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重庆医学》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11358
糖尿病并脑梗塞患者的凝血纤溶系统活性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重庆医学》 2000年第3期
     作者:王玉君 严钟德 朱仕饮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 400010)

    关键词:NIDDM脑梗塞;凝血纤溶动态图

    重庆医学000311 摘 要 目的 探讨NIDDM并脑梗塞血凝纤溶动态变化,有利于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对60例NIDDM和28例NIDDM并脑梗塞患者进行血凝纤溶动态图测定。结果 显示NIDDM并脑梗塞凝固启动时间(CST)明显加快,最大凝固程度(MCE)、一分钟凝固程度(FCE)、纤维蛋白原的含量(CEF)均明显增高;平均溶解程度(AFE)明显加快。结论 表明NIDDM并脑梗塞患者有明显的高凝血状态及纤溶系统活性降低。

    The Coagulation and Activities of Fibrinolysis in NIDDM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 http://www.100md.com
    Wang Yujin Yan Zhongde Zhu Shiqing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the Second Hospital,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0)

    Abstract:Objective:To determing the coagulation fibrinolytic dynamic change in NIDDM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for proven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The Coagulation fibrinolytic dynamicagram (CFDG) was measured in 60 NIDDM and 28 NIDDM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Results:The results revealed the CST、MCE、FCE and AFE were faster and the CEF was higher in NIDDN with cerebral infarcton 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control.Conclusion:The study suggested that the degree of coagulation was higher and activities of fibronolysis was lower in NIDDM with cerebral infarcton.
, 百拇医药
    Key words:cerebral infaction Coagulation-fibrinolytic dynamicagram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指出血小板功能,血液凝固、纤溶系统与NIDDM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关系密切。对于血小板功能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对血液凝固与纤溶作用的观察为数不多。因此,对凝血纤溶系统活性的测定一直为大家所关注。由于凝血纤溶系统有着十分复杂的影响因素,因此必须进行多种标志物的共同检测,才能较为全面地了解其变化情况,且这些方法耗时较长,对技术、设备的要求亦较高,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我们在王克勤等建立的血凝动态图和纤溶动态图的基础上[1、2],建立了凝血、纤溶动态图(Coagulatio-Fibrinolytic dynamicogram简称CFDG),它既全面和客观地反映体内凝血、纤溶变化情况,且方法迅速而简便,满足临床的需要。

    1 对象与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1 对象

    1.1.1 正常对照组(C组) 为本院职工及健康自愿者,共40例,男16例,女24例,平均年龄为49.16±7.80岁,BMI23.40±2.28。心、肺、血压、肝功、血脂、出凝血时间均正常。ECG、UCG、头颅CT检查正常。

    1.1.2 糖尿病组(D组) 60例均符合WHO NIDDM诊断标准,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龄51.86±7.10岁,病程4.45±3.95(年),BMI23.05±3.50。均无心脑血管疾患的病史和体征,血压、ECG、UCG均正常,均作头颅CT检查未见梗塞灶。所有患者均未服用影响血凝及纤溶活性的药物。

    1.1.3 NIDDM并脑梗塞组(S组) 28例,男12例,女16例,平均年龄52.43±6.67岁,病程5.59±4.04年,BMI23.79±3.63,血压、ECG均正常。头颅CT示有梗塞灶。未服用影响血凝及纤溶活性的药物。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适时凝血纤溶动态检测仪,该仪器包括光电、自动凝温、电脑控制、自动打印几个部份组成。

    采抗凝静脉血2ml以5000rpm离心,血浆、稀释液=4:6比例稀释血浆、吸稀释的混合液0.8ml于比色血中 。将比色血放入仪器的比色槽内,然后加入纤溶剂和凝固剂,启动测试键,待凝血、纤溶反应完成后,仪器自动打印检测结果及图形,并显示于荧光屏。

    1.3 图形与参数意义

    血凝-纤溶动态图(模式图)

    根据这个曲线衍生出下面9个指标。整个过程可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连续监测和分析,并自动打印出报告。

, http://www.100md.com     1.3.1 CSF凝固启动时间。即曲线开始时,与横轴平行的直线阶段。它反映出从凝固剂加入到纤维蛋白开始形成需要的时间。此值越短,表明血凝反应开始得越快。

    1.3.2 MCE-最大凝固程度。以%表示。即曲线上升时的峰值段,也是开始凝固到凝固完全时透光度变化的峰值。此时%光度最小。根据文献,这是纤维蛋白原的聚合终点。MCE的高低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关。它表示液态的纤维蛋白原已基本凝固成凝胶态的纤维蛋白,凝固反应已完成。血开始凝固到凝固完全所需的时间,它反映了血浆凝固的快慢。

    1.3.3 MCT-最大凝固时间。它表示凝血开始到完成需要的时间。反应了血凝反应的速度。

    1.3.4 FCE-1分钟凝固程度。即凝固反应开始1分钟时,纤维蛋白的凝固程度。它与酶促进的凝血反应的程度有关。

    1.3.5 BLT-平衡时间。即凝固程度到达最高时凝固程度下降5%之间的时间。它反应映凝血系统与纤维溶解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间的长短。
, http://www.100md.com
    1.3.6 FFE%-1分钟溶解程度。以%表示,它是BLT后1分钟时纤维蛋白的溶解程度。它与酶促进的纤溶反应的速度有关。它的值越高,说明纤维蛋白被溶解的速度越快。

    1.3.7 WFT-完全溶解时间。即从曲线开始上升到曲线全部下降,所需要的时间,它反映了血浆纤溶的快慢。

    1.3.8 SBE-速度平衡指数。它是1分钟凝固程度与1分钟溶解程度的比值,它表示1分钟时凝固和纤溶的速度是否平衡。

    1.3.9 AFE-平均溶解程度。即MCE/MFT的比值。代表平均每分钟溶解的凝固程度。即纤维蛋白溶解的快慢。

    1.4 统计方法 采用F检验和相关分析。

    2 结果

    三组患者年龄、BMI、病程具有可比性(P>0.05),血压均正常。由图1至图4可见:NIDDM(D组)和NIDDM并脑梗塞组(S组)血浆CST明显加快,与正常人组(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MCE、FCE显著高于正常人组;AFE明显高于正常人组。S组患者CST与D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MCE、FCE、AFE显著高于D组(P<0.05)。
, http://www.100md.com
    图1 图2

    图3 图4

    由表1反映出,血凝系统各参数间CST与FCE、MCE呈负相关关系,提示如果CST缩短,MCE可能增高,FCE示可增高,MCT则相应缩短,表明酶促血凝反应速度加快,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另一方面,在MCE增高的同时,FFE也相应增高,WFT反而缩短。提示在血凝系统活化加速的同时,纤溶系统也加速了活化速度;二者处于对立统一的动态平衡状态之中。其机理可能与前面提及的血液性纤溶激活物有关。这也表明血液-纤溶动态图能客观地反映血凝和纤溶两个系统的变化情况。

    表1 血凝-纤溶动态图9个参数间的关系

    MST
, http://www.100md.com
    MCT

    FCE

    MCE

    MCT

    0.766**

    1.000

    -0.890**

    -0.245

    FCE

    -0.876**

    -0.890**

    1.000
, 百拇医药
    0.245

    MCE

    -0.709**

    -0.245

    0.444

    1.000

    CST

    1.000

    0.776**

    -0.860**

    -0.709**

, 百拇医药     BLT

    -0.118

    -0.201

    0.212

    -0.510

    FFE

    -0.741**

    -0.569

    -0.554

    0.881**

    WFT

    0.223
, 百拇医药
    -0.117

    -0.177

    -0.773**

    SBE

    -0.561

    -0.708**

    0.786**

    -0.161

    AFE

    -0.020

    0.461

    -0.203
, 百拇医药
    0.709

    注:相关系数显著性水准P<0.013 讨论

    我们观察了60例NIDDM患者及28例NIDDN并脑梗塞患者血凝-纤溶动态图变化。检查对象均选择60岁以下中年人,以排除因老年而引起的血凝及纤溶活性变化的影响,患者均未服用过影响血凝的药物,与正常人有可比性。发现NIDDM患者的凝固启动时间(CST)均显著短于正常人组,表示凝血反应速度加快。而且,最大凝固程度(MCE)和1分钟凝固程度(FCE)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组。这几项指标的改变在NIDDM并脑梗塞尤为明显。NIDDM并脑梗塞组与NIDDM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与其他作者的报道相符。以上3个指标均说明NIDDM患者的血凝反应速度比正常人快,而且凝固程度增加。NIDDM并脑梗塞更为明显,支持NIDDM、NIDDM并脑梗塞为高凝血状态的观点。

    我们并对本检验的9项参数进行了多元相关分析,结果发现,血凝系统各参数之间,CST与FCE、MCE呈负相关关系,即是说,如果CST缩短,MCE相应增高,FCE变可增高,表明酶促血凝反应速度加快,患者可能处于高凝血状态(见表1)。本文还发现,在MCE增高的同时,FFE也相应增高,WFT反而缩短。提示在血凝系统活动加速的同时,纤溶系统也加速了活化速度,二者处于新的动态平衡状态之中。我们的研究发现,NIDDM组,特别是NIDDM并脑梗塞患者组,CST明显缩短,MCE、FCE明显增高,说明NIDDM并脑梗塞患者凝状态比NIDDM患者更为明显。但是反映纤溶的指标(MCE、FFE)却与正常人组无显著差异。这实际上说明NIDDM并脑梗塞和NIDDM患者的纤溶系统活性降低。
, 百拇医药
    Astrup[3]认为正常机体血浆凝血与纤维蛋白溶解作用处于连续的动态平衡及相互反应及制约。血凝及纤溶两系统在体内是矛盾的统一体,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维持血管系统的完整性和流动性。如平衡破坏,则临床表现出血或血栓形成。

    吴桐等[4]认为糖尿病并脑梗塞与血液粘稠度升高有关。何志义等[5]认为脑血栓时凝固程度升高。这与池芝盛等观点相符。这可能是两个系统的平衡状态发生了变化,促使糖尿病患者血凝及纤溶活性变化的原因。也可能与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蛋白的特点有关。王克勤等曾观察到,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蛋白琼脂糖电冰图谱中,以Ⅱ型为多。胡咏梅等还观察到,血浆β脂蛋白高的人群组比正常人群组血凝活性增高,纤溶活性下降。这反映了β脂蛋白对血凝活性有增强作用,对纤溶活性有抑制作用,糖尿病患者高脂蛋白血症以Ⅱ型较多,而且NIDDM并脑梗塞高脂蛋白血症明显高于NIDDM,即低密度脂蛋白较多,可能是使糖尿病患者血凝活性增高,纤溶活性下降的原因之一。
, 百拇医药
    本文使用血凝纤溶动态图仪检测血凝纤溶动态变化属于生物化学方法。本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用血量少,检测结果用图形和9项分析参数表示,有利于临床医生迅速了解患者的血凝纤溶变化情况。是继无创伤性检查,影像学检查之后的第三种重要的辅助检查。本法不是测定某一特定凝血因子或纤溶因子。而是对从凝血反应开始到纤溶反应结束的整个反应过程作客观、全面、动态的观察和分析,并尝试在酶促反应速度方面进行定量分析,这是判断血凝、纤溶二系统平衡状态很好的方法。为临床防治糖尿病的血管病变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及作为随访观察的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克勤,等.血凝系统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作用的研究1纤维蛋白溶解酶系统活性动态图及其应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0,2(2):93

    2,胡咏梅,等.血凝系统与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作用的研究Ⅱ.血凝动态图及其应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2,4(2):86

    3,Astrup T. Hypercoagulation and thrombosis. Lancet, 1956, 2:565

    4,吴桐等.糖尿病并腔隙性脑梗塞26例临床分析.四川医学,1997,3:169

    5,脑血管病急性期纤溶活性动态图和α 2-巨球蛋白测定.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88,4:17,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