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
作者:唐若维 王英
单位:沈阳药科大学,沈阳市 110015
关键词:中药;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战略
中国药房000301
摘要:目的:探讨我国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方法:分析了实施中药产业技术创新的战略意义以及我国中药产业实施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结果:从产业宏观角度和企业微观角度,提出了中药产业的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结论:在我国医药工业实施由仿制向创制转变的重大战略性过渡时期,中药产业应在技术创新战略指导下,适时推进产业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R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08(2000)03-0097-04
The Strategy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in Industr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 百拇医药
TANG Ruowei,WANG Ying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15)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about the strategy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in industr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M-M).METHODS:To analyze the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implementing technical innovation of CMM industry and the key points in the course of implementing technical innovation.RESULTS:From the angles of industry and enterprise separately,a deve-loping strategy has been put forward concerning technical innovation of CMM industry.CONCLUSION:During the strategically transitional period of implementing change form imitation to creation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of this country,the CMM industry should advance industry's technical innovation timely under the guide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strategy.
, 百拇医药
KEY WORDS:Chinese materia medica;Chinese materia medica industry;technical innovation;technical innovation strategy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主导的世纪,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全球化市场经济正在形成,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其他生产要素贡献率的总和,一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创造和利用知识的能力与效率。因此,国家的创新能力尤其是技术创新的能力将是决定该国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总格局中地位的至为关键性的因素。面对世纪之交世界经济的深刻变化,我国医药产业尤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药产业应当根据产业的自身特点和现状,认真分析国际和国内的经济环境背景,构建适合于我国中药产业的技术创新战略。
1 实施中药产业技术创新的战略意义
1.1 中药产业在医药经济中的战略性地位
, 百拇医药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医药市场竞争背景,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日期的日益临近,我国医药产业将面临极为严峻的考验:一方面由于专利法和行政保护的进一步加强,使得我国药品以仿制为创新模式难以为继,不得不实施从仿制向创制的重大战略性转变;另一方面,我国医药产业综合技术水平低下,创新能力形成缓慢,难以在短期内适应这一重大战略性转变的要求,加之化学制药工业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期为战略调整作准备。因此,在我国医药工业所处的这一独特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在策略上寻找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工业发展之路。由于文化和经济的因素,很自然地将中药产业推至竞争主战场,中药产业将不得不在未来我国医药产业发展中发挥极其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作用。与此同时,全球医药产业越来越重视天然药物的研究,并将其作为重要的先导化合物的来源,天然产物已成为国际医药产业的热点领域,这为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性契机。我国中药产业应利用化学制药工业在实施由仿制向创制的战略性转变所出现的空白为切入点,适时推进产业技术进步,在固守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主动的、超前的组织策划向海外进军,不失时机地将中药推向世界。整个中药产业的宏观定位将以此为依据。
, 百拇医药
1.2 技术创新是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动力源
现代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的。美国经济学家肯德里克的实证分析表明,1929年~1978年,美国生产率增长有40%是由于技术创新取得的[1]。经济学者在分析美国新经济成功的主要原因时指出,技术创新是其经济发展的最直接、最强大的内在动力。由此可见,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驱动力,是未来企业和国家竞争的战略核心。我国尚处于工业化初期,新消费品的不断涌现使得人们的消费欲望不断提高,市场规模迅速扩大,需求对市场的拉动作用极强,需求的拉动产生卖方市场,引起大量投资涌入,从而实现了产业粗放式的迅速扩张。上述拉动在中药产业则表现为低水平重复,产业的综合技术水平低下。同时,随着需求的满足,买方市场最终形成,这种拉动将最终走向极限。从上述分析可知,作为知识密集型的中药产业已不能单纯依靠传统生产要素投入来实现产业的持续发展,而应该更多的转向通过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以挖掘潜在资源为主的内涵式发展,综合技术水平将成为中药企业能否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获胜的致为关键性因素。只有将技术创新深层次地植入产业的发展,才能为企业发展创造全新的经济源泉和动力,实现产业的持续发展。
, 百拇医药
2 中药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
2.1 技术创新的主体
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包括企业、研究机构和教育培训机构。技术创新是一种经济活动,它终止于以产品商业化的市场实现。由于科研院、所和大学不直接面对市场,容易造成与市场脱节,科研成果难于商业化,因而必须明确,企业应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创新体系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而科研机构和大学是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核心[2]。目前,中药产业普遍存在企业创新系统不健全,创新能力弱的问题,其技术创新的活动所需要的各种功能和要素被分割在其他社会组织中:1)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弱,而具有雄厚科技实力的研究机构却独立于企业之外,由政府直接管理;2)企业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和研究开发人员,而大量的科研人员却集中于科研机构和大学;3)企业缺乏技术创新所需的大量资金,大部分赢利通过财政税收形式上缴国家,使得企业长期发展的投资不足;4)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只是生产单位,而非产权明晰、自主经营的实体,缺乏创新的动力和压力。因此,中药产业界应重塑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创新主体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研究开发的主体;利益分配的主体。所以,中药企业应加速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从产权角度激励企业的技术创新;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的研究开发机构。中医药管理部门也应积极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运用行政手段为企业创新系统的建立提供优惠政策,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
, 百拇医药
2.2 企业家
技术创新理论的创始人熊彼特在其技术创新理论中高度强调了企业家在创新中的支配性作用。他认为,所谓企业家是创新的引入者,其职能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就此意义而言,不能引入创新的管理者不能成为企业家;企业家是企业的决策者,必须在创新中处于支配性地位。这表明,企业家将在企业技术创新决策过程中发挥“阀”的作用功能[3],其良好的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在技术知识、市场需求与创新成果之间起着“转换阀”的作用。因此,中药企业的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技术创新在企业未来发展中所起的灵魂作用,对创新予以有力的支持,愿意承担创新风险,在企业内培育创新文化,建立起将技术创新深层次植入企业发展的有效机制。
2.3 研究开发投资问题
研究开发的资金问题是当前独立中医药研究机构进行研究开发的瓶颈环节,同时也是影响中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要素之一。经济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研究开发投资强度与专利数成对数线性关系[4]。由此可见研究开发投资的重要性。研究开发的过程投资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开发→市场。美国的研究开发的资金75%来自企业的投资,企业是研究开发的主体和投资主体;政府在研究开发方面的投资大部分集中于基础研究,而应用研究方面的投资较少。理论界认为,这样的投资分配结构非常合理。对比研究发现,我国现行投资体制存在总投资强度低,且投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1)企业尚未完全介入研究开发的投资,主要原因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不介入研究开发,研究机构是研究开发的主体。2)政府的责任基点不正确,其投资的大部分给企业从事研究开发,且主要是应用研究部分。3)投资分配存在问题:对企业投资较多,而对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投资则相对较少;对基础、应用、开发、市场各部分的投资结构不合理;研究开发投资的75%集中于应用开发阶段,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是研究开发的主体,虽然其心理倾向于进行基础研究,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基于人性的自立主义角度出发,研究人员从经济上更倾向于应用研究。
, 百拇医药
2.4 创新集群现象
熊彼特在其著名的经济学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创新集群不是象人们依据一般概率原理所期望的那样,从时间上均匀分布,而是一旦出现,就会成组成群连续不断的出现[5]。他认为,是模仿导致技术扩散引起了“集群现象”。由于现代科学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与交叉,技术结构已从以前的链条状态发展成系统的、网络的立体结构,而在复杂的网状结构中存在一个所谓的“技术结——关键技术,一旦解决了技术关联性网络中的关键技术,其它相关技术则相应解决,从而造成产业内及企业间的“T型创新集群”。因此,对于中药产业而言,对产业关键技术的辩识将对产业技术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应成为产业技术创新的焦点。
2.5 技术合作的问题
对于中药产业而言,新药创新是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环节,由于新药研究开发具有高投资、高风险、周期长、需要多学科合作等特征,使得单个企业难以承担研究开发所需的全部资金和技术,同时由于技术创新是一个涉及多个环节的过程,而企业不可能在所有的环节都具有很强的能力,如企业不可能在所有的产品领域都具有优势,加之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的资源优势,于是企业间以及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技术合作成为必然。技术合作是指研究机构和企业或企业之间以和约为基础的事前技术交易。技术交易的成功与否,既不取决于交易结构的外部(如政府)的期望,也不取决于交易双方的主观意愿,而是取决于交易过程中的经济规律。因此,应对技术合作进行经济学意义上的分析。任何合作或协作双方实质上建立的是一种“和约体制”,和约双方对于和约内容的了解常常是不均衡的,这就是所谓的信息不对称。研究机构在技术信息方面优于药品生产企业,于是在交易双方间形成了信息不对称,作为技术信息优越方的研究人员,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等因素将人为地提高交易成本,同时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潜在交易对手等交易要素使得交易费用增加,增加到技术获得方难以承受时,谈判自然破裂。由此可见,技术交易存在某种经济性的规模边界[6]。从以上分析不难理解,对于新药开发中的一、二类新药而言,由于其巨额的开发费用即R&D成本和由于高技术难度所加剧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而引起的高交易成本使得合作成本过高,使得这类新药难以通过合同开发的方式来完成。如1985年~1995年中药新药共审批504个,其中一类新药有36个,占审评新药总数的7.14%;二类新药有24个,占4.76%;而三、四类新药占其中的绝大多数,有80%~90%之多[7]。然而,对于整个中药产业技术创新实现跳跃式发展起巨大作用仍然是一、二类新药的创新,此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新药开发的瓶颈环节。因此,仅靠政府的行政捏合和企业家的良好意愿是不够的,必须寻求更为有效的方式进行新药的研究开发及技术创新。
, 百拇医药
3 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
3.1 产业层面的技术创新战略
3.1.1 产业研究开发的投资策略:学术界一致认为,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是技术推动型创新,市场需求对创新提供背景性动因,导致技术创新完成的最直接的原因则是科学知识的进步,而科学知识的进步则依赖于基础研究的发展。由此可见,基础研究在整个技术创新环节占有重要地位,若基础研究缺乏将导致整个产业的技术创新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源;没有先进的基础研究成果作为知识引导,应用研究只能陷入低水平重复开发的恶性循环。基础研究具有很强的正外在效应,如中药的“证”的动物模型的建立等,因此基础研究是一种“公共物品”,而市场主体在决策时考虑的是与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私人物品”,于是提供“公共物品”应成为政府的基本职责。从前面对于我国的投资分配研究分析可知,政府将投资的大部分给企业从事应用研究(一定意义上的“私人物品”),而对于具有强福利外溢性的“公共物品”的基础研究的投资却较少。因此,中药产业有关管理部门的投资基点应是重视基础研究,将投资大部分投向基础研究,少部分投向应用研究。其投资策略应是:①改变产业的财政支出结构,将财政支出的重点放在基础研究、基础研究设施建设、高等教育在内的公共物品领域;应用研究等“私人物品”领域的投资应让企业在资本市场或以其他形式自行筹措。②引进市场机构和私人力量,将非国有资金引入基础研究领域。③在产业内引入风险投资,加速产业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过程。
, 百拇医药
3.1.2 采取合理产业政策培育创新群:上述对技术集群的分析表明,关键技术对于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中药产业而言,可以通过对产业内“关键技术”的识别,确定关键技术后,将有限的资金、人力、物力以局部高强度投入到相对较为狭窄的技术面,这样可以人为地诱发产业技术集群,使产业以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实现跳跃式发展。由于创新集群可以是主观促成的,因此从产业层面应采取以下政策:确定产业创新源、创新者、创新产品的第一用户,通过产业政策倾斜和优惠措施促进和培养他们的联系、结合、发展,以推动产业内部的动态的技术积累过程:①组织有关人士对关键技术进行辨识;②结合创新的自然倾向,培育创新群;③应着眼于整个产业系统的创新群,而不是单个的创新能力;④应减少交易成本,创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为创新群的产生提供土壤[2]。
3.1.3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对于小规模的技术创新项目企业可以通过企业内部,或通过技术搜索、技术购买的方式获取创新源。对于大规模的技术创新而言,必须采取研究开发过程与商品化过程一体化的方式:①研究机构产业化:产业政策应鼓励和扶植技术实力强的科研院、所利用其人才技术的优势建立自己的高新技术企业,从而使其直接面对市场需求,利用市场信息和自身技术优势共同推动技术创新的完成;研究机构也可以通过参股、兼并等方式与企业共同组建科技企业集团,从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共生经济。②大型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的研究开发机构,实现研究开发的内部化。③产学研合作创新:主要是指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优势互补的前提下进行创新合作,企业应是产学研的主体,目标应以增强企业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为主。在合作中如何建立一个产权清晰、利益分配合理的合作方式(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实体)是合作成功的关键;其次,应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及科研院所的市场意识。从中药产业的现实情况来看,此方式应成为目前中药产业技术创新的主流方式。
, http://www.100md.com
3.2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
3.2.1 企业应围绕核心能力建立技术创新战略:国际工商界人士认为,发展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的最为稳健的方式。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8],它使企业在战略上有别于其他企业,构成了企业的独特竞争力。核心能力已成为除创新的资源投入和转换能力、利用专利来保护创新产出的能力之外,企业获取持续创新能力最为重要的能力,它与技术创新战略高度相关,对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因此,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创新能力并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必须建立起适合自己的核心能力。企业应以下述方式构建核心能力:①首先应意识到构建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核心能力是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资产与知识互补体系,是企业竞争能力的基础,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成功进行技术创新、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②确定适合自己的核心能力:企业高级管理层应组织资深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研究并预测国际与国内的技术与市场的演化趋势,辨认产业关键技术,并结合企业资源配置等实际情况,确定企业的核心能力及其构成技术,围绕核心能力而制定技术创新战略,使企业各部门间的技术创新形成一定的轨道;③培育核心能力:作为企业竞争力优势基础的核心能力需要有意识地培养与开发,而核心能力的中心特征和要求是广泛的组织学习与协作,因此企业可通过企业内组织学习的有效方式进行个人和组织层次的技术积累以培育核心能力;可通过企业间形成网络组织,以合资、收购和合并等战略联盟的方式迅速增强和获取核心能力。
, 百拇医药
3.2.2 大、中型中药企业可采取多角化经营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据经济学者的有关实证分析表明,医药产业的多角化有利于技术创新[4],多角化经营的企业能更有效的利用其创新成果,且随着多角化的程度增加,企业研究开发的强度将有所增加。一般而言,多角化经营是大、中型企业的行为,因此实力较雄厚的大、中型中药企业可采取技术相关产品战略以实现多角化经营,将有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进程。在此应强调的是,笔者并不太赞同中药企业的非相关性多角化经营,而是认为应将多角化经营建立在共同技术核心的基础之上。因此,中药的发展应不仅局限于传统意义,如中药材和中成药,应当把中药材、有效提取物、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结合起来,从而构成以共同技术和顾客为核心的多角经营。从此点出发,中药的多角化是一个非常便利的领域,其间的技术构成逻辑非常的便于衔接,有利于企业核心技术的培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也随之而增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以绿色药库为核心资源开发的天然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保健品、天然化妆品、天然香料、天然农药、保健饲料将会受到人们的欢迎[9]。中药企业可采取内部开发的方式或兼并、收购其它食品、保健品、化妆品企业,以共同的化学技术为核心形成绿色产品族,在共同核心技术基础上实现中药企业的多角化经营。
, 百拇医药
3.2.3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技术创新战略决定和统率企业创新的具体行为,在当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创新的企业必将走向衰亡,而创新战略选择失误所导致的不良创新将可能加速企业的衰亡过程,因此,如何选择正确的技术创新战略是当代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是企业开发和应用技术的目标、手段和方式,是企业战略的核心部分,在制定技术创新战略过程中,应注意在与企业总体战略保持一致的基础上突出自身独特性,两者间的有机整合对企业的总体战略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创新有模仿创新、合作创新、自主创新3种基本战略[10]。就目前中药产业的行业特点和总体技术水平而言,中药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应以合作创新为主,模仿创新为辅,在逐步积累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增加自主创新的比重,最后过渡到以自主创新为主,并以适当形式进行合作创新和模仿创新。同时,也应根据企业自身规模、产品生命周期和技术特点采取差别化战略。
所谓模仿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合法手段(技术购买、技术搜索)引进技术,在率先者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一种创新方式[11]。模仿创新并非单纯意义上的复制,而是一种渐进性的创新行为。产业内的众多模仿可造成创新的集群现象,从而引发产业乃至相关产业的飞跃发展。就此意义而言,模仿创新方式对于中药产业的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适合企业的小规模技术创新。对于我国大多数小型中药企业和部分中型中药企业而言,模仿创新是现阶段企业实施技术创新的较为现实的战略。中药企业应把握好模仿创新的启动时机,在产品的生命周期的成长期阶段启动市场较为理想,同时应在模仿的基础上,在企业内通过组织学习等方式进行有效的知识储备和技术积累。
, 百拇医药
合作创新应成为目前中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主流方式。企业合作创新的具体组织形式有6种:合同创新、项目合伙创新、基地合作创新、基金合作、研究公司合作创新以及虚拟公司合作创新。合同创新方式是目前中药企业进行新药开发的主要方式,从长远发展来看,此类方式并不利于企业的技术积累,且很难用此方式进行大规模研究开发,如一、二类新药的研究开发。因此,作为一种较为原始的合作方式,此模式适合于企业的非核心技术或通用技术及非关键产品的开发。基金合作创新模式是指为促进某些或某一技术领域的发展,以大企业为主体联合中、小企业及其他私人或政府机构共同出资建立的一定规模的风险基金。此模式中创新活动的执行主体和投资主体是分离的,因此基金组织成员能享有最终创新成果,但不能分享创新过程中的直接技术信息和经验。研究公司合作创新是由多个大企业为增进和加速某些技术领域的创新而共同组建的股份制形式的合作创新组织[10]。研究公司是一个开放的公司系统,参与企业可按一定程序进入或退出。目前,有实力的大、中型中药企业可以考虑以此方式共同建立以研究开发为主的高科技研究公司。虚拟公司是近几年来欧、美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它以技术联盟为核心,具有经营灵活、风险分散、收益共享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共享、投资主体多元化,合作成员的集体研究开发能力将远高于单个企业,并可能产生对产业技术进步带来深远影响的重大技术创新。如西方特别是美国通过组建大型制药公司和小型生物技术公司的虚拟公司,给世界药品开发带来了一场革命。目前,以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牵头,以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中药研究所、重庆医药设计院、四川泰华制药厂为组员组建了虚拟集团[11],此方式应是目前中药产业进行大规模合作开发的最佳模式,但作为研究开发主体的企业在集团内部的实力明显不足,应加强企业在虚拟集团中的主体地位。
, http://www.100md.com
中药企业实行自主创新战略在企业层次和产业层次对于中药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性意义: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创新的最高层次,是企业成为技术领先者和市场领先者的根本标志;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在产业内形成有效的创新集群,并形成大面积技术扩散的连锁效应,导致产业的跳跃式发展。自主创新战略从整体而言是一种对领先者较为适用的战略,由于此战略具有高风险和高投入的特点,对企业的技术、资金、人员等方面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大多数企业应审慎考虑对于此战略的使用。我国一些实力雄厚的大、中型中药企业可部分考虑采用此战略。但中药企业在实行自主创新战略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应充分利用专利制度保护知识产权:及时而有效的进行专利申请是有效保护企业核心技术、构建企业技术壁垒的重要途径;②应灵活适当的进行技术转让:企业应在适当的时候、向适当的对象进行新技术的适度转让;③重视对创新后续环节投入:技术创新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其经济效益将最终取决于产品的市场绩效,因此企业必须在创新链的每一环节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使创新成果得以最终实现;④应注重创新产品开发的延续性:企业要想长期保持市场的领先者地位,必须实现对产品的延续性开发,在将新产品推入市场的同时,就应利用现有技术储备进行下一代产品的开发,并在此开发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技术积累、技术信息搜索及市场调查研究等有效的技术及知识的储备,为下一轮的研究开发作准备。目前,一些中药企业依靠一个拳头产品实现企业的激增式发展后很快便在市场中消声匿迹,这种所谓的“泡沫式发展”是企业不注重进行产品的延续性开发的结果。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路甬祥.创新与未来[M].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43.
2.冯之浚.知识经济与中国发展[M].第1版.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125.
3.王 英,张凤彦.新药创新决策[J].中国药房,1995,6(3):4.
4.柳御林.技术创新经济学[M].第1版.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184、46.
5.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第1版.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90:249.
6.王 英.企业发展理论[M].第1版.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405.
, 百拇医药
7.周金黄.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第4册)[M].第1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6:33
8.陈 伟.创新管理[M].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548.
9.肖培根.中国科学技术前沿(中国工程院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374.
10.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第1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32.
11.郑梁元.中药发展的难点与对策[N].光明日报,1991年9月8日.第5版.
(收稿日期:1999-12-01 修回日期:2000-03-20), http://www.100md.com
单位:沈阳药科大学,沈阳市 110015
关键词:中药;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战略
中国药房000301
摘要:目的:探讨我国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方法:分析了实施中药产业技术创新的战略意义以及我国中药产业实施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结果:从产业宏观角度和企业微观角度,提出了中药产业的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结论:在我国医药工业实施由仿制向创制转变的重大战略性过渡时期,中药产业应在技术创新战略指导下,适时推进产业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R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08(2000)03-0097-04
The Strategy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in Industr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 百拇医药
TANG Ruowei,WANG Ying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15)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about the strategy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in industry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M-M).METHODS:To analyze the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implementing technical innovation of CMM industry and the key points in the course of implementing technical innovation.RESULTS:From the angles of industry and enterprise separately,a deve-loping strategy has been put forward concerning technical innovation of CMM industry.CONCLUSION:During the strategically transitional period of implementing change form imitation to creation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of this country,the CMM industry should advance industry's technical innovation timely under the guide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strategy.
, 百拇医药
KEY WORDS:Chinese materia medica;Chinese materia medica industry;technical innovation;technical innovation strategy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主导的世纪,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全球化市场经济正在形成,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其他生产要素贡献率的总和,一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创造和利用知识的能力与效率。因此,国家的创新能力尤其是技术创新的能力将是决定该国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总格局中地位的至为关键性的因素。面对世纪之交世界经济的深刻变化,我国医药产业尤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药产业应当根据产业的自身特点和现状,认真分析国际和国内的经济环境背景,构建适合于我国中药产业的技术创新战略。
1 实施中药产业技术创新的战略意义
1.1 中药产业在医药经济中的战略性地位
, 百拇医药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医药市场竞争背景,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日期的日益临近,我国医药产业将面临极为严峻的考验:一方面由于专利法和行政保护的进一步加强,使得我国药品以仿制为创新模式难以为继,不得不实施从仿制向创制的重大战略性转变;另一方面,我国医药产业综合技术水平低下,创新能力形成缓慢,难以在短期内适应这一重大战略性转变的要求,加之化学制药工业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期为战略调整作准备。因此,在我国医药工业所处的这一独特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在策略上寻找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工业发展之路。由于文化和经济的因素,很自然地将中药产业推至竞争主战场,中药产业将不得不在未来我国医药产业发展中发挥极其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作用。与此同时,全球医药产业越来越重视天然药物的研究,并将其作为重要的先导化合物的来源,天然产物已成为国际医药产业的热点领域,这为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性契机。我国中药产业应利用化学制药工业在实施由仿制向创制的战略性转变所出现的空白为切入点,适时推进产业技术进步,在固守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主动的、超前的组织策划向海外进军,不失时机地将中药推向世界。整个中药产业的宏观定位将以此为依据。
, 百拇医药
1.2 技术创新是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动力源
现代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的。美国经济学家肯德里克的实证分析表明,1929年~1978年,美国生产率增长有40%是由于技术创新取得的[1]。经济学者在分析美国新经济成功的主要原因时指出,技术创新是其经济发展的最直接、最强大的内在动力。由此可见,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驱动力,是未来企业和国家竞争的战略核心。我国尚处于工业化初期,新消费品的不断涌现使得人们的消费欲望不断提高,市场规模迅速扩大,需求对市场的拉动作用极强,需求的拉动产生卖方市场,引起大量投资涌入,从而实现了产业粗放式的迅速扩张。上述拉动在中药产业则表现为低水平重复,产业的综合技术水平低下。同时,随着需求的满足,买方市场最终形成,这种拉动将最终走向极限。从上述分析可知,作为知识密集型的中药产业已不能单纯依靠传统生产要素投入来实现产业的持续发展,而应该更多的转向通过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以挖掘潜在资源为主的内涵式发展,综合技术水平将成为中药企业能否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获胜的致为关键性因素。只有将技术创新深层次地植入产业的发展,才能为企业发展创造全新的经济源泉和动力,实现产业的持续发展。
, 百拇医药
2 中药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
2.1 技术创新的主体
创新活动的行为主体包括企业、研究机构和教育培训机构。技术创新是一种经济活动,它终止于以产品商业化的市场实现。由于科研院、所和大学不直接面对市场,容易造成与市场脱节,科研成果难于商业化,因而必须明确,企业应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创新体系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而科研机构和大学是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核心[2]。目前,中药产业普遍存在企业创新系统不健全,创新能力弱的问题,其技术创新的活动所需要的各种功能和要素被分割在其他社会组织中:1)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弱,而具有雄厚科技实力的研究机构却独立于企业之外,由政府直接管理;2)企业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和研究开发人员,而大量的科研人员却集中于科研机构和大学;3)企业缺乏技术创新所需的大量资金,大部分赢利通过财政税收形式上缴国家,使得企业长期发展的投资不足;4)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只是生产单位,而非产权明晰、自主经营的实体,缺乏创新的动力和压力。因此,中药产业界应重塑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创新主体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研究开发的主体;利益分配的主体。所以,中药企业应加速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从产权角度激励企业的技术创新;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的研究开发机构。中医药管理部门也应积极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运用行政手段为企业创新系统的建立提供优惠政策,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
, 百拇医药
2.2 企业家
技术创新理论的创始人熊彼特在其技术创新理论中高度强调了企业家在创新中的支配性作用。他认为,所谓企业家是创新的引入者,其职能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就此意义而言,不能引入创新的管理者不能成为企业家;企业家是企业的决策者,必须在创新中处于支配性地位。这表明,企业家将在企业技术创新决策过程中发挥“阀”的作用功能[3],其良好的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在技术知识、市场需求与创新成果之间起着“转换阀”的作用。因此,中药企业的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技术创新在企业未来发展中所起的灵魂作用,对创新予以有力的支持,愿意承担创新风险,在企业内培育创新文化,建立起将技术创新深层次植入企业发展的有效机制。
2.3 研究开发投资问题
研究开发的资金问题是当前独立中医药研究机构进行研究开发的瓶颈环节,同时也是影响中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要素之一。经济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研究开发投资强度与专利数成对数线性关系[4]。由此可见研究开发投资的重要性。研究开发的过程投资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开发→市场。美国的研究开发的资金75%来自企业的投资,企业是研究开发的主体和投资主体;政府在研究开发方面的投资大部分集中于基础研究,而应用研究方面的投资较少。理论界认为,这样的投资分配结构非常合理。对比研究发现,我国现行投资体制存在总投资强度低,且投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1)企业尚未完全介入研究开发的投资,主要原因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不介入研究开发,研究机构是研究开发的主体。2)政府的责任基点不正确,其投资的大部分给企业从事研究开发,且主要是应用研究部分。3)投资分配存在问题:对企业投资较多,而对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投资则相对较少;对基础、应用、开发、市场各部分的投资结构不合理;研究开发投资的75%集中于应用开发阶段,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是研究开发的主体,虽然其心理倾向于进行基础研究,但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基于人性的自立主义角度出发,研究人员从经济上更倾向于应用研究。
, 百拇医药
2.4 创新集群现象
熊彼特在其著名的经济学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创新集群不是象人们依据一般概率原理所期望的那样,从时间上均匀分布,而是一旦出现,就会成组成群连续不断的出现[5]。他认为,是模仿导致技术扩散引起了“集群现象”。由于现代科学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与交叉,技术结构已从以前的链条状态发展成系统的、网络的立体结构,而在复杂的网状结构中存在一个所谓的“技术结——关键技术,一旦解决了技术关联性网络中的关键技术,其它相关技术则相应解决,从而造成产业内及企业间的“T型创新集群”。因此,对于中药产业而言,对产业关键技术的辩识将对产业技术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应成为产业技术创新的焦点。
2.5 技术合作的问题
对于中药产业而言,新药创新是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环节,由于新药研究开发具有高投资、高风险、周期长、需要多学科合作等特征,使得单个企业难以承担研究开发所需的全部资金和技术,同时由于技术创新是一个涉及多个环节的过程,而企业不可能在所有的环节都具有很强的能力,如企业不可能在所有的产品领域都具有优势,加之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的资源优势,于是企业间以及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技术合作成为必然。技术合作是指研究机构和企业或企业之间以和约为基础的事前技术交易。技术交易的成功与否,既不取决于交易结构的外部(如政府)的期望,也不取决于交易双方的主观意愿,而是取决于交易过程中的经济规律。因此,应对技术合作进行经济学意义上的分析。任何合作或协作双方实质上建立的是一种“和约体制”,和约双方对于和约内容的了解常常是不均衡的,这就是所谓的信息不对称。研究机构在技术信息方面优于药品生产企业,于是在交易双方间形成了信息不对称,作为技术信息优越方的研究人员,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等因素将人为地提高交易成本,同时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潜在交易对手等交易要素使得交易费用增加,增加到技术获得方难以承受时,谈判自然破裂。由此可见,技术交易存在某种经济性的规模边界[6]。从以上分析不难理解,对于新药开发中的一、二类新药而言,由于其巨额的开发费用即R&D成本和由于高技术难度所加剧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而引起的高交易成本使得合作成本过高,使得这类新药难以通过合同开发的方式来完成。如1985年~1995年中药新药共审批504个,其中一类新药有36个,占审评新药总数的7.14%;二类新药有24个,占4.76%;而三、四类新药占其中的绝大多数,有80%~90%之多[7]。然而,对于整个中药产业技术创新实现跳跃式发展起巨大作用仍然是一、二类新药的创新,此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新药开发的瓶颈环节。因此,仅靠政府的行政捏合和企业家的良好意愿是不够的,必须寻求更为有效的方式进行新药的研究开发及技术创新。
, 百拇医药
3 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
3.1 产业层面的技术创新战略
3.1.1 产业研究开发的投资策略:学术界一致认为,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是技术推动型创新,市场需求对创新提供背景性动因,导致技术创新完成的最直接的原因则是科学知识的进步,而科学知识的进步则依赖于基础研究的发展。由此可见,基础研究在整个技术创新环节占有重要地位,若基础研究缺乏将导致整个产业的技术创新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源;没有先进的基础研究成果作为知识引导,应用研究只能陷入低水平重复开发的恶性循环。基础研究具有很强的正外在效应,如中药的“证”的动物模型的建立等,因此基础研究是一种“公共物品”,而市场主体在决策时考虑的是与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私人物品”,于是提供“公共物品”应成为政府的基本职责。从前面对于我国的投资分配研究分析可知,政府将投资的大部分给企业从事应用研究(一定意义上的“私人物品”),而对于具有强福利外溢性的“公共物品”的基础研究的投资却较少。因此,中药产业有关管理部门的投资基点应是重视基础研究,将投资大部分投向基础研究,少部分投向应用研究。其投资策略应是:①改变产业的财政支出结构,将财政支出的重点放在基础研究、基础研究设施建设、高等教育在内的公共物品领域;应用研究等“私人物品”领域的投资应让企业在资本市场或以其他形式自行筹措。②引进市场机构和私人力量,将非国有资金引入基础研究领域。③在产业内引入风险投资,加速产业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过程。
, 百拇医药
3.1.2 采取合理产业政策培育创新群:上述对技术集群的分析表明,关键技术对于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中药产业而言,可以通过对产业内“关键技术”的识别,确定关键技术后,将有限的资金、人力、物力以局部高强度投入到相对较为狭窄的技术面,这样可以人为地诱发产业技术集群,使产业以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实现跳跃式发展。由于创新集群可以是主观促成的,因此从产业层面应采取以下政策:确定产业创新源、创新者、创新产品的第一用户,通过产业政策倾斜和优惠措施促进和培养他们的联系、结合、发展,以推动产业内部的动态的技术积累过程:①组织有关人士对关键技术进行辨识;②结合创新的自然倾向,培育创新群;③应着眼于整个产业系统的创新群,而不是单个的创新能力;④应减少交易成本,创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为创新群的产生提供土壤[2]。
3.1.3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对于小规模的技术创新项目企业可以通过企业内部,或通过技术搜索、技术购买的方式获取创新源。对于大规模的技术创新而言,必须采取研究开发过程与商品化过程一体化的方式:①研究机构产业化:产业政策应鼓励和扶植技术实力强的科研院、所利用其人才技术的优势建立自己的高新技术企业,从而使其直接面对市场需求,利用市场信息和自身技术优势共同推动技术创新的完成;研究机构也可以通过参股、兼并等方式与企业共同组建科技企业集团,从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共生经济。②大型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的研究开发机构,实现研究开发的内部化。③产学研合作创新:主要是指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优势互补的前提下进行创新合作,企业应是产学研的主体,目标应以增强企业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为主。在合作中如何建立一个产权清晰、利益分配合理的合作方式(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实体)是合作成功的关键;其次,应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意识及科研院所的市场意识。从中药产业的现实情况来看,此方式应成为目前中药产业技术创新的主流方式。
, http://www.100md.com
3.2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
3.2.1 企业应围绕核心能力建立技术创新战略:国际工商界人士认为,发展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的最为稳健的方式。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8],它使企业在战略上有别于其他企业,构成了企业的独特竞争力。核心能力已成为除创新的资源投入和转换能力、利用专利来保护创新产出的能力之外,企业获取持续创新能力最为重要的能力,它与技术创新战略高度相关,对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因此,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创新能力并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必须建立起适合自己的核心能力。企业应以下述方式构建核心能力:①首先应意识到构建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核心能力是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种资产与知识互补体系,是企业竞争能力的基础,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企业成功进行技术创新、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②确定适合自己的核心能力:企业高级管理层应组织资深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研究并预测国际与国内的技术与市场的演化趋势,辨认产业关键技术,并结合企业资源配置等实际情况,确定企业的核心能力及其构成技术,围绕核心能力而制定技术创新战略,使企业各部门间的技术创新形成一定的轨道;③培育核心能力:作为企业竞争力优势基础的核心能力需要有意识地培养与开发,而核心能力的中心特征和要求是广泛的组织学习与协作,因此企业可通过企业内组织学习的有效方式进行个人和组织层次的技术积累以培育核心能力;可通过企业间形成网络组织,以合资、收购和合并等战略联盟的方式迅速增强和获取核心能力。
, 百拇医药
3.2.2 大、中型中药企业可采取多角化经营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据经济学者的有关实证分析表明,医药产业的多角化有利于技术创新[4],多角化经营的企业能更有效的利用其创新成果,且随着多角化的程度增加,企业研究开发的强度将有所增加。一般而言,多角化经营是大、中型企业的行为,因此实力较雄厚的大、中型中药企业可采取技术相关产品战略以实现多角化经营,将有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进程。在此应强调的是,笔者并不太赞同中药企业的非相关性多角化经营,而是认为应将多角化经营建立在共同技术核心的基础之上。因此,中药的发展应不仅局限于传统意义,如中药材和中成药,应当把中药材、有效提取物、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结合起来,从而构成以共同技术和顾客为核心的多角经营。从此点出发,中药的多角化是一个非常便利的领域,其间的技术构成逻辑非常的便于衔接,有利于企业核心技术的培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也随之而增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以绿色药库为核心资源开发的天然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保健品、天然化妆品、天然香料、天然农药、保健饲料将会受到人们的欢迎[9]。中药企业可采取内部开发的方式或兼并、收购其它食品、保健品、化妆品企业,以共同的化学技术为核心形成绿色产品族,在共同核心技术基础上实现中药企业的多角化经营。
, 百拇医药
3.2.3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技术创新战略决定和统率企业创新的具体行为,在当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创新的企业必将走向衰亡,而创新战略选择失误所导致的不良创新将可能加速企业的衰亡过程,因此,如何选择正确的技术创新战略是当代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是企业开发和应用技术的目标、手段和方式,是企业战略的核心部分,在制定技术创新战略过程中,应注意在与企业总体战略保持一致的基础上突出自身独特性,两者间的有机整合对企业的总体战略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创新有模仿创新、合作创新、自主创新3种基本战略[10]。就目前中药产业的行业特点和总体技术水平而言,中药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应以合作创新为主,模仿创新为辅,在逐步积累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增加自主创新的比重,最后过渡到以自主创新为主,并以适当形式进行合作创新和模仿创新。同时,也应根据企业自身规模、产品生命周期和技术特点采取差别化战略。
所谓模仿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合法手段(技术购买、技术搜索)引进技术,在率先者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一种创新方式[11]。模仿创新并非单纯意义上的复制,而是一种渐进性的创新行为。产业内的众多模仿可造成创新的集群现象,从而引发产业乃至相关产业的飞跃发展。就此意义而言,模仿创新方式对于中药产业的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适合企业的小规模技术创新。对于我国大多数小型中药企业和部分中型中药企业而言,模仿创新是现阶段企业实施技术创新的较为现实的战略。中药企业应把握好模仿创新的启动时机,在产品的生命周期的成长期阶段启动市场较为理想,同时应在模仿的基础上,在企业内通过组织学习等方式进行有效的知识储备和技术积累。
, 百拇医药
合作创新应成为目前中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主流方式。企业合作创新的具体组织形式有6种:合同创新、项目合伙创新、基地合作创新、基金合作、研究公司合作创新以及虚拟公司合作创新。合同创新方式是目前中药企业进行新药开发的主要方式,从长远发展来看,此类方式并不利于企业的技术积累,且很难用此方式进行大规模研究开发,如一、二类新药的研究开发。因此,作为一种较为原始的合作方式,此模式适合于企业的非核心技术或通用技术及非关键产品的开发。基金合作创新模式是指为促进某些或某一技术领域的发展,以大企业为主体联合中、小企业及其他私人或政府机构共同出资建立的一定规模的风险基金。此模式中创新活动的执行主体和投资主体是分离的,因此基金组织成员能享有最终创新成果,但不能分享创新过程中的直接技术信息和经验。研究公司合作创新是由多个大企业为增进和加速某些技术领域的创新而共同组建的股份制形式的合作创新组织[10]。研究公司是一个开放的公司系统,参与企业可按一定程序进入或退出。目前,有实力的大、中型中药企业可以考虑以此方式共同建立以研究开发为主的高科技研究公司。虚拟公司是近几年来欧、美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它以技术联盟为核心,具有经营灵活、风险分散、收益共享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共享、投资主体多元化,合作成员的集体研究开发能力将远高于单个企业,并可能产生对产业技术进步带来深远影响的重大技术创新。如西方特别是美国通过组建大型制药公司和小型生物技术公司的虚拟公司,给世界药品开发带来了一场革命。目前,以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牵头,以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中药研究所、重庆医药设计院、四川泰华制药厂为组员组建了虚拟集团[11],此方式应是目前中药产业进行大规模合作开发的最佳模式,但作为研究开发主体的企业在集团内部的实力明显不足,应加强企业在虚拟集团中的主体地位。
, http://www.100md.com
中药企业实行自主创新战略在企业层次和产业层次对于中药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性意义: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创新的最高层次,是企业成为技术领先者和市场领先者的根本标志;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在产业内形成有效的创新集群,并形成大面积技术扩散的连锁效应,导致产业的跳跃式发展。自主创新战略从整体而言是一种对领先者较为适用的战略,由于此战略具有高风险和高投入的特点,对企业的技术、资金、人员等方面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大多数企业应审慎考虑对于此战略的使用。我国一些实力雄厚的大、中型中药企业可部分考虑采用此战略。但中药企业在实行自主创新战略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应充分利用专利制度保护知识产权:及时而有效的进行专利申请是有效保护企业核心技术、构建企业技术壁垒的重要途径;②应灵活适当的进行技术转让:企业应在适当的时候、向适当的对象进行新技术的适度转让;③重视对创新后续环节投入:技术创新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其经济效益将最终取决于产品的市场绩效,因此企业必须在创新链的每一环节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使创新成果得以最终实现;④应注重创新产品开发的延续性:企业要想长期保持市场的领先者地位,必须实现对产品的延续性开发,在将新产品推入市场的同时,就应利用现有技术储备进行下一代产品的开发,并在此开发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技术积累、技术信息搜索及市场调查研究等有效的技术及知识的储备,为下一轮的研究开发作准备。目前,一些中药企业依靠一个拳头产品实现企业的激增式发展后很快便在市场中消声匿迹,这种所谓的“泡沫式发展”是企业不注重进行产品的延续性开发的结果。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路甬祥.创新与未来[M].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43.
2.冯之浚.知识经济与中国发展[M].第1版.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125.
3.王 英,张凤彦.新药创新决策[J].中国药房,1995,6(3):4.
4.柳御林.技术创新经济学[M].第1版.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184、46.
5.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第1版.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90:249.
6.王 英.企业发展理论[M].第1版.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405.
, 百拇医药
7.周金黄.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第4册)[M].第1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6:33
8.陈 伟.创新管理[M].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548.
9.肖培根.中国科学技术前沿(中国工程院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374.
10.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第1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32.
11.郑梁元.中药发展的难点与对策[N].光明日报,1991年9月8日.第5版.
(收稿日期:1999-12-01 修回日期:2000-03-2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