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脏杂志》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19421
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6例
http://www.100md.com 《心脏杂志》 2000年第3期
     作者:邓建丽 李映蓉

    单位:邓建丽(武汉钢铁公司第一职工医院,湖北 武汉 430080);李映蓉(武汉钢铁公司第一职工医院,湖北 武汉 430080)

    关键词:心绞痛,不稳定型;治疗;尿激酶

    心脏杂志000331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3271(2000)03-0 235-0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一组包括不同发病机制和不同亚型的临床心绞痛综合 征,本文应用尿激酶(UK)治疗UAP 36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996-02~1998-02住院UAP患者36例,男27例,女9例,年龄37岁~68岁,平 均52±6岁。诊断均符合1979年WHO制定的UAP标准。

    1.2 给药方法 治疗开始前首次口服阿司匹林300 mg,以后每日150 mg;尿激酶 (广 东天普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40~50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 ml中,30 min内静脉滴注, 连 续使用5 d~7 d;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用药(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视情况 选用。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前12 h内、治疗期间的每天及治疗结束后 的 第1天分别记录全导联心电图1次;治疗前及治疗期间的第3,5,7天分别检测纤维蛋白原、凝血 酶原时间、血小板、出血时间、凝血时间。疗效判定:治疗后胸痛消失或次数减少75%以上, 缺血 的ST段恢复≥0.10 mV为显效;胸痛次数减小50%以上,缺血的ST段恢复≥0.05 mV为有效;治疗 前后上述指标均无变化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初发劳累型心绞痛男性患者1例,在治疗开始后72 h发生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退出观察 。 在完成治疗的35例中,显效8例(22.9%),有效23例(65.7%),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6%。治疗 前后凝血及纤溶 系统除血小板无明显变化外,其余均有显著下降或延长。观察期间牙齿出血3例,皮肤瘀斑2例 ,尿潜血(+)1例,副反应发生率为17.1%,未行特殊处理。

    3 讨论

    UAP的临床及病变复杂,15%~35%的病例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1]。业已证明 ,冠状动脉内粥 样斑块破裂、出血、诱发局部血小板聚集和不全堵塞性血栓形成阻塞血管占UAP发病的50%~7 0 %[2],给予溶栓治疗是基本的方法。UK激活纤溶酶原,纤溶酶产生强大的纤溶激活作 用,使血栓及其机化物溶解清除。考虑到UAP的血栓80%可见分层现象及预防出血并发症的发 生[2],我们采用了分次小剂量的给药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特别适用于病情变化 突然,发病在48 h内的恶化劳力型心绞痛出现发作的UAP患者,本观察组中显效的8例中,有6例 属此类UAP。临床观察表明分次小剂量静滴UK治疗UAP,疗效可靠,副作用小,具有一定的推广 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再嘉. 临床冠心病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267~268.

    [2] 陈纪林,徐义枢,陈再嘉. 不稳定心绞痛溶栓现状的评述[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 997,25:409

    (收稿 1999-06-2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