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脏杂志》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37615
合理选用降压药物
http://www.100md.com 《心脏杂志》 2000年第3期
     作者:樊亚萱 赵磊

    单位:樊亚萱(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药剂科, 陕西 西安 710032);赵磊(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药剂科, 陕西 西安 710032)

    关键词:

    心脏杂志000355 目前临床用于降压的药物多达120余种,而且在不断发展,但是如何合理选用一直是医药 人员关心的问题,本文作者对治疗高血压药物的选用综述如下。

    1 降压药的分类

    常用降压药的分类,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对1978年提出的“阶梯治疗方案”的降压药物 进 行了全面修订,正式规定了5类药物为一线降压药。即①利尿降压药;②β-受体阻滞剂;③血 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④钙离子拮抗剂;⑤α-受体阻滞剂。

    2 降压药物的选择
, http://www.100md.com
    2.1 利尿降压药 噻嗪类利尿剂作为一线降压药物已有40多年历史,近年来临床试验 证 实小剂量噻嗪类利尿降压药单用或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治疗高血压有效,并能降低脑卒中 的 发病率和冠心病突发事件发生率,因而1994年美英等五国高血压委员会仍推荐该类药为一线 降压药。

    2.2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高血压药有30年历史、到目前 为止可分为3代。第1代受体选择性差,以普萘洛尔为代表,第2代则具有选择性β-受体阻滞 作用。近年来发现β-受体阻滞剂与血管扩张剂联用,既可提高疗效又可抵消二者的不利影 响,故将上述二种药理作用结合在一个分子内,研制出具有多受体作用或附加作用的第三代β -受体阻滞剂,它们兼有α-受体阻滞、β2受体兴奋和钙拮抗作用。如:拉贝洛尔,阿替洛 尔可用于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注意该类药物易致“首剂效应”及“停药反应”,给药应从小剂量、逐渐加量调整,停药 时 逐渐减量。禁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窦性心动过速和房室传导阻 滞等。
, 百拇医药
    2.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该类药物是一类有效的降压药物,长期应用不 产 生耐药性,降压的同时仍能保持重要脏器血流供应。适用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及糖尿病伴 高血压,心肌梗死后高血压及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根据该类药物在体内生物转化过程可分为3 类:①药物本身就是活性形式,进入人体后进一步在肝脏代谢转变为仍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谢产 物,如:卡托普利;②药物进入人体后经过激活或经过肝脏转化才成为活性成分。大多数血管 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属于此类,如:依那普利;③药物进入人体后不需进一步在肝脏中代谢,也 不与血浆蛋白结合,不需经过生物转化即有生物活性,如:赖诺普利(利压定)。

    该类药物我国常用的近20种。对减少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及代谢紊乱有重要价值,对改善 脂 代谢和糖代谢方面也有良好影响,依那普利的降压作用对减轻左心室肥大有明显效果。值得 注意的是该类药物在妊娠后期可引起致命的畸胎,应属禁用。

    2.4 钙拮抗剂 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二氢吡啶和非二氢吡啶两类,按其药代动 力 学及药效动力学不同分3类如下:钙拮抗剂用于治疗高血压20多年来,在抗高血压方面起着主 要作用,对中枢无抑制作用,极少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对糖代谢,脂代谢尿酸无明显影响,对老 年患者同利尿剂一起服用疗效很好。特别是长期应用可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及病死率。
, 百拇医药
    虽然报道第1代短效制剂治疗高血压其心梗发生率增加60%相对危险性。但长效钙拮抗剂 以 其副作用少,降压效果明显而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第2代钙拮抗剂均具有长效且极少有血管扩 张所致的不良反应,但降压效果波动性,潜在的自身神经系统反应以及生物利用度难以达到10 0%等。第3代如氨氯地平,拉西地平具有缓释和延长疗效特点,1次/d,降压平稳而持久,没有骤 然降压所致的心脏和外周交感神经反应,实验证实拉西地平因有抗氧化作用而具有潜在抗动脉粥样硬化功效。选择钙拮抗剂应 注意其心脏及动脉血管选择性。维那帕米、地尔硫艹 卓有减慢心率作用,不宜 用于伴有房性传导阻滞和心功能不全的高血压 患者,尼莫地平对脑血管选择性好,可用于脑缺血者。非洛地平具有高度选择性,用于心力衰 竭。

    2.5 α-受体阻滞剂 本类药物近年虽被推为一线降压药,但应用不多。非选 择性 α-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酚卞明等一般高血压病患者不用。主要用于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 瘤及 充血性心力衰竭。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哌唑嗪,特拉唑嗪,鸟拉地尔等对老年患者伴有前列 腺肥大的疗效较好。主要副作用常见于第1次剂量后的体位性低血压。
, 百拇医药
    3 联合用药

    在新阶梯用药治疗中,第1阶段首选药有5类,用某类无效时即可更换其它几类,不必加大 剂量或上阶梯联合用药,若单个药物部分有效,则可联合用药。以下三个理由表明联合用药确 实可行。①单一治疗仅仅只能控制50%~60%高血压患者。②高血压发病的机制复杂决定了需 要各 种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物。③在一定剂量范围,药物毒性随剂量增加而加大,单一药物长期 大量使用易致重要脏器损伤。小剂量联合用药降低费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及耐受性,提高患 者依从性。例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加利尿剂不仅降低血压,也可改善肾功能。

    联用的单一药物之间应有适当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如相同的或相似的有效作用时间、半 衰期、安全剂量范围等。两药在胃肠道能被充分吸收而不相互干扰各自生物利用度。,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