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重庆医学》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11373
卵巢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26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重庆医学》 2000年第3期
     作者:王惠珍 蒋玲

    单位:(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 400014)

    关键词:

    重庆医学000335 卵巢宫内囊异位囊肿破裂是妇科较少见而术前极易误诊的急腹症之一。为提高对本症的认识,现就我院1982年1月~1998年6月收治的26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6例年龄23~54岁,平均35.7岁,未婚2例,已婚24例,其中2例原发不孕,2例人流后未再受孕,余20例有足月分娩史。16例有1~4次人工流产史,17例有进行性痛经加剧史,6例曾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7例曾发现盆腔有性质不明包块,9例在本次发病前有类似腹痛史。

    1.2 临床表现 (1)发病时间:黄体晚期18例,月经期4例,4例无记录。(2)症状与体征:突发性下腹剧痛是本组所有病例的主要症状,大多开始于一侧,以后漫延至整个下腹,其中6例先有中上腹痛,以后转移至右下腹,术前体温仅8例增高至37.6~38.5度,全组血红蛋白正常,18例白细胞上升达(10~20)×109/L占69.2%,26例血压均正常,无休克。查体:下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发生率分别为100%、92.3%和76%。移动性浊音阳性4例,20例术前盆腔检查,17例扪及盆腔包块,另3例未扪及包块者术中证实有8~10cm囊肿,6例因阑尾炎手术转入我科。
, http://www.100md.com
    1.3 特殊检查 术前盆腔B超检查11例发现卵巢囊肿,其中9例伴后穹窿液性暗区。后穹窿穿刺15例,14例抽出咖啡色液体,1例阴性。

    1.4 手术情况 术中发现26例腹腔内均有咖啡色液体,少量至400ml不等,单侧囊肿23例,双侧3例,直径8~15cm不等,表面破口0.5~1cm,囊肿与周围组织有不同程度粘连。手术范围:行左侧附件切除12例,右侧附件切除8例,全子宫加右侧附件切除1例,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3例,子宫次全加右附件切除2例,切除标本均经病检证实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其中21例伴有慢性输卵管炎。

    本组术前确诊为卵巢内膜异位囊肿破裂15例,误诊11例,误诊率为42.3%,其中误诊为卵巢囊肿蒂扭转4例,急性阑尾炎6例,黄体破裂1例。

    2 讨论

    2.1 诊断 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受卵巢激素变化影响,囊壁内膜周期性脱落出血,当囊内压增高时导致囊壁薄弱处渗漏或破裂,一旦破裂囊液进入腹腔则产生严重的腹腔刺激症状,故凡育龄妇女在月经期或月经周期的后半期出现突发性下腹剧痛,应警惕卵巢内膜异位囊肿破裂可能,特别是患者以往有痛经及不育史,妇科检查曾发现有包块或已诊断为宫内膜异位症者。可能性更大,检查时患者虽呈极度痛苦病容,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明显,但生命体征正常,移动性浊音多为阴性。盆腔检查时宫颈举痛明显,宫旁一侧或双侧可扪及触痛剧烈的包块或B超发现有包块应考虑为此症。如后穹窿穿刺抽出少量咖啡色液体即可确诊。本文14例行后穹窿穿刺阴性1例,手术发现此例是由于囊肿破裂后渗出液太少,仅附着盆腔组织表面,因无法抽出所致,故当穿刺阴性时不能排除内膜异位囊肿破裂的存在。
, http://www.100md.com
    此病常易与急性阑尾炎,卵巢囊肿蒂扭转,异位妊娠,卵巢囊肿破裂,急性盆腔炎相混淆,其中尤以误诊为急性阑尾炎为多,本文26例中误诊为阑尾炎6例,此6例均先有中上腹痛,以后转移至右下腹,并因急性阑尾炎手术转入我科。为避免发生类似误诊对育龄妇女所发生的突发性下腹疼痛,即便是由中上腹转移至右下腹,仍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腹痛与月经的关系,凡急性阑尾炎症状和体征不典型者均应作妇科检查,先排除妇科情况再行手术探查,避免因阑尾切口不适宜于行卵巢囊肿手术而给病人造成痛苦。

    2.2 治疗 确诊为卵巢内膜异位囊肿破裂后应立即手术治疗,因内膜异位囊肿破裂后除引起剧烈腹痛外,还可能因继发种植而出现新的内膜异位病灶,以致病情加剧。术式应根据病灶大小,粘连程度以及病人的年龄及有无生育要求而定,对年青妇女除清除病灶,松解粘连,彻底清洗盆腔外,应尽可能保留子宫及正常卵巢组织。由于内膜异位囊肿破裂而行手术者其复发率远较未破裂者为高,故对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者为避免复发可采取全子宫加附件切除,本组26例仅3例行根治性手术。对有卵巢囊壁残留者用95%酒精烧灼。26例中21例术后给予安宫黄体酮、丹那唑或内美通等药物治疗,随访21例,5例失访,仅1例复发,复发率为4.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