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37240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药敏分析及抗生素的合理选择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 2000年第3期
     作者:湛月娥 朱会英 徐德兴

    单位:湛月娥(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小儿科);朱会英(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检验科510010);徐德兴(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检验科510010)

    关键词:新生儿;细菌感染;病原菌;药物敏感试验;抗生素

    广东医学000333

    【摘要】 目的 了解新生儿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情况,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 用改良K-B法对85例感染性疾病新生儿留取的200份标本培养出的89株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①共送检标本206份,培养出细菌89株。其中G-菌51株,G+菌38株;②89株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26株,葡萄球菌属21株,肺炎克雷伯杆菌14株,粪肠球菌10株,阴沟肠杆菌8株,其他细菌10株;③新生儿感染病原菌败血症以葡萄球菌属(金葡、表葡)多见、肺炎以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多见,脐炎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脓疱疹以金葡菌多见;④G-菌对泰能、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敏感,G+菌对泰能、环丙沙星、头孢呋辛、头孢唑啉敏感;⑤各种细菌对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均耐药。结论 近期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病原菌常见为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属、肺炎克雷伯杆菌、粪肠球菌、阴沟肠杆菌,最有效的抗生素为泰能、环丙沙星、阿米卡星。
, http://www.100md.com
    细菌感染已成为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控制感染需用抗生素,随着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及院内感染耐药菌株的增多,细菌的耐药性增加。为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我们对本院1997年1月至1999年7月收治的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患者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患者85例,年龄0~25 d,男49例,女36例。其中新生儿脐炎40例,败血症7例,肺炎22例,脓疱疹7例,结膜炎3例,其他6例。全部留取血和分泌物送检培养。

    1.2 方法 均于住院当日、未用抗生素治疗前即作血和分泌物培养。血培养经无菌术操作采取2~3 ml静脉血注入普通血培养瓶中,培养1~7 d,发现有混浊、溶血、沉淀、菌膜等时,取分泌物接种于羊血平板和中国蓝平板,分离以获得纯培养。经革兰染色和生化反应鉴定细菌菌种。分泌物采用无菌棉拭子取样后接种于血平皿上,经37℃温箱孵化18~24 h后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对阳性菌株进行涂片和分离。药敏采用水解酪蛋白琼脂(M-H)和干燥抗生素纸片,以改良K-B法进行。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培养阳性者有70例,其中败血症7例、肺炎15例、脐炎36例、脓疱疹6例、结膜炎3例、其他3例,共送检标本206份,培养出细菌8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G-)51株,革兰阳性菌(G+)38株。培养出菌株情况为大肠埃希菌26株,葡萄球菌属21株,肺炎克雷伯杆菌14株,粪肠球菌10株,阴沟肠杆菌8株,其他细菌10株。结果显示,新生儿感染病原菌败血症以葡萄球菌属(金葡、表葡)多见,肺炎以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多见,脐炎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脓疱疹以金葡菌多见。G-菌和G+菌及上述前五种主要细菌的耐药情况分别见表1、表2。

    表1 G-菌和G+菌的耐药率 % 药物

    G-菌(n=51)
, http://www.100md.com
    G+菌(n=38)

    青霉素G

    98.6

    74.6

    氨苄青霉素

    87.9

    81.2

    复方新诺明

    52.3

    61.4

    头孢唑啉

    51.7

    20.3
, http://www.100md.com
    头孢呋辛

    62.2

    19.5

    头孢噻肟

    59.5

    66.1

    头孢他啶

    18.6

    76.4

    头孢曲松

    40.2

    75.0

    阿米卡星
, 百拇医药
    13.3

    37.9

    环丙沙星

    22.5

    11.1

    泰 能

    9.3

    7.7

    表2 几种常见细菌耐药率 % 药物

    大肠埃

    希菌

    葡萄球

    菌属
, 百拇医药
    肺炎克雷

    伯杆菌

    粪肠

    球菌

    阴沟肠

    杆菌

    青霉素G

    95.4

    88.1

    97.8

    54.5

    99.4

    氨苄青霉素
, 百拇医药
    82.6

    81.5

    91.3

    77.3

    90.9

    复方新诺明

    68.9

    61.0

    38.1

    87.5

    50.0

    头孢唑啉

    39.1
, http://www.100md.com
    12.2

    52.2

    66.7

    90.9

    头孢呋辛

    32.6

    7.4

    43.5

    62.5

    81.8

    头孢噻肟

    21.7

    70.0
, http://www.100md.com
    26.1

    75.0

    63.6

    头孢他啶

    15.2

    33.3

    13.0

    50.0

    45.5

    头孢曲松

    30.4

    77.5

    34.8
, 百拇医药
    75.0

    54.5

    环丙沙星

    43.5

    9.5

    4.3

    18.2

    18.2

    阿米卡星

    8.7

    26.1

    13.0

    32.3
, 百拇医药
    18.2

    泰 能

    6.5

    7.4

    0.0

    14.3

    18.2

    3 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本院近2 a来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最多(29.2%),其次为葡萄球菌属(23.7%),肺炎克雷伯杆菌(15.7%),粪肠球菌(11.2%),阴沟肠杆菌(8.9%)。与以往相比,出现了明显的变迁。金葡菌已不是最主要的细菌。药敏试验表明各种致病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均非常高(平均87%以上),对氨苄青霉素的耐药率也很高(80%以上),与国内学者近年报道[1~3]相似,可能与近年广泛使用、大量滥用此两种药物有关。有调查发现抗生素用于预防治疗者占50.1%,联用2种以上者占55.3%,无病原学和药敏试验而使用抗生素者占94.7%[4],盲目性很大,分析细菌的分布和药敏及耐药情况有助于指导合理应用抗生素。过去我院将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作为住院新生儿的首选药物,目前本院已将细菌培养和药敏作为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的常规检查。根据本组结果在细菌培养和药敏未报告之前,选用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显然已不合适,但可根据近期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细菌及药敏情况推测可能的细菌及选择敏感的药物,亦可根据经验估计可能为G-菌感染者可首选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可能为G+菌感染者可首选头孢唑啉、头孢呋辛。若为重症感染为尽快控制病情可选用泰能或阿米卡星加头孢唑啉。在细菌培养和药敏情况报告后需根据药敏选择有效、经济、毒副作用小的抗生素。本组病例中30例根据经验用药3~5 d效差或无效,根据药敏情况更换敏感性强的抗生素后,症状多在3 d左右控制。我们的体会是在选择抗生素的同时,应重视抗生素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虽然本组资料表明环丙沙星对G-菌及G+菌的敏感率均较高,但由于喹诺酮类药物对婴儿软骨发育影响较大,我们基本不用。阿米卡星用于新生儿按6~8 mg/(kg*d),1次/d,用药7~10 d对耳、肾无毒性,但与头孢唑啉合用时能增加其肾毒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有无少尿、蛋白尿等。头孢三代中除头孢他啶对G-菌敏感性较高外,其余几种对G-菌及G+菌均有较高耐药性,而且其价格昂贵不宜作为细菌感染的首选用药,而应根据药敏情况进行选择。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陈民钧.临床细菌学的重要任务——药敏检测.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3,16(6):325

    [2]于 毅,贡桂清,王惠云.新生儿感染血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2):92

    [3]赵德超,吕 雷,米 廷,等. 524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病原学分析.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5,29(3):250

    [4]王建如.抗生素临床应用的调查. 广西医学,1996,18(4):358

    (收稿日期:1999-11-01),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