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37265
幽门管区炎性病变的幽门螺杆菌感染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 2000年第3期
     作者:张小蔓 董临江

    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518101)

    关键词:

    广东医学000361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活动性胃炎重要的致病因素,其感染率分别是82%~100%和72.3%~95%,但我们在一组幽门管区(幽门管及幽门管前区域)粘膜充血水肿明显或伴有糜烂,病理显示活动性炎性病变的患者,发现Hp感染率却很低。本文就这一问题做初步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56例,男性39例,女性17例。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37.4岁。临床主要表现是上腹疼痛、反酸、腹胀、呃逆、食欲不振等。纤维胃镜检查发现:幽门管及幽门管前区粘膜明显充血水肿,同时伴粘膜局灶性隆起者34例,有点状或小片状不同程度粘膜糜烂者21例,幽门口充血肿胀闭合不紧,呈鱼口状、半圆型或不规则型改变,幽门口扩张及收缩缓慢显示其闭合功能不良。有胆汁反流,幽门管及附近粘膜有胆汁斑附着或有胆汁湖者35例。胃窦、胃体炎症不显著。56例无溃疡病变,无食管、肝、胆、胰腺疾病。血、尿、粪三大常规,粪潜血试验,肝、肾功能等生化检查均无异常。有烟酒嗜好者31例。
, 百拇医药
    1.2 Hp检测及结果 本组56例(称幽门管组)以及随机选择50例慢性胃炎活动期患者(慢性浅表性胃炎4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7例)进行对照(称慢性胃炎组)。分别于幽门管区和对照组胃窦、胃体部炎症明显处活检3~4块,行尿素酶测定和粘膜涂片油镜下找Hp。结果表明,幽门管组,Hp阳性13例,占23%,Hp阴性43例,占77%;慢性胃炎组,Hp阳性38例,占76%,Hp阴性12例,占24%,经检验:χ2=29.48,P<0.01。

    2 讨论

    目前一致认为Hp是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1]。本文对照组的慢性胃炎Hp阳性率76%,与幽门管炎性病变Hp阳性率2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Hp不是幽门管炎性病变主要致病因素。Karvohen等[2]研究认为幽门管区糜烂病变是个特殊的病损,与胃酸及胆汁反流有关,与Hp关系不大。杜国光等[3]的实验也表明胆汁反流和Hp呈负相关,可抑制Hp的生长。本文幽门管组56例发现胆汁反流或有胆汁斑附着及胆汁湖者35例,占总数的62%,加上患者临床表现有明显反酸、上腹满胀、呃逆、疼痛等症状,与Karvohen、杜国光等[2,3]观点相似,因此我们认为胃酸及胆汁反流首先累及幽门管区,是造成此特殊病损的重要因素。而胆汁的反流等因素抑制Hp的生长,使Hp在幽门管炎性病变中阳性率不象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那样高。以幽门管及幽门前区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损伤及粘膜损害,其治疗主要是抑制胃酸分泌,加强胃排空,阻止胆汁反流及保护胃粘膜;药物可选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吗叮啉及丽珠得乐等,Hp阳性者加用抗生素并配合饮食疗法治疗4~6周,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周殿元.幽门螺旋菌与胃十二指肠疾病.中华消化内科杂志,1992,12(6):317

    [2]Karnonen AL. Prepyloric erosions: anentity of its own among erosive gastric lesions. J Scand Gastroenterol,1987,22:1095

    [3]杜国光.胆汁反流与胃幽门感染的关系.中华消化内科杂志,1992,12(3):158

    (收稿日期:1999-11-1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