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性肠套叠12例分析
作者:马建青 王少鹏
单位:(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普外科510010)
关键词:
广东医学000357 坏死性肠套叠是小儿严重的急腹症之一,但文献报道不多,本文就12例坏死性肠套叠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和手术方式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78年7月至1998年6月在我科因急性肠套叠施手术者58例,发现坏死者12例,占21%;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1~6个月5例;~12个月3例;1岁以上4例。最大年龄5岁。
1.2 发病至手术时间 24 h 2例(17%),~48 h 4例(33%),~72 h 4例(33%),>72 h 2例(17%)。12例均经空气或氧气灌肠失败后手术。
, http://www.100md.com
1.3 套叠类型 回回结型8例(67%),回结型4例(33%)。术中发现有器质性病变5例(42%)。其中回肠末端集合淋巴滤泡增殖2例,回肠肿物2例(异位胰腺、平滑肌瘤各1例),美克尔憩室1例。
1.4 手术方式 对内外鞘坏死,套叠无法整复4例行回结肠切除吻合术;整复后发现套入部回肠坏死而行回肠切除吻合术8例(67%)。
1.5 术后并发症 中毒性休克1例,伤口感染2例,无手术死亡。
2 讨论
坏死性肠套叠是小儿严重的急腹症之一,本组58例手术中,肠管坏死者12例(21%),有如下几个特点:①复套叠的发病率高:肠套叠以回结型为多见,国内报告达85.7%,回回结型复套叠约占10%~15%,而本组坏死性肠套叠中,复套叠高达67%。有器质性病变的5例均为复套叠。复套叠造成套叠肠管的绞窄是本组肠管坏死的主要原因。②肠管坏死发生早:国内一般认为肠套叠非手术治疗适应证是发病在48 h以内,全身情况良好者。此时肠管多未坏死,灌肠整复成功率高。但本组1/2的病例(6/12),发病至手术时间在48 h以内,但肠管已经坏死,其中24 h内肠管坏死者2例。究其原因,显然与复套叠致肠管血运严重障碍有关。③器质性病变多:文献报告在急性肠套叠中有器质性病变者约占3%~8%,本组12例坏死性肠套叠中就有5例,占42%。其中回肠憩室、回肠异位胰腺和回肠平滑肌瘤各1例,回肠末端集合淋巴滤泡增殖2例,支持了它是肠套叠病因学说[1,2]。④坏死的病理改变:内外鞘坏死,套叠无法整复者4例(33%);套叠整复,但套入部回肠坏死者8例(67%)。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坏死性肠套叠以复套叠发病率高,器质性病变多,肠管坏死出现早和有半数病例术中可以手法复位为特点,可供临床诊断和处理上参考。
肠套叠非手术治疗通常以发病时间长短和全身情况的优劣及腹胀之有无为依据。但早期发生肠坏死的坏死性肠套叠由于肠道积气不多,毒素吸收不明显,全身情况和腹部体征可无大的改变,不易引起注意。笔者认为,发病在48 h以内,凡有下列情况应警惕有肠坏死可能:①血便早而且量多,复套叠可能性大;②腹部扪诊包块粗大,质较硬,或X线所见套叠头部大,形态不规则,也多为复套叠;③灌肠整复困难,尤其在某一位置固定难以退缩者;④空气灌肠结肠部分已整复,但气体进入小肠困难或不多,可能为小肠套叠未整复。对有上述情况之一者应及早手术,以免发生肠坏死、穿孔等不良并发症。
坏死性肠套叠的手术治疗,笔者根据肠坏死情况分别采用回肠切除吻合术,回结肠切除吻合术。值得注意的是,有半数以上(8/12)病例术中能手法复位,但因回肠套入部坏死而行回肠切除吻合术,既简化了术式又保留了回盲瓣完整。简化术式有利于术后恢复,保留了回盲瓣更有利患儿健康和提高了生活质量。只有内外鞘均坏死,套叠无法整复时才施行回结肠切除吻合术。
参考文献
[1]童尔昌,季海萍,主编.小儿腹部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24
[2]肖现民.小儿肠套叠结节状淋巴样增殖.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1,12:91
(收稿日期:1999-08-02), 百拇医药
单位:(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普外科510010)
关键词:
广东医学000357 坏死性肠套叠是小儿严重的急腹症之一,但文献报道不多,本文就12例坏死性肠套叠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和手术方式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78年7月至1998年6月在我科因急性肠套叠施手术者58例,发现坏死者12例,占21%;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1~6个月5例;~12个月3例;1岁以上4例。最大年龄5岁。
1.2 发病至手术时间 24 h 2例(17%),~48 h 4例(33%),~72 h 4例(33%),>72 h 2例(17%)。12例均经空气或氧气灌肠失败后手术。
, http://www.100md.com
1.3 套叠类型 回回结型8例(67%),回结型4例(33%)。术中发现有器质性病变5例(42%)。其中回肠末端集合淋巴滤泡增殖2例,回肠肿物2例(异位胰腺、平滑肌瘤各1例),美克尔憩室1例。
1.4 手术方式 对内外鞘坏死,套叠无法整复4例行回结肠切除吻合术;整复后发现套入部回肠坏死而行回肠切除吻合术8例(67%)。
1.5 术后并发症 中毒性休克1例,伤口感染2例,无手术死亡。
2 讨论
坏死性肠套叠是小儿严重的急腹症之一,本组58例手术中,肠管坏死者12例(21%),有如下几个特点:①复套叠的发病率高:肠套叠以回结型为多见,国内报告达85.7%,回回结型复套叠约占10%~15%,而本组坏死性肠套叠中,复套叠高达67%。有器质性病变的5例均为复套叠。复套叠造成套叠肠管的绞窄是本组肠管坏死的主要原因。②肠管坏死发生早:国内一般认为肠套叠非手术治疗适应证是发病在48 h以内,全身情况良好者。此时肠管多未坏死,灌肠整复成功率高。但本组1/2的病例(6/12),发病至手术时间在48 h以内,但肠管已经坏死,其中24 h内肠管坏死者2例。究其原因,显然与复套叠致肠管血运严重障碍有关。③器质性病变多:文献报告在急性肠套叠中有器质性病变者约占3%~8%,本组12例坏死性肠套叠中就有5例,占42%。其中回肠憩室、回肠异位胰腺和回肠平滑肌瘤各1例,回肠末端集合淋巴滤泡增殖2例,支持了它是肠套叠病因学说[1,2]。④坏死的病理改变:内外鞘坏死,套叠无法整复者4例(33%);套叠整复,但套入部回肠坏死者8例(67%)。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坏死性肠套叠以复套叠发病率高,器质性病变多,肠管坏死出现早和有半数病例术中可以手法复位为特点,可供临床诊断和处理上参考。
肠套叠非手术治疗通常以发病时间长短和全身情况的优劣及腹胀之有无为依据。但早期发生肠坏死的坏死性肠套叠由于肠道积气不多,毒素吸收不明显,全身情况和腹部体征可无大的改变,不易引起注意。笔者认为,发病在48 h以内,凡有下列情况应警惕有肠坏死可能:①血便早而且量多,复套叠可能性大;②腹部扪诊包块粗大,质较硬,或X线所见套叠头部大,形态不规则,也多为复套叠;③灌肠整复困难,尤其在某一位置固定难以退缩者;④空气灌肠结肠部分已整复,但气体进入小肠困难或不多,可能为小肠套叠未整复。对有上述情况之一者应及早手术,以免发生肠坏死、穿孔等不良并发症。
坏死性肠套叠的手术治疗,笔者根据肠坏死情况分别采用回肠切除吻合术,回结肠切除吻合术。值得注意的是,有半数以上(8/12)病例术中能手法复位,但因回肠套入部坏死而行回肠切除吻合术,既简化了术式又保留了回盲瓣完整。简化术式有利于术后恢复,保留了回盲瓣更有利患儿健康和提高了生活质量。只有内外鞘均坏死,套叠无法整复时才施行回结肠切除吻合术。
参考文献
[1]童尔昌,季海萍,主编.小儿腹部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24
[2]肖现民.小儿肠套叠结节状淋巴样增殖.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1,12:91
(收稿日期:1999-08-0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