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重庆医学》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11380
老年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48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重庆医学》 2000年第3期
     作者:高建 陈小静 包承锋

    单位:(重庆市第八人民医院 400015)

    关键词:

    重庆医学000327 经典胆囊切除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施行易出现危险和邻近组织损伤。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我们在1986~1999年施行改良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结石性胆囊炎4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8例,年龄60~80岁,男性21例,女性27例。急诊手术26例,均为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伴中毒性休克或中毒性休克早期者,(其Bp<11/6kPa,脉搏>110次/分)其中胆囊穿孔9例,胆囊部份二坏14例。择期手术22例,均为结石性萎缩性胆囊炎。

    2 手术方法
, 百拇医药
    2.1 急诊手术 入院立即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扩容、给氧、应用抗生素,待血循环稳定后或边抗休克边手术。取右上腹旁正中切口进腹,首先在胆囊穿孔处或胆囊底部切开胆囊取石,吸尽胆汁和腹腔积液,术者食指从穿孔处或切开处伸入胆囊作引导,沿胆囊两侧距肝约1cm处全层钳夹胆囊侧壁,边切开边缝合(胆囊动脉及胆囊壁上的血管也一并钳夹和缝合)至胆囊颈部时剪除已呈游离片状的胆囊壁。此时手术野显露充分,辩清胆总管、胆囊管、肝总管关系。若辩别有困难,可用细小胆道探条经胆囊管插入胆总管作定位,直视下距胆总管约0.5—1cm处(甚至还可更长一点,以操作方便,安全为准)结扎切断胆囊管。残留胆囊粘膜用石碳酸或碘酒、酒精、盐水处理。用大网膜填塞胆囊窝,常规放置引流条于温氏孔。

    2.2 择期手术 手术方法基本同前,有时取出结石后因胆囊腔狭窄,伸入手指引导困难,改用较粗控条插入胆囊内引导。边切除边缝合胆囊残留侧壁至胆囊颈部。部份胆囊管已闭塞者不必强行剥离胆囊管。仅在胆囊颈外将两侧胆囊残壁缘缝合。用大网膜覆盖。若胆囊管末闭合或能游离出,则尽量将其游离予于结扎。用石碳酸等处理残留胆囊粘膜,常规放置引流条于温氏孔。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老年患者各重要器官生理功能退化,免疫力低下,使抗病力下降,代偿能力差,同时常合并有心肺及多器官的疾病,老年性的动脉硬化改变亦可累及胆囊血管,局部组织供血较差,容易发生坏疽,穿孔。一旦胆囊炎发作,病情变化快而危重,对这类患者在急诊情况下施行经典的胆囊切除术,病人不易耐受,危险性极大。

    改良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老年急诊手术,因操作较简单,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本组平均为32分钟。因此减少了手术创伤及麻醉时间延长而产生的对机体不利影响,有利于中毒性休克的纠正。更重要的是避免了传统类似病例需先行胆囊造瘘,数月后再次手术。即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又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和风险。本组急诊26例手术经过平稳,血压回升快Bp>12/8kPa,脉搏平均92次/分,尿量>50ml/小时。除1例68岁合并糖尿病男性病人术后2天死亡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1例术后3天死于并发DRAS综合征外,其余术后住院16~30天痊愈出院。
, 百拇医药
    萎缩性胆囊炎常使用胆囊陷入肝内,囊壁厚、纤维化、在分离胆囊时很难找到层次,不易认清其界线,容易伤及胆道。改良胆囊切除术,不需完整剥离胆囊或胆囊管。避免了不必要的损伤胆道或撕裂肝脏的风险。本组22例结石性萎缩性胆囊炎者无1例出现胆道或肝脏损伤。

    术后得到随访18例病人(急诊11例,择期7例)2~8年。除1例在术后3个月发生原发性胰腺炎外,其余均无肝胆方面的临床症状。“B”超复查末发现胆囊窝或肝下积液或残余胆囊等形成。因此,改良胆囊切除术对老年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伴休克或危重者不矢为一种安全、有效,简单、彻底的治疗方法。对萎缩性胆囊炎者也是一种避免胆道损伤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适合在技术力量有限的基层医院使用。(感谢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普外科王代科主任对此文的审改。),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