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大学生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初探
作者:伍业光 唐全胜
单位:伍业光(530000广西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唐全胜(广西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
关键词: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000228 近来研究发现父母养育方式对其子女人格特质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作用[1~3]。父母养育方式不当是促发子女产生神经症的危险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父亲养育方式问卷(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广西某民族师院一组大学生进行测查,以期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其子女人格特点之间的关系,为民族精神医学提供资料。
材料与方法
一、对象:广西某民族师院97名壮族大学生,其中男75名,女22名,平均年龄21.4±1.34岁。不同性别学生间年龄统计无显著性差异。
, http://www.100md.com
二、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资料的采集,被试者填写有关问卷:1.龚耀先修订艾森克人格(EPQ),2.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5],是由瑞典Perris编制,我国岳冬梅等人修译、修订的中文版。我国的EMBU包括父亲养育方式的6个量表,母亲养育方式的5个量表,共计11个分量表,即FF、(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FF2(父亲惩罚、严厉)、FF3(父亲过分干涉)、FF4(父亲偏爱被试)、FF5(父亲拒绝、否认)、FF6(父亲过度保护)、MF1(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MF2(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MF3(母亲拒绝、否认)、MF4(母亲惩罚、严厉)、MF5(母亲偏爱被试)。
结果
一、父母养育方式
, 百拇医药
表1显示FF1、FF2、MF1、MF2与常模[5,6]比有显著差异;FF1、MF5男女两组得分有显著性差异。
二、艾森克人格维度
表2 显示男女之间没有差异,与常模[4]比较除P维度外,其余都表现显著性差异。
三、相关统计
艾森克人格维度与父母养育方式各因子相关统计见表3,表3可见精神质(P)维度与父母养育方式的FF1(父亲温暖理解)、MF1(母亲温暖理解)呈现显著性负相关,与FF2(严厉、惩罚)因子呈现显著性正相关。N(神经质)与FF1、MF1呈显著负相关,E(内、外向)与各因子均未显示出显著差异的相关性。
, 百拇医药
表1 父母养育方式各因子统计结果
FF1
FF2
FF3
FF4
FF5
FF6
MF1
MF2
MF3
, 百拇医药 MF4
MF5
总体
M
47.5*
17.76*
20.1
9.45
8.7
12.6
50.92*
36.64*
, 百拇医药
12.32
11.61
9.8
(97人)
S
8.74
4.32
4.1
3.0
2.24
2.94
7.98
6.2
, 百拇医药
3.6
2.7
3.1
常模
M
51.54
15.84
20.92
9.8
8.27
12.43
55.71
36.42
, 百拇医药
11.47
11.13
9.99
(339人)
S
8.89
3.98
3.66
3.83
2.4
3.12
9.31
6.02
, 百拇医药
3.26
2.84
3.81
男
M
49.02△
17.64
20.9
9.65
9.12
12.6
52.25△
, http://www.100md.com 34.72
11.92
11.7
10.1△
(75人)
S
7.41
4.08
3.9
2.95
2.34
2.82
8.93
, 百拇医药
7.51
3.12
2.61
2.3
女
M
44.84
16.68
18.9
9.15
8.4
12.72
47.69
, http://www.100md.com
32.32
12.4
11.43
8.8
(22人)
S
8.36
3.48
3.2
3.1
2.34
2.34
9.31
, http://www.100md.com
4.8
4.08
3.24
2.75
注:*总体与常模t检验,P<0.05;△男女两组比较,t检验P<0.05
表2 艾森克个性量表统计结果
学生n=97
常模n=95
P
P
男75人
6.15±3.28
, 百拇医药
5.96±2.84
>0.05
女22人
5.51±2.93
4.92±2.95
>0.05
E
男75人
12.94±4.93
10.63±4.44
<0.01
女22人
, 百拇医药
11.65±4.93
8.65±4.49
<0.01
N
男75人
9.66±4.81
11.26±4.26
<0.01
女22人
10.36±5.76
13.06±4.42
<0.05
, http://www.100md.com
L
男75人
8.86±3.83
12.17±3.57
<0.01
女22人
8.60±3.73
13.35±3.62
<0.01
表3 EPQ与EMBU各因子相关系数 项目
P
E
, 百拇医药
N
FF1
-0.265*
0.193
-0.271*
FF2
0.203*
-0.132
0.169
FF3
-0.014
, 百拇医药
-0.124
0.124
FF4
0.067
-0.087
0.134
FF5
0.132
-0.039
-0.097
FF6
0.167
, 百拇医药
0.099
0.104
MF1
-0.267*
0.199
-0.204*
MF2
0.135
-0.147
0.105
MF3
, 百拇医药
0.147
-0.156
0.108
MF4
0.045
-0.023
0.047
MF5
-0.097
0.047
0.109
注:*P>0.01
, 百拇医药
讨论
一、两组问卷得分中性别差异
本研究中对象为壮族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得分结果与岳冬梅等人报告结果基本相似[4,5],仅理解关心(FF1、MF2)、严厉惩罚(FF2)、干涉保护(MF2)呈显著性区别。男女同学比较两性仅在父母关心理解(FF1、MF1)、偏爱被试(MF5)上有差异,反映出母亲偏爱男性,父母给男性比女孩更多的关心理解,这与壮族重男轻女有一定关系。
艾森克人格问卷中,内外性格(E)、精神质(P)、神经质(N)和掩饰(L),男女之间均无差异,这与钱氏报告相一致[1]。但除P因子外、E、N、L与常模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揭示本研究壮族大学生性格比较稳定,人格特征趋向合理(神经质、精神质得分低,内外向得分高)。
, 百拇医药
二、人格维度与父母教育方式的关系
从表3看出,在艾森克人格问卷测查中,E得分[4,5]与父母养育方式没有表现出相关关系,而P、N得分表现明显相关,与钱氏报告相似[1],但本研究更突出在关心理解上负相关,说明壮族大学生更注重父母积极养育方式,父母积极养育方式增多,出现神经质和精神质机会减少。值得注意的是内外向(E)与各EMBU未发现明显相关,本报告与钱氏相吻合[1],那么内外向是否专注于遗传,与社会因素如父母教育方式的关系如何,有待探讨,从研究可以看出,壮族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对人格维度有重要影响,积极养育方式有利于良好的人格素质形成,消极的养育方式,则可能是其子女某些不良人格特质形成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钱铭怡,夏国华.青少年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2):58~60.
, http://www.100md.com
2,刘金同,张敬悬,瞿静,等.父母养育方式对个性影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5:3(2):96~98.
3,宋燕华,张津萼,李淑然,等.大学生神经症患者父母养育方式的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4),173~175.
4,岳冬梅.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122~125.
5,岳冬梅,李鸣杲,金魁和,等.父母养育方式:EMBU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症患者的应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3):97~101.
(收稿日期:1999—07—19), http://www.100md.com
单位:伍业光(530000广西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唐全胜(广西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
关键词: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000228 近来研究发现父母养育方式对其子女人格特质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作用[1~3]。父母养育方式不当是促发子女产生神经症的危险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父亲养育方式问卷(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广西某民族师院一组大学生进行测查,以期探讨父母养育方式与其子女人格特点之间的关系,为民族精神医学提供资料。
材料与方法
一、对象:广西某民族师院97名壮族大学生,其中男75名,女22名,平均年龄21.4±1.34岁。不同性别学生间年龄统计无显著性差异。
, http://www.100md.com
二、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资料的采集,被试者填写有关问卷:1.龚耀先修订艾森克人格(EPQ),2.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5],是由瑞典Perris编制,我国岳冬梅等人修译、修订的中文版。我国的EMBU包括父亲养育方式的6个量表,母亲养育方式的5个量表,共计11个分量表,即FF、(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FF2(父亲惩罚、严厉)、FF3(父亲过分干涉)、FF4(父亲偏爱被试)、FF5(父亲拒绝、否认)、FF6(父亲过度保护)、MF1(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MF2(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MF3(母亲拒绝、否认)、MF4(母亲惩罚、严厉)、MF5(母亲偏爱被试)。
结果
一、父母养育方式
, 百拇医药
表1显示FF1、FF2、MF1、MF2与常模[5,6]比有显著差异;FF1、MF5男女两组得分有显著性差异。
二、艾森克人格维度
表2 显示男女之间没有差异,与常模[4]比较除P维度外,其余都表现显著性差异。
三、相关统计
艾森克人格维度与父母养育方式各因子相关统计见表3,表3可见精神质(P)维度与父母养育方式的FF1(父亲温暖理解)、MF1(母亲温暖理解)呈现显著性负相关,与FF2(严厉、惩罚)因子呈现显著性正相关。N(神经质)与FF1、MF1呈显著负相关,E(内、外向)与各因子均未显示出显著差异的相关性。
, 百拇医药
表1 父母养育方式各因子统计结果
FF1
FF2
FF3
FF4
FF5
FF6
MF1
MF2
MF3
, 百拇医药 MF4
MF5
总体
M
47.5*
17.76*
20.1
9.45
8.7
12.6
50.92*
36.64*
, 百拇医药
12.32
11.61
9.8
(97人)
S
8.74
4.32
4.1
3.0
2.24
2.94
7.98
6.2
, 百拇医药
3.6
2.7
3.1
常模
M
51.54
15.84
20.92
9.8
8.27
12.43
55.71
36.42
, 百拇医药
11.47
11.13
9.99
(339人)
S
8.89
3.98
3.66
3.83
2.4
3.12
9.31
6.02
, 百拇医药
3.26
2.84
3.81
男
M
49.02△
17.64
20.9
9.65
9.12
12.6
52.25△
, http://www.100md.com 34.72
11.92
11.7
10.1△
(75人)
S
7.41
4.08
3.9
2.95
2.34
2.82
8.93
, 百拇医药
7.51
3.12
2.61
2.3
女
M
44.84
16.68
18.9
9.15
8.4
12.72
47.69
, http://www.100md.com
32.32
12.4
11.43
8.8
(22人)
S
8.36
3.48
3.2
3.1
2.34
2.34
9.31
, http://www.100md.com
4.8
4.08
3.24
2.75
注:*总体与常模t检验,P<0.05;△男女两组比较,t检验P<0.05
表2 艾森克个性量表统计结果
学生n=97
常模n=95
P
P
男75人
6.15±3.28
, 百拇医药
5.96±2.84
>0.05
女22人
5.51±2.93
4.92±2.95
>0.05
E
男75人
12.94±4.93
10.63±4.44
<0.01
女22人
, 百拇医药
11.65±4.93
8.65±4.49
<0.01
N
男75人
9.66±4.81
11.26±4.26
<0.01
女22人
10.36±5.76
13.06±4.42
<0.05
, http://www.100md.com
L
男75人
8.86±3.83
12.17±3.57
<0.01
女22人
8.60±3.73
13.35±3.62
<0.01
表3 EPQ与EMBU各因子相关系数 项目
P
E
, 百拇医药
N
FF1
-0.265*
0.193
-0.271*
FF2
0.203*
-0.132
0.169
FF3
-0.014
, 百拇医药
-0.124
0.124
FF4
0.067
-0.087
0.134
FF5
0.132
-0.039
-0.097
FF6
0.167
, 百拇医药
0.099
0.104
MF1
-0.267*
0.199
-0.204*
MF2
0.135
-0.147
0.105
MF3
, 百拇医药
0.147
-0.156
0.108
MF4
0.045
-0.023
0.047
MF5
-0.097
0.047
0.109
注:*P>0.01
, 百拇医药
讨论
一、两组问卷得分中性别差异
本研究中对象为壮族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得分结果与岳冬梅等人报告结果基本相似[4,5],仅理解关心(FF1、MF2)、严厉惩罚(FF2)、干涉保护(MF2)呈显著性区别。男女同学比较两性仅在父母关心理解(FF1、MF1)、偏爱被试(MF5)上有差异,反映出母亲偏爱男性,父母给男性比女孩更多的关心理解,这与壮族重男轻女有一定关系。
艾森克人格问卷中,内外性格(E)、精神质(P)、神经质(N)和掩饰(L),男女之间均无差异,这与钱氏报告相一致[1]。但除P因子外、E、N、L与常模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揭示本研究壮族大学生性格比较稳定,人格特征趋向合理(神经质、精神质得分低,内外向得分高)。
, 百拇医药
二、人格维度与父母教育方式的关系
从表3看出,在艾森克人格问卷测查中,E得分[4,5]与父母养育方式没有表现出相关关系,而P、N得分表现明显相关,与钱氏报告相似[1],但本研究更突出在关心理解上负相关,说明壮族大学生更注重父母积极养育方式,父母积极养育方式增多,出现神经质和精神质机会减少。值得注意的是内外向(E)与各EMBU未发现明显相关,本报告与钱氏相吻合[1],那么内外向是否专注于遗传,与社会因素如父母教育方式的关系如何,有待探讨,从研究可以看出,壮族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对人格维度有重要影响,积极养育方式有利于良好的人格素质形成,消极的养育方式,则可能是其子女某些不良人格特质形成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钱铭怡,夏国华.青少年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2):58~60.
, http://www.100md.com
2,刘金同,张敬悬,瞿静,等.父母养育方式对个性影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5:3(2):96~98.
3,宋燕华,张津萼,李淑然,等.大学生神经症患者父母养育方式的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4),173~175.
4,岳冬梅.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122~125.
5,岳冬梅,李鸣杲,金魁和,等.父母养育方式:EMBU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症患者的应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3):97~101.
(收稿日期:1999—07—19),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