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腹部外科》 > 2000年第2期
编号:10252902
重视直肠癌诊治方面的几个问题
http://www.100md.com 《腹部外科》 2000年第2期
     作者:郑英键

    单位:武汉市第二医院普外科 430014

    关键词:

    腹部外科000201 我国直肠癌约有3/4位于腹膜反折以下, 手指可触及的范围,只需直肠指诊就能及时发现, 诊断不应困难。 有经验的医师进行轻柔指诊和患者配合, 可触及距肛缘9~10cm的肿瘤。 进一步确诊时行硬质直肠镜检已经足够。 条件许可,行纤维结肠镜更为可取。 如行腔内B型超声检测对肿瘤侵润度可高达95%。 CT探测远处转移, 取材病检和检测细胞DNA含量, 更有益于判断预后。 然而, 常用钡灌肠造影有时反而无用,给人假象。 因为, 钡灌时插入肛管, 往往已超越病变而无法显示。

    直肠癌的生物学特征,近来有所了解。 因而手术治疗约有70%~80%病例可获得治愈, 能以最小限度的手术侵袭,获得充分的根治效果。 手术治疗不论何种术式, 第一目标是切除肿瘤, 降低复发。其次,才是为患者争取良好的生活质量, 保存控制排便功能和满意性功能。
, 百拇医药
    多年来,Miles腹会阴联合切除(APR), 一直是直肠癌术式的“金标准”。 但由于人工肛门不便,使下段直肠癌行低位前切除(LAR)还是APR仍在争论中。 大量资料表明: 正确选择病例, 规范手术,LAR与APR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排便功能可恢复正常。 现在, 低位前切除双钉吻合术已较普遍应用后, LAR的比率有上升趋势, 城市医院行APR的比率已控制在15%左右。

    直肠淋巴引流有如下特点: 位于腹膜反折以上肿瘤, 淋巴引流只有向上, 无侧向和向下; 位于腹膜反折以下肿瘤,只有当淋巴管癌栓后, 才有向下逆行扩散, 其范围也是极有限的。

    过去认为: 距离肿瘤远端至少切除5 cm直肠段才安全。 近年则认为可触到的肿瘤远端, 几乎都是肿瘤的“显微”远端。 肿瘤远端下方2cm发现癌细胞仅1%以下。 “5cm原则”牺牲了不少患者的肛门。 近年,又提出直肠癌远端“移行粘膜”的概念, 手术刺激和致癌因子可导致移行粘膜易恶变。 总之,国内外学者都认为: 直肠癌远端安全切缘应在3cm以上才安全。
, 百拇医药
    如何选择手术术式?一般要根据术中所见肿瘤大小、侵犯度和距离肿瘤远端可切除3cm后来选择。

    首先, 肿瘤在腹膜反折以上, 宜行Dixon术已成共识。 但肿瘤位于反折以下, 问题仍有争议。 切除肿瘤远端3cm、 位于提肛肌上方的直肠长度是决定保肛术式的关键。

    我们的意见是: ① 提肛肌上残留直肠≥2cm者, 选Dixon前切除术或EEA(端端吻合器)吻合术; ② 提肛肌上残留直肠1~2cm, 选用低位双钉吻合术; ③ 提肛肌上残留直肠<1cm, 选用结肠肛管吻合术(Parks)或改良Bacon结肠拖出切除术。

    其次, 肿瘤侵犯度也是决定术式的重要因素。 若肿瘤距提肛肌<3cm,已侵犯提肛肌和肛管, 宜做Miles手术;若肿瘤局限于粘膜,高分化,直径<3cm或高龄高危患者,选经肛或经骶直肠局部切除; 若肿瘤浸透肠壁, 但可切除,远端尚完整,可姑息切除肿瘤,行结肠造口的Hartmann术。 若肿瘤在腹膜反折下,有侧向侵润或邻近器官侵犯, 在男性选全盆腔清扫术, 在女性选后盆腔清扫术。
, 百拇医药
    局部复发仍是关系预后的重要问题, 原因多种。 其中直肠系膜内转移灶是近年才提出的一个因素。 1982年Helad提出直肠系膜全切除(TME), 以减少复发。 故在手术治疗时为了减少复发, 在保肛率增加的同时, 更应注意到淋巴结清扫包括肠系膜下动脉、侧淋巴结和直肠系膜全切的重要性。 术前放疗可使病变降期(down-staging), 腹腔温热化疗可减少播散, 以及术后应用有效化疗(5-FU,LA)等综合处理, 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减少复发。

    直肠癌外科的发展, 就是追求根治与保存排便功能相互制约与协调的发展史。 诚然,直肠癌的病期、 部位、 恶性度, 均具有其恰当的手术根治条件。 如能恰当选择, 辅以现代肿瘤综合治疗, 可在根治和排便功能保存两个方面, 获得最佳效果。

    (收稿: 1999-12-1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