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湖北中医杂志》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29616
抗癌散七号治疗肝癌181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湖北中医杂志》 2000年第3期
     作者:张德忠 张广波

    单位:武汉科德肿瘤研究所 汉口 430015

    关键词:肝癌;中医药疗法;抗癌散七号;疗效观察

    湖北中医杂志000314 笔者运用自拟抗癌散七号治疗中晚期肝癌181例,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81例患者,均经B超、CT、AFP、核磁共振等检查确诊,部分病例同时经过手术探查、组织活检。

    181例中,男性143例,女性38例;年龄最小者9岁,最大者80岁,9~19岁者3人,20~29岁者7人,30~39岁者30人,40~49岁者58人,50~59岁者44人,60~69岁者30人,70~79岁者8人,80岁以上者1人。以40~60岁者居多;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半年。
, 百拇医药
    西医分型:巨块型76例,结节型35例,弥漫型70例;中医辨证分型:肝郁脾虚型98例,肝胆湿热型42例,肝肾阴虚型41例。

    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口服抗癌散七号(莪术、鳖甲、当归、白芍、柴胡、八月札、夏枯草、蒲公英、金银花、麦冬、白花蛇舌草、五味子等),每日1~2包,煎水代茶饮。同时给予中药煎剂和西药对症治疗。

    (1)肝郁脾虚型:治以疏肝解郁,健脾化湿。方用柴胡疏肝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2)肝胆湿热型:治以清热利湿,化瘀解毒。方用茵陈蒿汤合丹栀逍遥散加减。

    (3)肝肾阴虚型:治以滋补肝肾,利水解毒。方用一贯煎合知柏地黄丸加减。

    部分患者同时进行化疗及介入疗法治疗。
, 百拇医药
    3 治疗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草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判断标准》(1972年制定)。

    临床控制(症状体征及肿瘤病灶消失,恢复一定劳动能力,连续观察半年以上无复发者)16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肿瘤病灶缩小,观察半年以上未见发展者)48例;有效(症状有所改善,病灶基本稳定,观察2个月以上无明显变化者)102例;无效(症状及体征检查无改善,或仅有短期改善而又迅速恶化者)15例。

    临床控制显效率达到35.3%。

    4 典型病例

    王某,男,68岁,1997年元月18日初诊。

    患者于1996年12月25日,经某市级医院核磁共振检查及AFP检查(201mg/L),诊断为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医生认为最多可生存3~6个月,嘱家属准备后事。1997年元月18日,患者经人介绍,请笔者诊治。
, 百拇医药
    刻诊:神识昏迷,形体消瘦,面色黧黑,眩晕耳闭,口干思饮,五心烦热,胁下胀满疼痛拒按,纳呆纳差,舌红苔剥,脉弦细数。

    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瘀毒互结。给予一贯煎合镇肝熄风汤加减,水煎,1剂/d;抗癌散七号,2包/d,入煎药后下。

    上方服20余剂,患者神志逐步清醒,识人,能自己起床,症状明显好转,思食。药已中的,上方略事调整,增健脾理气之品,继续服用。1997年3月中旬复查核磁共振示:肿块缩小1/3。患者连续服中药煎剂和抗癌散七号一年余,临床症状缓解,生活自理,体重增加10余公斤,体质恢复。目前仍健在。

    5 体会

    肝癌临床表现虽然分为肝郁脾虚、肝胆湿热、气滞血瘀、肝肾阴亏等证型,但各证之间不是孤立不变,而是相互关联和相互转化的。同一病人,在整个病程中,以上各型都可能出现,但无论证型如何变化,肝郁脾虚始终存在。或以肝郁为主,或以脾虚为重。一般而言,发病早期以肝郁为主,中、晚期多脾虚为甚。
, 百拇医药
    肝癌患者多有肝炎、肝硬变病史,而肝炎、肝硬变的宿病之体又易导致气机郁滞。因此,在治疗中首先应疏肝解郁、调理气机。调理气机重在一个“调”字,“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虚者补之”、“积者消之”、“寒者温之”等,均属调理之法。同时,应配合健脾益胃,活血散结、清热解毒、化痰利水等。笔者常用的疏肝理气药有柴胡、枳壳、八月札、青皮、陈皮、川楝子、佛手等;健脾益胃药有党参、茯苓、炒白术、薏苡仁、扁豆、草豆蔻、鸡内金等;活血散结药有当归、杭白芍、三七、醋鳖甲、大黄、丹皮、泽兰、郁金等,清热解毒药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蒲公英、鸡骨草、虎杖等。

    肝癌病人,特别是中晚期患者,使用破血化瘀药及虫类药要谨慎。若破血药用之不当,可能导致门静脉压增高,血管破裂,引起肝昏迷;另外,还可能诱使癌细胞加速转移、扩散。

    收稿日期:1999-10-0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