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康复》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47639
良肢位在脑血管病偏瘫急性期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现代康复》 2000年第3期
     作者:谭婉雯

    单位:谭婉雯(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广东 湛江 524001)

    关键词:

    现代康复000350

    1资料与方法

    脑血管病偏瘫患者共60例,观察组30例,女性8例,男性22例,年龄47~76岁,平均59.6岁。脑出血6例,脑梗塞15例,脑血栓9例,偏瘫肢体肌力Ⅰ~Ⅲ级,住院32~357d,平均142d。另有30例为对照组,病情、一般状况与观察组相似,具有可比性。

    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即按要求摆设良肢位,并定时更换体位。(1)仰卧位:头部放在枕头上,面部朝向患侧,枕头高度要适当,胸椎不得出现屈曲。患侧臀部下方垫一个枕头,使患侧骨盆向前突,防止髋关节屈曲、外旋。患侧肩关节下方垫一软枕,使肩胛骨向前突,上肢肘关节伸展,置于枕头上,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2)患侧在下方的侧卧位:患侧肩胛带向前伸,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患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下面垫一软枕,背部放一枕头,躯干可依靠其上,取放松体位。(3)患侧在上方的侧卧位:患侧上肢向前方伸出,肩关节屈曲约90°,下面用枕头支持,健侧上肢可以自由摆放。患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置于枕头上,健侧下肢髋关节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背部放一枕头,使躯干可依靠其上。

    对照组:常规治疗,未摆设良肢位。

    2结果

    观察组合并肩关节半脱位2例(6.6%),轻度骨盆后倾3例,轻度髋关节外展、外旋7例,偏瘫肢体轻度痉挛22例,中度痉挛8例。对照组9例(30%)合并肩关节半脱位,骨盆后倾7例,髋关节外展、外旋18例,偏瘫肢体轻度痉挛4例,中度17例,重度9例。

    3小结

    肩关节半脱位多发生于3周之内,由于岗上肌、岗下肌、三角肌、胸大、小肌的弛缓,使固定肩关节的稳定机构的强度降低,加上患侧上肢重力的牵引,使其向下移动,肩关节脱离正常位置。故患者仰卧时,取一个比躯干略高的枕头,垫在患侧的肩关节下方,健侧卧位时,患侧肩部、上肢充分前伸,并垫上枕头,患侧卧位时,患侧肩部尽可能地前伸,上肢外旋,并使患侧肩关节向前,勿使其向后或被胸部压在下方。

    良肢位能够防止骨盆后倾和髋关节外展、外旋。由于弛缓性瘫痪期,稳定骨盆、髋关节的肌肉弛缓,不能稳固骨盆和髋关节。故仰卧位时,应在患侧髋关节下垫一个适当高度的软枕,患侧在下方的侧卧位,应使髋关节向前,勿使其向后而受压。良肢位能够预防、缓解痉挛。偏瘫病人上肢以屈肌亢进,下肢以伸肌亢进为特点。故患者无论在仰卧位或侧卧位时,应保持患侧上肢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屈,患侧下肢保持髋、膝关节稍屈曲。良肢位能够早期诱发分离运动。如患侧在下方侧卧位时,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这就是部分分离运动的动作模式。

    收稿日期:1999-10-1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