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康复》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47634
脑血管病患者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
http://www.100md.com 《现代康复》 2000年第3期
     作者:贾柯其

    单位:贾柯其(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1)

    关键词:

    现代康复0003115

    生活质量(qualityoflifeQOL)是顺应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而产生的1种新的健康指标,由Karnofasky和Burchenal于1949年提出,至今已广泛用于人群某些疾病治疗、健康状况、预防保健措施等的评价,以及卫生事业管理中计划和决策的制定等[1],国外发达国家在系统研究和应用上已开展了20年以上。有些国家目前已将生活质量作为评价1种新的治疗方法效果优劣的必需指标之一,WHO也成立了生活质量专题研究小组。国内尚属起步阶段。国内的生活质量研究多以老年人、精神病人、肿瘤病人为对象,而对脑血管病患者在社区中生活质量少有报道。脑血管病作为常见的严重慢性疾病,除了给成千上万的患者带来躯体的残疾外,给病人的心理、社会功能、物质功能等诸多方面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因此,对其进行生活质量评估,全面了解患者躯体、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环境,有利于对其进行康复治疗及预防。
, http://www.100md.com
    1QOL的定义

    据WHO对QOL下的定义:它是1个人在其生活的文化和价值体系背景下对所处地位和状态的1种感觉,它与个人的目标、期望、标准和所关心的事物密切相关。因而可以认为是一个与个人身体健康情况、心理状态、独立的水平、社会关系、个人信仰以及所在环境的特点有着明显关系的、内容复杂的概念。李凌江等认为QOL的评估至少应包括个体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4个维度[1,2]。而房长茂又将QOL分为整体定义、项目定义、重点定义、联合定义分别叙述[4]。亦有把QOL分为主观的(SQOL)和客观的(OQOL)[5],前者指患者对其整个生活满意的程度,后者是从疾病、病损、失能和残障等几个方面对患者的生活满意程度的影响进行客观评定。究竟QOL是1个人的主观感觉,还是1个可以客观描述的状态,专家们也还有不同意见。综上所述,1个简单QOL定义即为将QOL看作1个包括整个生活的满意度。

    2QOL的评测工具
, http://www.100md.com
    直到目前为止,在QOL的评定内容、项目和方法上,专家们还没有1个统一的、适用于各种疾病、残损、残疾后果,和各种类型患者的QOL评定方案。目前使用的QOL量表主要有简化的Lehman生活质量会谈表(修订版)、BPRS、Krawiecka评定量表(KRS)、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康复量表(REHAB)[6]。主观的生活质量评定采用生活满意指数A(LSIA)。相对客观的生活质量评定采用生活质量指数(QOLI)。我国较为统一的是由中华老年医学会流行病学组在1994年设计的“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7,8]。

    在脑血管病方面,尚无统一量表,颜丹红等采用的是Spitzer生命质量指数(QL-index)评分表[9],李凌江等采用的是自行编制修订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alQualityofLifeInventory,GQOLI)[2,10]。而王洪忠认为在众多的量表中,符合中国文化背景并与脑卒中相关的量表首推由沧州医学院附院研究制定的量表,它包括工作和经济状况、家务活动、家庭关系、心理评估4类25小项[8]。WHO对生活满意度作过一些内容的规定,项目包括:整体生活、日常生活自理情况、休闲活动、朋友之间相互关系、家庭之内相互关系、婚姻情况、性生活情况。每项按6级积分,6级为非常满意,5级为满意,4级为稍满意,3级为稍不满意,2级为不满意,1级为很不满意。各种量表均有优缺点,如何研制既能完整反映我国脑血管病患者的综合生活质量,又方便简单容易实施的量表,还有待医务人员与社会科学人员的进一步努力。
, http://www.100md.com
    3QOL评定的实施

    在医院中对患者进行QOL评定要相对简便些,可以随机抽取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评定。而社区中的研究则要花费更大量的人力和时间,通常是对某一区域内的各片段采用单纯随机与随机整群相结合的抽样办法进行[11]。所调查的人口数多在几万人,通过摸底、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病例,由调查员亲自入户调查,逐项提出问题由调查对象回答。对已死亡者,询问其配偶或子女。大多数研究发现,受调自评的信息最准确。由于调查人口数量较多,因此在调查之前,必须要对调查员进行培训,以确保资料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完整性。也正是由于该项研究的复杂性和困难性,我国开展很少,处于较落后的地位。根据入户调查的QOL量表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较多的是χ2检验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12]。而计算机统计学处理软件的出现,使统计学处理更为准确及简便。

    4影响QOL的因素

    由于此项研究开展相对较少,而且采用的QOL量表不尽相同,因而其影响因素也各有侧重。但基本上都包含了WHO所提出的内容。根据我国国情,某些研究中加上职务、离退休因素、文化程度、再就业等内容[7]。研究表明,脑血管病患者不同时期的QOL得分比病前均明显下降,随着病后的康复,QOL得分可逐渐回升,但很难达到病前水平。一般在病后6个月QOL得分趋于稳定[3,13]。而住院病人的QOL与社会患者的QOL尚无对比性研究。且两者的量表内容应有所区别,如对住院病人进行性生活、业余娱乐生活、社交等的测评显然不太合适。在住院病人,QOL百分比中占前3位的是躯体健康、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和受人尊重[2,14],而社区中QOL百分比中占前3位的是劳动工作能力、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健康状况[9,15],两者显出一定的差别。ADL测评是QOL量表的必需项目,这在脑血管病患者显得尤为重要,ADL得分高者QOL总分普遍较高。目前应用最广的ADL评定是Barthel指数,它包含对大小便、吃饭、洗澡等12项活动能力评测,是比较全面的ADL评定,但作为QOL中的部分项目,往往选择其中主要几项,如进食、转移、大小便控制、家务能力[13]。脑血管病患者由于偏瘫及其它残疾可影响ADL执行,家庭结构对QOL有明显相关性,独居者QOL得分往往最低,文化程度高者其家庭和睦高于文化程度低者,但有资料显示,农民及工人的生活满意度(自评)高于居民和干部,老师为最低[16]。现代医学认为,职业是本病危险因素之一,因为它不仅是1种身份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经济地位。而经济状况可以决定1个人的生活境况。家庭收入高者的QOL好于经济收入低者[1,7]。但由于研究还不多,资料过少,尚未能有结论性的结果。
, http://www.100md.com
    5意义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人类死亡及致残的最重要原因。而在医院进行治疗的患者,由于治疗环境的不断改善,使他们在心理、生理上都有暂时的满足感。由于脑血管病致残率高达71.3%。故住院病人的绝大多数将带着残疾回到家庭和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及恢复速度的减慢甚至停滞,其生活质量的变化是肯定的。既往QOL的研究偏重于老年人,而脑血管病的发病年龄往往跨度很大,许多都是在职的壮年人,患病致残后给家庭、社会带来的影响更大。应根据一些相关疾病的QOL调查,找出对QOL产生影响的因素及相应的对策,使他们的QOL水平有一定的改善。尤其社区中对脑血管病患者QOL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远远落后于肿瘤、精神病患者及老年人的QOL的研究,随着脑血管病发病的逐年增高,更应加强该方面的研究,筛选出适合脑血管病患者在社区范围内使用的QOL量表,并针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重要相关因素制定出对策,以减少残疾,恢复最大限度的功能,以重返社会为目的,建立必要的社区康复(CBR)网络,为广大的病、伤、残者及其家庭服务。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吴继尧,刘开泰,李萱,等.29名维吾尔族百岁老人生存质量测定[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8,17(1):34

    [2]李凌江,杨德森,胡治平,等.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1):31

    [3]王茂斌.脑血管患者康复的生活质量评定[J].新医学,1997,28(1):13

    [4]房长茂.生活质量的定义分类和测评[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7,16(1):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主编.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186

    [6]BarryMM.生活质量与社区照管[J].BrJPsychiatry,1996,168(2):210
, http://www.100md.com
    [7]陶国枢,刘晓玲,陈丰,等.北京市老年人生活质量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1997,17(4):197

    [8]王洪忠,许健鹏.实用中西医结合偏瘫康复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133

    [9]颜丹红,彭竹漪,胡辉王,等.278例脑血管病患者生命质量评价[J].中国康复,1998,13(3):100

    [10]李凌江,杨德森,郑延平.评估医药资源投入效益的新指标生活质量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1995,6:16

    [11]于普林,吴雅凤,赵兵利,等.老年离退休职工生活质量调查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6,15(6):370

    [12]李晓惠,李天霖,王滨燕.老年人生活质量与人口社会学特征[J].中国老年医学杂志,1997,17(1):58
, http://www.100md.com
    [13]蔡来平,傅顺章.194例脑血管病患者生命质量的研究[J].中国康复,1992(1):13

    [14]毛竖月,朱汉民,杨俭莫,等.90岁以上长寿老人健康的相关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1997,17(1):6

    [15]张明园,朱紫青,陈佩俊,等.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与某些疾病关系的社区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1998,78(2):126

    [16]程志华.宁波市离退休老人多项健康评价及健康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杂志,1992,9(6):11

    [17]FalconerJA.不同年龄组中风住院病人的康复[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1994,14(3):144

    收稿日期:1999-11-1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