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27791
加味小柴胡汤与病毒唑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http://www.100md.com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年第3期
     作者:余安清 王克奇 张文鼎 李春勇 沈黎明 张文

    单位:(四川省南部县人民医院 南部 637300)

    关键词:小柴胡汤;病毒唑;慢性乙型肝炎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000304 摘要 目的:探讨加味小柴胡汤与病毒唑联用对慢性乙肝的治疗作用。方法:112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57例,以病毒唑静滴,联用加味小柴胡汤煎服,对照组55例单用病毒唑静滴,两组疗程相同。结果:两组ALT复常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ALT复常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HBeAg阴转率及HBV-DNA阴转率治疗组较对照组为优(P<0.05)。结论:此方案治疗慢性乙肝疗效较好,价格低廉,无明显毒副作用。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一种危害极大的常见传染病,目前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效的药物主要是α-干扰素(α-IFN),但由于价格昂贵,所需剂量大,疗程长,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我们从1996年1月~1997年12月运用加味小柴胡汤联用病毒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取自我院1996年1月~1997年12月,经临床、血清学、免疫学检查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住院病例。纳入标准:西医:①按1995年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临床标准确诊;②HBeAg和/或HBV-DNA阴性;③ALT升高大于正常2倍以上;④年龄一般在15~65岁,性别不限。中医诊断按1991年12月天津中华中医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试行)。排除标准:①重症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癌;②有严重心肾系统疾病;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淘汰标准:①在观察中发现不符合病例选择标准者;②因观察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或其它并发症而中断治疗者;③因患者不合作而中断治疗者。共纳入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对照组55例,两组病例非治疗因素无差异。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病毒唑1g+5%GS500ml静滴,每日1次。加味小柴胡汤(丹参15g,柴胡10g,黄芩10g,半夏6g,人参6g,炙甘草3g,生姜6g,大枣10枚)水煎去渣,再煎服,每日1剂,连用20天,休息10天后重复。3个月为1疗程。对照组:病毒唑1g+5%GS500ml静滴,每日1次,连用20天,休息10天后重复,疗程同治疗组。两组均常规保肝治疗。
, 百拇医药
    2.2 观察方法 由专人负责填写临床观察表,观察指标主要分为临床(乏力、纳差、腹胀、肝压痛、黄疸、肝脾大小,体重),生化:ALT、Alb、Glb、PT、SB、BUN、HBV(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HBV-DNA),血尿常规,EKG,肝胆B超,药物副作用。时间第0、2、4、8、12周。HBV标志物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HBV-DNA采用PCR法。治疗前及治疗后标本统一编号,由同一人员,同一批卫生部批准试剂检测,于治疗结束后第3、6、9月随访。

    3 结 果

    3.1 疗效标准 疗效判定西医按1995年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疗效判定标准执行;中医按1991年12月天津中华中医内科学肝病专业委员会病毒性肝炎疗效标准执行。分别计算ALT、A/G变化数,HBV各标志物的转阴(阳)率。

    3.2 结果分析 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如乏力、腹胀、纳差、黄疸、肝区不适及ALT两组均有明显减轻或消失,但治疗组ALT恢复正常时间28.07±10.45天,明显短于对照组44.96±11.33天(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ALT复常率分别为91%、87%(P>0.05)。
, http://www.100md.com
    治疗后HBeAg阴转率治疗组45.6%,对照组16%,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HBV-DNA阴转率治疗组42%,对照组12%,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血HBeAg、HBV-DNA变化 例

    HBeAg(+)

    阴转率/%

    HBVDNA(+)

    阴转率/%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 百拇医药
    治疗组

    n=57

    57

    31

    45.6

    38

    22

    42.0

    对照组

    n=55

    55

    46

    16.0
, 百拇医药
    35

    31

    12.0

    3.3 副作用 治疗中两组均有少数病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均未影响继续治疗,随着时间延长,上述症状均逐渐自行消失。

    4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乙型肝炎发病主要是HBV感染后,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HBV在肝细胞内长期反复复制,使宿主免疫细胞作用于受染肝细胞,并在细胞因子、炎性物质和肝微循环障碍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使肝脏结构破坏和功能受损,其核心机制是宿主免疫低下和HBV复制[1]。目前公认有效的治疗药物为干扰素。Mauracher综合文献应用α2b干扰素治疗440例慢性乙型肝炎的结果,治后HBeAg、HBV-DNA、HBsAg的阴转率分别为51%~66.49%,49%~72%及2.5%(2),但干扰素价格昂贵,疗程长,临床运用受到很大限制。有学者认为,按照药物疗效评价方法进行30~50对(有对照组)患者进行3~6月治疗,结果HBeAg和HBV-DNA阴转率达到40%~50%的药物即可与干扰素媲美[3]。我们运用病毒唑联用加味小柴胡汤治疗慢性乙肝,HBeAg与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5.6%及42%。达到较好的效果。方案中病毒唑具有抑制HBV复制的作用[4],但单用效果不理想。有报道病毒唑与干扰素联用抗HBV不优于单用干扰素[5],而与补中益气汤联用一年后随访发现HBeAg和HBV-DNA阴转率高于单用中药组[6]。丹参有降低总胆红素,促进蛋白合成,改善微循环,减轻肝脏局部缺血及抗氧化,防止肝纤维化等作用,无明显抗病毒作用[7]。小柴胡汤有调节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日本学者研究证实,小柴胡汤有促进体内生成IL1、IL2,指导γ-IFN产生的作用,且能增强NK细胞和TC细胞活性,破坏受染细胞,排除HBV,有抗炎保护肝细胞的作用,但单用该方HBeAg转阴率仅28%,效果不理想[8、9]。未见小柴胡汤与病毒唑联用结果的报道。
, http://www.100md.com
    我们将加味小柴胡汤与病毒唑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较好疗效。本法经济、方便,适用基层医疗单位。如有较好的动物模型,可作更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67~268.

    2,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37

    3,傅希贤.如何正确处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问题.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6,16(3):143~144.

    4,陈秋潮编著.实用临床新药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67.

    5,贺录文,等.干扰素联合病毒唑对肝炎患者正负链丙型肝炎病毒RNA的影响.中华内科杂志,1996,35(1):32~36.

    6,胡珍珠.病毒唑与补中益气汤联用治疗慢性乙肝观察.临床医学,1994,14(4):237~239

    7,洪慧闻.慢性肝炎中医药降酶治疗概况.中医杂志,1994,35(9):561

    8,张志军.日本对小柴胡汤的研究.中医杂志,1993,34(10):627

    9,松本义也.小柴胡汤对于培养基中正常角化细胞IL-9的诱导作用.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6,18(1):43

    收稿日期:1999-09-27,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