白细胞升高超过10×109/L 58例。查肝功71例,28例ACL升高。
1.4 治疗:本组病例全部在吸氧、洗胃、20%甘露醇250ml或硫酸镁25~30g胃管内注入导泻治疗的同时,予以乙酰胺注射液解毒,成人2.5~5.0g肌注,6~12小时注射一次,儿童按0.1~0.3g/kg,分2~4次肌注,连续5~7天,危重患者(中、重度)首次剂量5~10g,剂量过大时易出现血尿,宜减量并酌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同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及保护肝、肾功能。此外予以对症治疗,安定或鲁米那控制抽搐;阿托品、利多卡因等药物控制心律失常;防治呼吸衰竭,及早应用呼吸兴奋剂,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治疗脑水肿,20%甘露醇,成人250ml/次,儿童5ml/kg。酌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1~2次/日,治疗心力衰竭,西地兰成人首次剂量0.4~0.6mg,儿童2岁以下0.04~0.06mg/kg,2岁以上0.02~0.04mg/kg,加50%葡萄糖20ml缓慢静推,2~4小时后可再予以半量静推,防治呼吸系统感染,酌情使用抗生素。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经急诊抢救治疗后死亡14例(来时已有呼吸、循环衰竭症状),其中儿童10例,成人4例。其余患者转入急诊内科或儿科病房继续治疗,经住院治疗1~30天,治愈77例,好转6例,死亡5例(均为重型患者),自动出院1例。
3 讨论
近年来氟乙酰胺中毒呈上升趋势,我科1991年1月~1995年12月5年期间共抢救鼠药中毒24例。而1998年1月~1999年6月共抢救鼠药中毒134例,其中氟乙酰胺类鼠药中毒103例。
3.1 中毒机理:氟乙酰胺为一种剧毒物质,中毒后潜伏期较短(30~120分钟),其口服致死量为10mg/kg。氟乙酰胺进入人体后脱胺形成氟乙酸,后者与ATP和辅酶A作用形成氟乙酰辅酶A,再与草酰乙酸作用形成氟柠檬酸从而抑制乌头酸酶,使柠檬酸不能代谢为乌头酸,使三梭酸循环中断,干扰正常的氧化磷酸的作用[2]。氟乙酰胺本身对神经系统有强大的诱发痉挛作用,故可损害神经系统,它还直接作用于心肌,导致心律失常、室颤等急性循环障碍,此外它还损害消化系统、泌尿等系统。病理组织学改变的主要有: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心肌纤维断裂、微小血管瘀血;肺间质水肿、充血,肝细胞变性、坏死,肾远曲小管变性、坏死,偶见透明管型,脑水肿、瘀血[3]。
, 百拇医药
3.2 氟乙酰胺类鼠药中毒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1)早期洗胃尽量减少吸收,必要时需反复洗胃。因为氟乙酰胺在碱性条件下形成毒性更强的氟乙酸,故禁用碱性溶液洗胃,可选用清水或选用0.2%~0.5%氯化钙溶液5000~30000ml洗胃,使氟化物与钙结合成不溶性的氟化钙排出体外,洗胃后可口服钙剂。(2)解毒药乙酰胺早期足量、足程应用,是提高治愈率,抢救成功的关键,它可以减少氟乙酸的形成,从而减少氟柠檬酸的生成,它具有延长潜伏期,减轻症状,预防发作的作用[4]。(3)保护心、肝、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我们观察到,重症病人病情发展迅猛,多有呼吸抑制及全身阵发性强直性抽搐,稍有耽误,就会失去抢救机会。此类病人应予以高浓度吸氧,及时气管插管建立人工通气。我们主张气管插管时间的选择宜早不宜迟,应在出现呼吸不规则时果断地进行气管插管。若等呼吸完全停止后再进行,往往手忙脚乱,造成不可逆的脑损害,还易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使病情趋于复杂、严重。另外,在人工通气下,可免除使用大剂量镇静药引起呼吸抑制之忧,为有效地控制抽搐创造条件,使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控制抽搐尽量不用氯丙嗪,以免加重或引起呼吸抑制。频繁抽搐者,首选安定,其起效快,对呼吸抑制作用较小。
, http://www.100md.com
3.3 早期诊断与处理:氟乙酰胺类鼠药中毒患者发病急、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其愈后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急诊科医师的早期诊断和处理。这就要求我们急诊医护人员具备全面的知识,提高对鼠药中毒危害性的认识,缩短诊断时间,加快急救反应速度,提高操作准确性。对于各种操作技术尽量一次性准确完成,如插管术、洗胃、静脉穿刺、心脏监护、气管插管、心脏起搏、各种急救药品的应用等。根据先急后缓、急中有急的原则,做到急而序、急而准确,提高治疗质量,解除中毒症状,减轻社会及家庭的负担。
近年来,鼠药中毒的比例较以前有明显增多,这要求社会和家庭做好鼠药管理工作,管好少年儿童避免误服鼠药。对中、青年人要加强思想教育,正确对待人生,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责编:马兴忠
参考文献
[1]曹秀华.1628例各类中毒病人抢救的临床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1997,19:2
[2]高丽.小儿氟乙酰胺中毒21例报告[J].宁夏医学杂志,1999,21:4
[3]刘仁树.46例急性氟乙酰胺中毒致死者的临床特征回顾与启迪[J].急诊医学,1997,6:14
[4]张德玲.抢救氟乙酸中毒12例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4
(收稿:1999-08-16 修回:1999-10-27), http://www.100md.com
单位:杨迎兰(宁夏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宁夏 银川 750001);李倩(宁夏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宁夏 银川 750001);曹秀华(宁夏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宁夏 银川 750001)
关键词:氟乙酰胺类;中毒;乙酰胺
宁夏医学杂志000232 【摘要】抢救氟乙酰胺类鼠药中毒103例,其中1~13岁70例,13岁以上43例,男性42例,女性61例。儿童以误服多见,成人多为自服,服药时间0.5~36小时不等。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抽搐、呼吸抑制、昏迷、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所有病人急诊予以洗胃、导泻、吸氧、乙酰胺解毒、心脏复苏、对症等治疗后分别转送急诊内科及儿科病房继续治疗(除死亡病例外)。结果治愈77例,好转6例,死亡19例,自动出院1例。结果提示氟乙酰胺类鼠药中毒患者发病急、病情复杂、危重,其愈后取决于急诊医师早期诊断治疗。
, http://www.100md.com
【中图分类号】R59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5949(2000)02-0113-02
氟乙酰胺又叫敌蚜胺、一0八一,为有机氟杀鼠剂,是一种剧毒物质,主要引起中枢神经、心血管、消化等系统的损害,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近年来我科抢救的此类鼠药中毒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1],1998年1月~1999年6月共抢救鼠药中毒134例,其中氟乙酰胺类鼠药中毒103例,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1 年龄:1~13岁共70例,13岁以上33例。性别:男性42例,女性61例。职业:农民87例,其它职业16例。
1.1.2 服药途径:13岁以下除1例为自服外均为误服;13岁以上自服28例,误服5例。
, 百拇医药
1.1.3 服药时间:不足1小时的31例,1~4小时的44例,4~36小时的28例。
1.1.4 中毒程度:轻度12例,中度37例,重度54例(根据杨汉勤《中毒手册》中“急性有机氟中毒”分类方法划分)。
1.2 临床表现:中、重度出现抽搐、心律失常、昏迷等症状。昏迷52例,呼吸不规则或暂停50例,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症状出现24例。全身阵发性强直抽搐62例,伴意识丧失,两眼上翻,口唇及面色发绀症状,每次抽搐持续数秒至数10分钟后自行缓解,每次抽搐间隔几分钟至数小时不等。
1.3 辅助检查:查心电图68例,窦性心动过速2例,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ST段下移或水平延长21例。查血象79例,白细胞升高超过10×109/L 58例。查肝功71例,28例ACL升高。
1.4 治疗:本组病例全部在吸氧、洗胃、20%甘露醇250ml或硫酸镁25~30g胃管内注入导泻治疗的同时,予以乙酰胺注射液解毒,成人2.5~5.0g肌注,6~12小时注射一次,儿童按0.1~0.3g/kg,分2~4次肌注,连续5~7天,危重患者(中、重度)首次剂量5~10g,剂量过大时易出现血尿,宜减量并酌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同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及保护肝、肾功能。此外予以对症治疗,安定或鲁米那控制抽搐;阿托品、利多卡因等药物控制心律失常;防治呼吸衰竭,及早应用呼吸兴奋剂,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治疗脑水肿,20%甘露醇,成人250ml/次,儿童5ml/kg。酌情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1~2次/日,治疗心力衰竭,西地兰成人首次剂量0.4~0.6mg,儿童2岁以下0.04~0.06mg/kg,2岁以上0.02~0.04mg/kg,加50%葡萄糖20ml缓慢静推,2~4小时后可再予以半量静推,防治呼吸系统感染,酌情使用抗生素。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经急诊抢救治疗后死亡14例(来时已有呼吸、循环衰竭症状),其中儿童10例,成人4例。其余患者转入急诊内科或儿科病房继续治疗,经住院治疗1~30天,治愈77例,好转6例,死亡5例(均为重型患者),自动出院1例。
3 讨论
近年来氟乙酰胺中毒呈上升趋势,我科1991年1月~1995年12月5年期间共抢救鼠药中毒24例。而1998年1月~1999年6月共抢救鼠药中毒134例,其中氟乙酰胺类鼠药中毒103例。
3.1 中毒机理:氟乙酰胺为一种剧毒物质,中毒后潜伏期较短(30~120分钟),其口服致死量为10mg/kg。氟乙酰胺进入人体后脱胺形成氟乙酸,后者与ATP和辅酶A作用形成氟乙酰辅酶A,再与草酰乙酸作用形成氟柠檬酸从而抑制乌头酸酶,使柠檬酸不能代谢为乌头酸,使三梭酸循环中断,干扰正常的氧化磷酸的作用[2]。氟乙酰胺本身对神经系统有强大的诱发痉挛作用,故可损害神经系统,它还直接作用于心肌,导致心律失常、室颤等急性循环障碍,此外它还损害消化系统、泌尿等系统。病理组织学改变的主要有: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心肌纤维断裂、微小血管瘀血;肺间质水肿、充血,肝细胞变性、坏死,肾远曲小管变性、坏死,偶见透明管型,脑水肿、瘀血[3]。
, 百拇医药
3.2 氟乙酰胺类鼠药中毒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1)早期洗胃尽量减少吸收,必要时需反复洗胃。因为氟乙酰胺在碱性条件下形成毒性更强的氟乙酸,故禁用碱性溶液洗胃,可选用清水或选用0.2%~0.5%氯化钙溶液5000~30000ml洗胃,使氟化物与钙结合成不溶性的氟化钙排出体外,洗胃后可口服钙剂。(2)解毒药乙酰胺早期足量、足程应用,是提高治愈率,抢救成功的关键,它可以减少氟乙酸的形成,从而减少氟柠檬酸的生成,它具有延长潜伏期,减轻症状,预防发作的作用[4]。(3)保护心、肝、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我们观察到,重症病人病情发展迅猛,多有呼吸抑制及全身阵发性强直性抽搐,稍有耽误,就会失去抢救机会。此类病人应予以高浓度吸氧,及时气管插管建立人工通气。我们主张气管插管时间的选择宜早不宜迟,应在出现呼吸不规则时果断地进行气管插管。若等呼吸完全停止后再进行,往往手忙脚乱,造成不可逆的脑损害,还易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使病情趋于复杂、严重。另外,在人工通气下,可免除使用大剂量镇静药引起呼吸抑制之忧,为有效地控制抽搐创造条件,使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控制抽搐尽量不用氯丙嗪,以免加重或引起呼吸抑制。频繁抽搐者,首选安定,其起效快,对呼吸抑制作用较小。
, http://www.100md.com
3.3 早期诊断与处理:氟乙酰胺类鼠药中毒患者发病急、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其愈后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急诊科医师的早期诊断和处理。这就要求我们急诊医护人员具备全面的知识,提高对鼠药中毒危害性的认识,缩短诊断时间,加快急救反应速度,提高操作准确性。对于各种操作技术尽量一次性准确完成,如插管术、洗胃、静脉穿刺、心脏监护、气管插管、心脏起搏、各种急救药品的应用等。根据先急后缓、急中有急的原则,做到急而序、急而准确,提高治疗质量,解除中毒症状,减轻社会及家庭的负担。
近年来,鼠药中毒的比例较以前有明显增多,这要求社会和家庭做好鼠药管理工作,管好少年儿童避免误服鼠药。对中、青年人要加强思想教育,正确对待人生,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责编:马兴忠
参考文献
[1]曹秀华.1628例各类中毒病人抢救的临床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1997,19:2
[2]高丽.小儿氟乙酰胺中毒21例报告[J].宁夏医学杂志,1999,21:4
[3]刘仁树.46例急性氟乙酰胺中毒致死者的临床特征回顾与启迪[J].急诊医学,1997,6:14
[4]张德玲.抢救氟乙酸中毒12例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4
(收稿:1999-08-16 修回:1999-10-27),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