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州医学院学报》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21107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12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
     作者:周进 李泽

    单位:周进(广州医学院附属市一人民医院脑系内科,广州 510260);李泽(广州医学院附属市一人民医院脑系内科,广州 510260)

    关键词: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广州医学院学报000324

    中图分类号 R5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36(2000)03-0065-01

    新型隐球菌是真菌中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中最常见的一种,其误诊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很高。本院近10年来诊断、治疗12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性11例,女性1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44.3岁。病程10~90天,平均37天,患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例,粒细胞减少症1例,溃疡性结肠炎1例,左纵隔畸胎瘤1例,糖尿病2例,家禽接触史3例,入院时确诊隐脑3例。诊断结脑6例,病毒脑1例,肿瘤占位1例,脑梗死1例。
, 百拇医药
    1.2 主要表现 首发症状头痛10例,肢体乏力2例,全部病人均出现头痛,9例伴呕吐,8例伴发热,精神症状5例,意识障碍5例,肢体抽搐3例,复视2例,脑膜刺激征10例。

    1.3 辅助检查 本组均作腰穿检查,压力升高者8例,300mm H2O以上者5例,细胞数6~335x106/L,蛋白升高者9例,糖降低者8例,氯化物降低者6例,全部病人均行墨汁染色涂片,8例首次涂片发现隐球菌,1例首次涂片阴性,6天后死亡后再次穿刺涂片(+),2例多次涂片(-),培养(+),1例活检发现肉芽肿确诊。头颅CT检查9例,脑室扩大、积水6例,行脑室穿刺全封闭外引流术7例。

    1.4 预后 2例因脑疝死亡,2例脑膜炎病情好转,因肺部感染死亡,好转伴后遗症5例,完全治愈、恢复工作能力3例。7例脑室引流者,死亡2例均因肺部感染、多器官衰竭死亡。

    2 讨论
, 百拇医药
    隐球菌为条件致病菌,鸽或其他鸟类可为其中间宿主,免疫能力低下及长期应用激素、抗生素者易发病。以亚急性、慢性起病过程和头痛、呕吐、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CSF压力明显升高,细胞轻-中度增加,蛋白升高,糖、氯化物降低。临床特点和CSF改变与结脑相似,而发病率又相对较低,故易于误诊。另1例老年患者因左侧中枢性面、舌瘫,偏瘫入院,结合CT而误诊为腔隙性梗死。后逐渐出现意识障碍、发热,行腰穿检查而确诊。可见早期诊断依赖接诊医生对该病的警惕及认识水平。脑脊液墨汁染色涂片镜检是本病最快速、简便、有效的检查方法。离心沉淀后涂片可增加检出率,建议CSF墨汁染色作为一常规检查,以减少误诊。但值得注意的是首次涂片阳性率仅达66%[1],部分病例经10余次涂片才得以确诊。本组就有1例患者脑室穿刺后反复脊液及脑室引流液涂片、培养均未发现异常,最终通过开颅肉芽肿病理活检明确本病,故不能仅凭几次检查阴性而轻易排除本病。CSF培养阳性率与墨汁染色相近[1],所需时间较长,成本高,一般不列入常规检查。本组有2例病人多次涂片阴性,但培养阳性,可见对疑似病例,CSF培养仍不失为一种有效诊断手段。
, 百拇医药
    隐脑头颅CT表现并无特异性,大多发现脑积水,部分低密度灶,肉芽肿等[2]。尚有不少患者无异常发现[3]。有文献报道CT表现与病程有一定相关性[4]。本组6例脑室积水患者病程均在2个月以上,3例正常者有2例病程少于1个月。本病死亡原因多为颅内高压引起的脑疝[1]。CT对于治疗有参考意义,经甘露醇积极脱水后仍颅高压,频繁脑疝或CT显示脑室积水的患者应考虑脑室穿刺,本组1例患者首次涂片阴性,CT正常,6天后因反复脑疝,脱水无效死亡。而7例脑室穿刺者无1例因脑疝死亡。可见,脑穿刺可有效地缓解症状,防止脑疝,为治疗争取时间,从而挽救病人的生命。且可方便地将两性霉素B注入脑室而不会有鞘内注射引起截瘫或括约肌障碍的可能,还可以反复CSF检查,以便诊断及观察疗效。脑室引流一般大于2周易继发细菌性感染,本组病人有7例行脑室引流术,术后每天更换引流瓶,每10~14天更换一次引流管。引流时间为7~72天,平均35天,均未出现继发感染,可见只要严格注意消毒及无菌操作,通过全封闭式持续引流及定期换管,就可避免脑室感染。
, 百拇医药
    作者简介:周进,男,(1972.3-),本科毕业,住院医师。研究方向:脑血管病

    参考文献

    [1]谭爱莲,欧阳珊.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茵病[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3;26(4):241~243

    [2]韩再德,彭仁罗,杨秀军等.隐球菌性脑膜炎的CT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5;14(6):331~333

    [3]Popovich M,Arthur RH,Helmer E.CT of the intrcranial crytococcosis[J]. ARJ,1990;154:603

    [4]林英堂,莫凡,梁立华.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与CT分析[J].广东医学,1998;19(8):587~588

    (收稿:2000-02-2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