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康复》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47643
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兴奋性氨基酸变化规律及意义
http://www.100md.com 《现代康复》 2000年第3期
     作者:李燕珍 陈富嫦 梁统 陈小江 梁学标

    单位:李燕珍(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广东 湛江 524001);陈富嫦(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广东 湛江 524001);陈小江(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广东 湛江 524001);梁学标(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广东 湛江 524001);梁统(广东医学院生化教研室,广东 湛江 524001)

    关键词:

    兴奋性氨基酸

    兴奋性氨基酸(EAAs)主要包括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等[1],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兴奋性递质。本文通过测定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中的Glu、Asp的含量,以探讨其在病变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

    1临床资料与实验方法

, http://www.100md.com     1.1临床资料观察组:36例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13~83岁,平均57.14岁。诊断符合第2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全部经头颅CT证实。脑出血血肿量计算按脑CT计算:血肿量(cm3)=π/6×长×宽×层面数×层距。入组标准:病前无心、肝、肾疾病及糖尿病、高热及癫痫发作。其中脑出血24例,血肿量5~86ml,平均(26.86±19.63)ml。血肿量5~29ml者18例,30~86ml者6例,继发脑室出血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8例;原发性脑室出血4例。共死亡5例。分期:急性期36例,病程1~5d,平均2.33d。其中31例存活者在恢复期再次抽血检测,病程16~38d,平均23.81d。

    对照组:为本院体检的健康人20例,无近期脑中风、癫痫、高热病史,无心、肝、肾疾病和糖尿病,男9例,女11例,年龄40~66岁,平均57.25岁。

    1.2实验方法所有病人于入院第2d空腹抽血,肝素抗凝以2500r/min离心10~15min,分离血浆。吸取100μl血浆加300μl无水乙醇混合,以4000r/min离心10min,沉淀蛋白,取上清液20μl加邻苯二甲醛氨基酸衍生试剂80μl混合1min,进样10μl,用法国吉尔森高效液相色谱仪,反相C18分析柱(250×4.6mm,5μm)分离,荧光检测EAAs,激发波长范围为305~395nm,发射波长为430~470nm。
, 百拇医药
    1.3统计分析方法实验数据经电脑软件MicrosoftExcel处理,用x±s表示,采用Excel双样本异方差假设进行t检验。

    2结果

    2.1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EAAs含量变化急性期36例患者血浆中的Glu含量为(174.68±51.44)μmol/L,Asp为(9.43±3.70)μmol/L,与对照组Glu(128.18±39.24)μmol/L,Asp(4.34±1.31)μmol/L比较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2.2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不同时期血浆中EAAs含量的变化在36例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中,按病人起病到入院时间不同,有22例在48h内抽血,血浆Glu为(190±48.88)μmol/L,Asp为(8.83±3.51)μmol/L,14例在3~5d内抽血,血浆Glu为(149.79±41.46)μmol/L,Asp为(10.50±4.04)μmol/L。可见血浆的Glu在发病48h后和第3~5d内已呈迅速下降趋势,两者比较P
, 百拇医药
    2.3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出血量与血浆EAAs含量的关系见图1。有脑实质出血的24例患者中,出血量>30ml的患者Glu为(222.61±37.43)μmol/L,Asp为(11.22±2.89)μmol/L,较出血量

    3讨论

    EAAs(Glu、Asp)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兴奋性神经递质。在脑损伤时,EAAs在细胞外液大量蓄积可直接导致神经元的死亡[1]。目前公认的EAAs造成神经毒性作用主要有两个过程[2],一是作用于非NMDA受体,包括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MPA)受体、海仁藻(KA)受体、亲代谢型受体、L-AP4受体,引起Na+、Cl-、H2O的内流,造成神经元急性水肿为特征的急性损伤过程。二是通过激活NMDA受体(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直接或间接启动电压依赖性通道,Ca2+大量内流,造成迟发性的神经元变性坏死的迟发过程。

    本组资料显示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EAAs(Glu、Asp)含量在急性期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别,在恢复期Glu、Asp均下降,与国内刘学升等人[3]报告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本组病人恢复期Asp虽下降(P〈0.05)本组资料也提示Glu在发病后48h内迅速增高,并在3~5d内迅速下降(P〈0.05Castillo等[5]在12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的EAAs检测中,发现血浆Glu、Asp含量在急性期明显升高,并与脑梗塞体积和病情轻重呈正相关,认为血浆中Glu超过一定浓度是发病后48h内病情恶化的重要预测指标。本研究显示,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中,血浆EAAs含量与血肿量的大小亦呈正相关,Glu和As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09和0.576,即血肿量大,Glu、Asp释放含量高。
, 百拇医药
    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血浆EAAs升高的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室出血的病人不同程度的发生脑血管痉挛(CVS),导致脑供血不足;(2)局部血肿压迫,刺激周围脑组织;(3)颅内压升高和梗阻性脑积水。以上原因造成脑细胞缺血、缺氧,引起EAAs过度释放,细胞外液EAAs明显升高,并通过受损的血脑屏障释放入血浆中,使血浆中的EAAs含量升高。t40701.gif (2557 bytes)

    图1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出血量与血浆EAAs含量的关系出血量(ml)Asp值(μmol/L)

    结合本研究结果可以说明,EAAs在细胞外液的蓄积参与了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早期脑水肿形成过程,是脑血肿周围神经元迟发性变性坏死的重要因素,随着病情的好转,EAAs也逐渐下降。测定血浆中Glu、Asp的含量可作为本病分期及判断病情轻重的一项生化指标。早期使用Glu、Asp释放抑制剂和受体阻断剂对保护神经元有重要作用。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Choi DW.Pharmacology of glutamate neurotoxicity in cortical cellculture[J].J Neurosic,1988,8:85

    [2]徐仁泗.兴奋性氨基酸与脑缺血损伤的研究概况[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8,25(2):62~64

    [3]刘学升,韩仲岩,伦立民,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浆兴奋性氨基酸递质的测定及临床意义[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5,12(5):261~263

    [4]黄洁,毕国英,张德英.脑梗塞患者血浆抑制性氨基酸变化及兴奋性氨基酸的变化[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7,5(6):323~327

    [5]Castillo J,Davalos A,Nareiro J,et al.Neuroex-citatory amino acids and their relation to infarct size and neurological deficit in ischemin stroke [J],1996,27(6):1 060~ 1 061

    收稿日期:1999-01-2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