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37260
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反应的抢救及护理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 2000年第3期
     作者:曾漫瑜

    单位:曾漫瑜(广东省人民医院510080)

    关键词:

    广东医学000346 我院从1997年6月至1999年6月,共有门诊患者277例静脉滴注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其中276例在停药后不良反应消失,仅有1例出现过敏致休克,经抢救脱险,现将我们对这类药物反应的处理及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在我院门诊注射室静脉滴注氧氟沙星葡萄糖液11 608例次,男5 746例次,女5 862例次,出现轻微头晕、胸闷、恶心、呕吐症状有113例次,注射静脉部位出现刺激症状163例次,过敏致休克1例次。

    2 护理措施及体会

    2.1 轻度反应的护理 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密观察病情,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出现轻度反应如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皮疹及局部刺激症状时,应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无需作特殊处理,在停药后可自行消失,如症状不缓解则需马上向医生汇报,作进一步处理。

    2.2 过敏致体克的抢救及护理如下:立即停药及更换输液管,予50 g/L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维持输液通路,取平卧位,用大拇指按压人中穴位,效果欠佳通知医生,准备好抢救用药及抢救器械。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用多巴胺时应适当调节滴速,维持在0.075~0.12 mg/min,必要时应用输液泵控制滴速。

    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的痰液较多及粘稠,休克时口咽分泌物增多,故要用吸痰机及时清除患者的痰液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吸痰机时要注意无菌技术,吸痰管应先择粗导管,利于痰液吸出,吸引的压力不宜过大,维持在10.7 kPa,吸引时间不应过长,每次10 s为宜。持续吸氧的流量控制在3~4 L/min,保证输氧管通畅。注意给予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抢救后患者清醒时,可予热饮料,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15 min测生命体征一次,并准确记录。在患者门诊病历首页上应注明氧氟沙星过敏。

    (收稿日期:1999-10-0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