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黄草的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肖树雄 张幼扬 马丽莎
单位:肖树雄(广东省汕头市药品检验所,广东 汕头 515031);张幼扬(广东省汕头市药品检验所,广东 汕头 515031);马丽莎(广东省汕头市药品检验所,广东 汕头 515031)
关键词:线纹香茶菜;溪黄草;质量标准;齐墩果酸
中国中药杂志000204 摘 要:目的:为了用药安全和准确,建立溪黄草质量标准。方法:调查和生药学研究。结果与结论:确定溪黄草的来源为线纹香茶菜,并建立了方便有效的鉴别方法。
A Study on Quality Standard of Rabdosia lophanthoides
(Buch.-Ham.ex D.Don Hara)
, http://www.100md.com
XIAO Shu-xiong, ZhANG You-yang , MA Li-sha
(Guangdong Province,Shantou Municipal Institute for Drug Control,Guangdong Shantou 51503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stablish quality standards for safe and correct use of Rabdosia lophanthoides.Method:Field investigation and pharmacognostic study.Result:R.lophanthoides was comfirmed as a derivative of R.lophanthoides.Conclusion:A convenient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identifying the herb has been established.
, 百拇医药
Key words:Rabdosia lophanthoides;R.seera;study on quality standard;oleanolic acid▲
随着溪黄草日益被人们所认识,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但因为它原来为民间习用草药,各地同名异物甚多,迫切需要制订出全国性的质量标准,以求对其品种质量进行统一规范,从而达到用药准确安全有效。今对溪黄草的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报道如下。
1 使用历史和基原
“溪黄草”是民间草药,各地俗名很多,主要有风血草、手擦黄、黄汁草、香茶菜等。“溪黄草”古籍中未见记载。但作为清肝利胆药,在广东潮汕地区民间已有很长的使用历史。因它喜生山谷溪旁潮湿处,新鲜叶片揉碎有深棕黄色液汁而得名,但见诸文字记载,最早当推《揭阳县民间常用草药简编》(内部资料)。书中有“溪黄草”的鉴别要点、生长环境、药性药效等内容,但没有植物图和学名。《潮汕草药》(内部资料,1968.168)收载了“溪黄草”,将学名错定为Plectranthus lasiocarpus Hayata,《广东中草药》(内部资料,1969.592)延用此名,作为P.serrra Maxim.(溪黄草)的异名。其后出版的《常用中草药手册》[1]、《广东中兽医常用草药》[2]、《全国中草药汇编》[3]、《中药大辞典》[4]等均收载了本品,但学名已根据实物作了修订,定名为线纹香茶菜P.striatus Benth.或Isodon striatus(Benth.) Kudo,并配上植物图。
, http://www.100md.com
我们经走访了潮汕民间中草药医生,及对草药素有研究的专家吴修仁、张长民教授等,均认为正品“溪黄草”的特征为:生长于溪边湿地,鲜叶揉碎有明显棕黄色液汁,味微苦。采集标本,经华南农学院肖锦韵教授鉴定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线纹香茶菜Rabdosia lophanthoides(Buch.-Ham.ex D.Don)Hara,这与多种文献记载的“溪黄草来源系线纹香茶菜”相一致,而学名P.striatus Benth.或Isodon striatus(Benth.)Kudo可作为此名的异名[3~6]。据我们调查,市场主流商品亦为本种。
另据文献记载的溪黄草系香茶菜属植物Isodon serra(Maxim.)Kudo[5]。该种植株高1.2~2 m,生长于山坡旱地,味极苦,鲜叶揉碎无明显黄汁,因其外形似“溪黄草”,潮汕地区民间称这为“副溪黄”、“苦溪黄”,亦称之为草,用于治蚊虫叮咬、跌打损伤,但无去湿清热,平肝退黄之功效。该品种常流入商品,应注意识别。近又有文献认为,广东各地溪黄草商品的主流品种是线纹香茶菜的变种狭基线纹香茶菜I.lophanthoides var.gerardiana(Benth.)Hara[7]。它与原变种生态习性相似,同样都有棕黄色液汁,而目前溪黄草变野生为家种以后,其叶形也有较大变异,故两者很难加以区分。因此我们仅将线纹香茶菜R.lophanthoides作为溪黄草的基原。
, 百拇医药
2 性状
本品为线纹香茶菜的干燥地上部分。茎呈方形,具4棱,有分枝,疏被短毛,长15~80 cm,直径0.2~0.6 cm;质稍脆,断面有髓,叶对生,具柄,叶片皱缩,易破碎,展平后呈卵形、阔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5~11 cm,宽1.8~4 cm,边缘具圆齿,两面叶脉疏生短毛,纸质或微革质。有时可见圆锥花序顶生或侧生。气微,味微苦。
3 显微及理化鉴别
3.1 显微鉴别 本品叶的表面观:表皮细胞类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常呈波状弯曲。气孔直轴式或不定式,腺鳞头部含紫红色(新鲜)或红褐色分泌物,由4~6个细胞组成,直径40~60 μm,非腺毛圆锥状,由1~6个细胞组成,壁厚,表面具疣状突起。
3.2 理化鉴别
3.2.1 取本品2 g,切碎,加乙醚20 ml,温热10 min,过滤,滤液挥干,残渣为橙红色。加5%香草醛浓硫酸试液2滴,即显紫色或紫红色。
, http://www.100md.com
3.2.2 取本品5 g,切碎,加乙醚60 ml,超声提取10 min,过滤,滤液用5%碳酸钠溶液提取3次,每次10 ml,弃去。醚层用1%氢氧化钠溶液提取3次,每次10 ml,合并碱液,用稀硫酸酸化。以乙醚15 ml提取3次,合并醚液,用无水硫酸钠脱水,过滤,滤液挥干,残渣用无水乙醇2 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齐墩果酸对照品适量,用无水乙醇制成1 ml*mg-1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作薄层色谱试验,取供试品和对照品溶液各2μl,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丙酮-乙酸乙酯(4∶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吹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清晰。结果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如图1。
图1 线纹香茶菜和溪黄草的TLC
1.~5.线纹香茶菜R.lophanthoides
, http://www.100md.com
(1.饶平A 2.梅州 3.揭西 4.惠州 5.饶平B)
6.齐墩果酸,7.~10.溪黄草R.serra
(7.粤北 8.惠州 9.肇庆 10.韶关)
4 讨论
4.1 关于学名 线纹香茶菜的学名,各种文献记载比较混乱。较早《潮汕草药》及其后的《广东中草药》等错定为P.lasiocarpus;《广东中兽医常用草药》及《常用中草药手册》更正为P.striatus;《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药大辞典》定为I.striatus;《广东中药志》则定名为R.lophanthoides,《广西中药材标准》(第二册)(内部资料,1996.279)引用李锡文教授的论述,认为应采用I.lophanthoides Hara为正名。现根据《中国植物志》[8],将学名定为R.lophanthoides(P.striatus,I.striatus和I.lophanthoides等为异名)。
, 百拇医药
4.2 关于性状 文中所作的性状描述能较好地与同属的混淆品种溪黄草R.serra和内折香茶菜R.inflexus等区分,详见文献记载[9]。它与狭基变种的区别不大,为简明起见,未收载变种。
4.3 关于理化 文中所述的颜色与混淆品明显不同,具有较好的鉴别意义。
4.4 关于TLC 参照《广西中药材标准》,线纹香茶菜含齐墩果酸。文中方法经预处理后所得到的色谱更加清晰。同时,不同产地的线纹香茶菜和溪黄草都含有齐墩果酸,而两者色谱不同,提示两者所含的成分不全相同。
5 小结
本文经调查考证确定线纹香茶菜为溪黄草的来源,并研究确立了方便有效的鉴别方法,为今后规范使用溪黄草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 百拇医药
[1]广州部队后勤部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9.288.
[2]广东省农科院.广东中兽医常用草药.广州:广东省农林水科技服务站,1969.698.
[3]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860.
[4]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511.
[5]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三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699.
[6]广东中药志编委会.广东中药志(第一卷).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4.100.
[7]陈建南,赖小平,刘 念.广东溪黄草药材的原植物调查及商品鉴定.中药材,1996,19(2):73.
[8]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66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479.
[9]肖树雄,杨启东,吕 红.溪黄草的来源及与混淆品的鉴别.中药材,1993,16(6):24.
收稿日期:1999-03-17, 百拇医药
单位:肖树雄(广东省汕头市药品检验所,广东 汕头 515031);张幼扬(广东省汕头市药品检验所,广东 汕头 515031);马丽莎(广东省汕头市药品检验所,广东 汕头 515031)
关键词:线纹香茶菜;溪黄草;质量标准;齐墩果酸
中国中药杂志000204 摘 要:目的:为了用药安全和准确,建立溪黄草质量标准。方法:调查和生药学研究。结果与结论:确定溪黄草的来源为线纹香茶菜,并建立了方便有效的鉴别方法。
A Study on Quality Standard of Rabdosia lophanthoides
(Buch.-Ham.ex D.Don Hara)
, http://www.100md.com
XIAO Shu-xiong, ZhANG You-yang , MA Li-sha
(Guangdong Province,Shantou Municipal Institute for Drug Control,Guangdong Shantou 51503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stablish quality standards for safe and correct use of Rabdosia lophanthoides.Method:Field investigation and pharmacognostic study.Result:R.lophanthoides was comfirmed as a derivative of R.lophanthoides.Conclusion:A convenient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identifying the herb has been established.
, 百拇医药
Key words:Rabdosia lophanthoides;R.seera;study on quality standard;oleanolic acid▲
随着溪黄草日益被人们所认识,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但因为它原来为民间习用草药,各地同名异物甚多,迫切需要制订出全国性的质量标准,以求对其品种质量进行统一规范,从而达到用药准确安全有效。今对溪黄草的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报道如下。
1 使用历史和基原
“溪黄草”是民间草药,各地俗名很多,主要有风血草、手擦黄、黄汁草、香茶菜等。“溪黄草”古籍中未见记载。但作为清肝利胆药,在广东潮汕地区民间已有很长的使用历史。因它喜生山谷溪旁潮湿处,新鲜叶片揉碎有深棕黄色液汁而得名,但见诸文字记载,最早当推《揭阳县民间常用草药简编》(内部资料)。书中有“溪黄草”的鉴别要点、生长环境、药性药效等内容,但没有植物图和学名。《潮汕草药》(内部资料,1968.168)收载了“溪黄草”,将学名错定为Plectranthus lasiocarpus Hayata,《广东中草药》(内部资料,1969.592)延用此名,作为P.serrra Maxim.(溪黄草)的异名。其后出版的《常用中草药手册》[1]、《广东中兽医常用草药》[2]、《全国中草药汇编》[3]、《中药大辞典》[4]等均收载了本品,但学名已根据实物作了修订,定名为线纹香茶菜P.striatus Benth.或Isodon striatus(Benth.) Kudo,并配上植物图。
, http://www.100md.com
我们经走访了潮汕民间中草药医生,及对草药素有研究的专家吴修仁、张长民教授等,均认为正品“溪黄草”的特征为:生长于溪边湿地,鲜叶揉碎有明显棕黄色液汁,味微苦。采集标本,经华南农学院肖锦韵教授鉴定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线纹香茶菜Rabdosia lophanthoides(Buch.-Ham.ex D.Don)Hara,这与多种文献记载的“溪黄草来源系线纹香茶菜”相一致,而学名P.striatus Benth.或Isodon striatus(Benth.)Kudo可作为此名的异名[3~6]。据我们调查,市场主流商品亦为本种。
另据文献记载的溪黄草系香茶菜属植物Isodon serra(Maxim.)Kudo[5]。该种植株高1.2~2 m,生长于山坡旱地,味极苦,鲜叶揉碎无明显黄汁,因其外形似“溪黄草”,潮汕地区民间称这为“副溪黄”、“苦溪黄”,亦称之为草,用于治蚊虫叮咬、跌打损伤,但无去湿清热,平肝退黄之功效。该品种常流入商品,应注意识别。近又有文献认为,广东各地溪黄草商品的主流品种是线纹香茶菜的变种狭基线纹香茶菜I.lophanthoides var.gerardiana(Benth.)Hara[7]。它与原变种生态习性相似,同样都有棕黄色液汁,而目前溪黄草变野生为家种以后,其叶形也有较大变异,故两者很难加以区分。因此我们仅将线纹香茶菜R.lophanthoides作为溪黄草的基原。
, 百拇医药
2 性状
本品为线纹香茶菜的干燥地上部分。茎呈方形,具4棱,有分枝,疏被短毛,长15~80 cm,直径0.2~0.6 cm;质稍脆,断面有髓,叶对生,具柄,叶片皱缩,易破碎,展平后呈卵形、阔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5~11 cm,宽1.8~4 cm,边缘具圆齿,两面叶脉疏生短毛,纸质或微革质。有时可见圆锥花序顶生或侧生。气微,味微苦。
3 显微及理化鉴别
3.1 显微鉴别 本品叶的表面观:表皮细胞类多角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常呈波状弯曲。气孔直轴式或不定式,腺鳞头部含紫红色(新鲜)或红褐色分泌物,由4~6个细胞组成,直径40~60 μm,非腺毛圆锥状,由1~6个细胞组成,壁厚,表面具疣状突起。
3.2 理化鉴别
3.2.1 取本品2 g,切碎,加乙醚20 ml,温热10 min,过滤,滤液挥干,残渣为橙红色。加5%香草醛浓硫酸试液2滴,即显紫色或紫红色。
, http://www.100md.com
3.2.2 取本品5 g,切碎,加乙醚60 ml,超声提取10 min,过滤,滤液用5%碳酸钠溶液提取3次,每次10 ml,弃去。醚层用1%氢氧化钠溶液提取3次,每次10 ml,合并碱液,用稀硫酸酸化。以乙醚15 ml提取3次,合并醚液,用无水硫酸钠脱水,过滤,滤液挥干,残渣用无水乙醇2 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齐墩果酸对照品适量,用无水乙醇制成1 ml*mg-1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作薄层色谱试验,取供试品和对照品溶液各2μl,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丙酮-乙酸乙酯(4∶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吹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热风吹至斑点清晰。结果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如图1。
图1 线纹香茶菜和溪黄草的TLC
1.~5.线纹香茶菜R.lophanthoides
, http://www.100md.com
(1.饶平A 2.梅州 3.揭西 4.惠州 5.饶平B)
6.齐墩果酸,7.~10.溪黄草R.serra
(7.粤北 8.惠州 9.肇庆 10.韶关)
4 讨论
4.1 关于学名 线纹香茶菜的学名,各种文献记载比较混乱。较早《潮汕草药》及其后的《广东中草药》等错定为P.lasiocarpus;《广东中兽医常用草药》及《常用中草药手册》更正为P.striatus;《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药大辞典》定为I.striatus;《广东中药志》则定名为R.lophanthoides,《广西中药材标准》(第二册)(内部资料,1996.279)引用李锡文教授的论述,认为应采用I.lophanthoides Hara为正名。现根据《中国植物志》[8],将学名定为R.lophanthoides(P.striatus,I.striatus和I.lophanthoides等为异名)。
, 百拇医药
4.2 关于性状 文中所作的性状描述能较好地与同属的混淆品种溪黄草R.serra和内折香茶菜R.inflexus等区分,详见文献记载[9]。它与狭基变种的区别不大,为简明起见,未收载变种。
4.3 关于理化 文中所述的颜色与混淆品明显不同,具有较好的鉴别意义。
4.4 关于TLC 参照《广西中药材标准》,线纹香茶菜含齐墩果酸。文中方法经预处理后所得到的色谱更加清晰。同时,不同产地的线纹香茶菜和溪黄草都含有齐墩果酸,而两者色谱不同,提示两者所含的成分不全相同。
5 小结
本文经调查考证确定线纹香茶菜为溪黄草的来源,并研究确立了方便有效的鉴别方法,为今后规范使用溪黄草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 百拇医药
[1]广州部队后勤部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9.288.
[2]广东省农科院.广东中兽医常用草药.广州:广东省农林水科技服务站,1969.698.
[3]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860.
[4]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511.
[5]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三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699.
[6]广东中药志编委会.广东中药志(第一卷).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4.100.
[7]陈建南,赖小平,刘 念.广东溪黄草药材的原植物调查及商品鉴定.中药材,1996,19(2):73.
[8]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66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479.
[9]肖树雄,杨启东,吕 红.溪黄草的来源及与混淆品的鉴别.中药材,1993,16(6):24.
收稿日期:1999-03-1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