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63例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朝生
单位:黄朝生(广东省茂名市慢性病防治医院,茂名 525000)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肺心病
广东医学院学报000348 文章编号:1005-4057(2000)03-0294-01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是我国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脏病,病死率较高。为观察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药治疗的疗效,作者于1998年1月~1999年12月对126例肺心病患者作了随机分组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6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根据“1980年全国第3次肺心病会议”制定的肺心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简称中西结合组)和单纯西医治疗组(简称对照组)。中西结合组63例,男42例,女21例,年龄46~82岁,平均64岁。病情:轻型12例,中型29例,重型22型。病程5~30a,平均21a。对照组63例,男40例,女23例,年龄50~74岁,平均63岁。病情:轻型14例,中型29例,重型20例。病程10~28a,平均19.5a。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及病程上基本相似,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2 观察项目
(1) 治疗前后观察咳嗽、咳痰(量、性状)、喘息、紫绀、呼吸、心率、心律、神志、肺部罗音等症状和体征的变化以及舌苔和脉象的变化;(2)治疗前后行X线胸片、心电图、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痰涂片及细菌培养、出、凝血时间及红细胞体积分数等检查。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吸氧、抗炎、止咳、平喘以及纠正酸碱紊乱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中西结合组加用中药治疗,每天1剂口服,连用7d为1疗程。按《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中西医结合辩证分型和治疗原则》[1]将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分为6型,其具体分型及方剂:(1)风寒束表型:予小青龙汤为主加减化裁;(2)邪热壅肺型(以肺部感染为主)予麻杏石甘汤合小陷胸汤加黄芩、桑白皮;(3)阳虚水泛型(心功能不全为主)予芩甘五味姜辛汤加白术、人参、附子、丹参、田七、枳壳;(4)痰浊蔽窍型(以肺性脑病为主)予涤痰汤加郁金、勾藤、远志;(5)气阴两虚型:予生脉饮加味;(6)元阳虚衰型(严重心衰合并休克),予真武汤合参附汤为主加减化裁。
, 百拇医药
1.4 疗效评价
按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综合疗效判断标准进行评价。
1.5 统计处理
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显效45例(71.4%),好转16例(25.4%),无效1列(1.5%),死亡1例(1.5%),总有效率96.8%;对照组显效26例(41.3%),好转29例(46%),无效4例(6.3%),死亡4例(6.3%),总有效率87.3%。中西医结合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Hc=12.321 P<0.001)
3 讨论
肺心病多因呼吸道感染而加重病情,如单纯采用西药治疗,则往往由于长期或反复使用抗生素,因而疗效欠佳,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可取的。本文结果表明,中西结合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Hc=12.321 P<0.001),说明用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通过辨证论治,辅以中药治疗,可提高疗效。
, http://www.100md.com
根据中医理论,本病多为虚中夹实,病情复杂。病之初,多为外邪引发,常见风寒束表或邪热壅肺。对这两类患者笔者常以驱邪为主,风寒束表者予小青龙汤加减化裁常获良效;邪热壅肺者用麻杏石甘汤合小陷胸汤加黄芩、桑白皮以宣肺清热,化痰定喘,疗效颇佳。有报道清热法有抑制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增加免疫功能,消除急性炎症等作用,对由呼吸道感染诱发的肺心病急性发作有良好的治疗作用[2]。
另外,本病常反复发作与机体正气不足有关。病位虽在肺,实与脾、肾、心关系密切,久病四脏虚损,出现本虚标实之证变。按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理论,治疗上应注意固本,以益气养肺、健脾化痰、温肾暖脾、养血活血等法。笔者体会到,益气养阴法具有抑菌、消炎、抗缺氧、改善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紊乱,增强免疫功能,强心和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亦为治疗肺心病常用之法。此外,肺心病患者常伴有瘀血之见证,活血法有活血化瘀,疏通血脉之功效,可以有效地改善心功能,因而对肺心病的治疗可考虑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常规辅予活血化瘀中药,常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 http://www.100md.com
作者简介:黄朝生,男,1957年7月出生,主治医师,副院长
参考文献
[1]孙孝洪.中医治疗原理.成都:四川科学出版社,1990.150~619
[2]王余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心功能衰竭.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2(19):733
收稿日期:2000-03-23
修订日期:2000-04-30
, http://www.100md.com
单位:黄朝生(广东省茂名市慢性病防治医院,茂名 525000)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肺心病
广东医学院学报000348 文章编号:1005-4057(2000)03-0294-01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是我国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脏病,病死率较高。为观察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药治疗的疗效,作者于1998年1月~1999年12月对126例肺心病患者作了随机分组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6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根据“1980年全国第3次肺心病会议”制定的肺心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简称中西结合组)和单纯西医治疗组(简称对照组)。中西结合组63例,男42例,女21例,年龄46~82岁,平均64岁。病情:轻型12例,中型29例,重型22型。病程5~30a,平均21a。对照组63例,男40例,女23例,年龄50~74岁,平均63岁。病情:轻型14例,中型29例,重型20例。病程10~28a,平均19.5a。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及病程上基本相似,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2 观察项目
(1) 治疗前后观察咳嗽、咳痰(量、性状)、喘息、紫绀、呼吸、心率、心律、神志、肺部罗音等症状和体征的变化以及舌苔和脉象的变化;(2)治疗前后行X线胸片、心电图、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痰涂片及细菌培养、出、凝血时间及红细胞体积分数等检查。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吸氧、抗炎、止咳、平喘以及纠正酸碱紊乱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中西结合组加用中药治疗,每天1剂口服,连用7d为1疗程。按《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中西医结合辩证分型和治疗原则》[1]将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分为6型,其具体分型及方剂:(1)风寒束表型:予小青龙汤为主加减化裁;(2)邪热壅肺型(以肺部感染为主)予麻杏石甘汤合小陷胸汤加黄芩、桑白皮;(3)阳虚水泛型(心功能不全为主)予芩甘五味姜辛汤加白术、人参、附子、丹参、田七、枳壳;(4)痰浊蔽窍型(以肺性脑病为主)予涤痰汤加郁金、勾藤、远志;(5)气阴两虚型:予生脉饮加味;(6)元阳虚衰型(严重心衰合并休克),予真武汤合参附汤为主加减化裁。
, 百拇医药
1.4 疗效评价
按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综合疗效判断标准进行评价。
1.5 统计处理
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显效45例(71.4%),好转16例(25.4%),无效1列(1.5%),死亡1例(1.5%),总有效率96.8%;对照组显效26例(41.3%),好转29例(46%),无效4例(6.3%),死亡4例(6.3%),总有效率87.3%。中西医结合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Hc=12.321 P<0.001)
3 讨论
肺心病多因呼吸道感染而加重病情,如单纯采用西药治疗,则往往由于长期或反复使用抗生素,因而疗效欠佳,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可取的。本文结果表明,中西结合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Hc=12.321 P<0.001),说明用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通过辨证论治,辅以中药治疗,可提高疗效。
, http://www.100md.com
根据中医理论,本病多为虚中夹实,病情复杂。病之初,多为外邪引发,常见风寒束表或邪热壅肺。对这两类患者笔者常以驱邪为主,风寒束表者予小青龙汤加减化裁常获良效;邪热壅肺者用麻杏石甘汤合小陷胸汤加黄芩、桑白皮以宣肺清热,化痰定喘,疗效颇佳。有报道清热法有抑制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增加免疫功能,消除急性炎症等作用,对由呼吸道感染诱发的肺心病急性发作有良好的治疗作用[2]。
另外,本病常反复发作与机体正气不足有关。病位虽在肺,实与脾、肾、心关系密切,久病四脏虚损,出现本虚标实之证变。按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理论,治疗上应注意固本,以益气养肺、健脾化痰、温肾暖脾、养血活血等法。笔者体会到,益气养阴法具有抑菌、消炎、抗缺氧、改善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紊乱,增强免疫功能,强心和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亦为治疗肺心病常用之法。此外,肺心病患者常伴有瘀血之见证,活血法有活血化瘀,疏通血脉之功效,可以有效地改善心功能,因而对肺心病的治疗可考虑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常规辅予活血化瘀中药,常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 http://www.100md.com
作者简介:黄朝生,男,1957年7月出生,主治医师,副院长
参考文献
[1]孙孝洪.中医治疗原理.成都:四川科学出版社,1990.150~619
[2]王余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心功能衰竭.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2(19):733
收稿日期:2000-03-23
修订日期:2000-04-30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