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重庆医学》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11367
前列腺增生症45例导尿与尿路感染
http://www.100md.com 《重庆医学》 2000年第3期
     作者:黄自能 王晋忠 王世棕 雷一鸣 杜虎 陈继红

    单位:(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400014)

    关键词:

    重庆医学000344 导尿可引起医源性感染。本文分析45例前列腺增生并发急性尿潴留,留置导尿引流引起尿路感染的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45例均为前列腺增生并发急性尿潴留。年龄62—75岁,平均68.5岁。作尿道留置导尿管后,行膀胱尿常规检查和尿细菌培养。尿常规和尿培养正常者,分2个组、第1组20例置管后不用任何抗生素、另1组25例置管24小时后用新达罗0.25mg日3次或倍特巴沙0.2每日1次预防感染。结果未采用抗生素组48小时后集尿袋尿细菌培养阳性率(细菌数>105为阳性)为15%(3/20),72小时细菌培养阳性率为40%,(),第5天为75%(15/20),第7天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00% 20/20)。抗生素组48小时后细菌培养阳率0.8%(2/25),72小时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6%(4/25),第5天为40%(10/25),第7天为56%(14/25),第9天为76%(19/25),第12天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00%(25/25)。2组资料表明,菌尿率随置管时间的增加而递增。非使用抗生素组尿道口置管周围的分泌物较使用抗生素组的分泌物明显增多,尿道口炎性反应和局部的热疼痛及不适等症状也较后者的重。
, http://www.100md.com
    2 讨论

    导尿与尿路感染国内外均较常见,目前还没有一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出现。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大约40—50%与尿路感染有关。因此提高对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认识,重视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危害性是十分重要的。本组病例由于都是老年男性患者、程度不同的都存在多器官功能损害,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的较低,有的长期慢性贫血、糖尿病、长期应用激素和发烧等均可导致或诱发导尿后尿路感染。

    2.1 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常见原因,目前许多医院都采用的密闭式导尿系统。(导尿管末端连接于收集尿袋的导尿系统)这种方式可使感染的发生时间和程度有所降低。但由于导尿管的置入,使处于基本闭塞状态的尿道被所置入的尿管所扩张成一个与外界直接相通的、开放性腔道。所置导管对尿道粘膜呈持续性压迫,致使局部缺血,抵抗力降低,外界致病菌也可通过尿道口置管周围向上侵袭而致感染。进入膀胱内的导管对膀胱三角区的长期惯性刺激也可使局部形成炎性反应。包皮过长、尿道炎、包茎等在导尿时如消毒处理和抗感染措施不严也是导致尿路感染。
, 百拇医药
    2.2 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预防

    首先导尿应根据病情严格掌握适应症。有些疾病需长期导尿治疗,如瘫痪、昏迷,前列腺肥大不宜施行手术治疗者等,则可考虑施行骴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导尿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对包皮过长、包茎,尿道口有慢性炎症者则需先行局部清洁,然后再行无菌导尿。导尿时应熟悉尿道解剖结构,特别是男性,应根据尿道的生理弯曲和狭窄,采用不同的方式减少插管对尿道的损伤。

    选择合适的导尿管,保持膀胱引流通畅是防止导尿感染的又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大多医疗单位均采用硅胶气囊导尿管,由于此种导尿管的材质 表面处理均较橡胶尿管要好,对尿道的刺激性也较低,只要根据病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导管,感染发生的时间和程度一般要慢些或不很严重。保持引流通畅十分重要,应根据病情采用持续引流或定期排尿引流,一般情况下不需行膀胱冲洗,但严重化脓性膀胱炎则例外。至少每周应更换导尿管1次,每24小时必须更换引流袋1次。操作时也应注意无菌操作。

    2.3 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治疗

    导尿引起感染分全身和局部两大类,全身感染如畏寒发烧、腰部和膀胱区疼痛,尿道口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和疼痛,白血球增高等,应立即行尿培养和药敏试验,并选用高效杀菌抗生素、应用疗程和剂量必须足够。对于局部感染,应保持尿道口清洁,定期清洗式口服抗生素导以治疗,不宜使用过高档次抗生素和过勤更换抗生素,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细菌的交叉耐药性的产生。,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