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康复》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47654
脑性瘫痪儿童安定抗痉挛治疗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现代康复》 2000年第3期
     作者:许世跃 郑路

    单位:许世跃(四川省生殖卫生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郑路(四川省第五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关键词:

    现代康复000391

    痉挛是影响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阻碍着正常的生长发育,长期的痉挛还会导致肌肉挛缩、关节强直、畸形,甚至完全丧失关节的功能。安定是中枢性的抗痉挛药,临床上广泛用于抗痉挛的治疗。但目前有关安定控制脑性瘫痪痉挛的临床研究较少,本文就21例脑性瘫痪患儿应用安定抗痉挛治疗进行临床观察。

    1资料与方法

    脑性瘫痪诊断按1989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座谈会纪要标准[1],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患者21例,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10月~8岁,肌张力均在1级以上。
, 百拇医药
    方法:采用安定抗痉挛治疗,初始剂量按0.1mg/kg,每日3次,以后根据肌张力变化情况酌情调整剂量。用药前及用药后第1~2周每天检查并记录肌张力的变化,3周后改为每周2次。用药观察时间为3~6月。

    21例患儿安定每日总用量4~30mg。2~10mg,每日3~4次,6个月以上的小儿1~2.5mg或按0.04~0.2mg/kg,每日3~4次。用药初期,21例均出现不同程度头晕、乏力、嗜睡、言语不清、运动能力降低等不良反应,1~2周后逐渐减轻甚至消失。本组病例未见明显行为异常及精神状态异常。所有病例均能坚持用药,未出现毒副反应。

    2结果

    观察指标(1)肌张力:按照改良Ashworth评分法分为四级五等[2]。(2)效果判断指标:肌张力降低2级为显效,降低1级为有效,降低半级为好转,不足半级为无效。(3)护理情况:姿势变化、运动能力等其他相关内容,每次检查均由2名医生与亲属参与共同完成。21例肌张力痉挛患儿用药前肌张力1级2例,2级9例,3级7例,4级3例。用药后:有效:2级1例。好转1级1例,2级5例,3级5例。无效:2级3例,3级2例,4级3例。用药前后对照:H=12.31,P〈0。01。统计学处理采用H检验。
, 百拇医药
    3讨论

    安定是临床上抗痉挛的常用药物。目前研究表明,它的主要作用部位在脑干和脊髓,可增加GABA结合受体的能力,能缓解多种中枢性病变引起的肌强直,也可缓解局部病变引起的肌肉痉挛[3]。结果表明,安定缓解脑性瘫痪痉挛症状有一定的作用,该作用和肌张力增高的程度有关。对肌张力2或3级患者疗效较好,对1和4级疗效差,但能缓解重度痉挛所致的疼痛与焦虑。因此我们建议:(1)轻度痉挛患者不用药,通过单纯的运动疗法减轻症状。(2)中度患者配合物理治疗小量使用安定。(3)重度患者用药后虽然不能有效控制痉挛,但能够减轻疼痛,改善情绪和生活质量,并使护理稍容易一些。尤其是不宜外科手术的患者,应是安定的适应证。(4)脑性瘫痪患儿由于神经系统协调性差,在应急状态下均可见肌张力明显增高,尤其是重症脑性瘫痪患儿,易引起喉痉挛而危及生命。因此,均应根据病情酌情增加安定的用量。(5)大约40%脑性瘫痪并发癫痫,安定有抗癫痫的作用,该作用增加了脑性瘫痪患者使用安定的临床价值。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由于中枢抑制作用,用药后可出现嗜睡、乏力,可通过连续用药和剂量调整来减轻。1~2级患儿若用药后出现肌无力,不能控制姿势或行动者应停药。因此用药前应对患儿进行仔细的运动评估,尽量减轻药物的负面影响。
, 百拇医药
    对部分患者连续用药发生耐受性,须作剂量调整,在高剂量的情况下应重新评价药物的作用。

    安定在剂量较大时可能出现共济失调,用药中应注意区分脑性瘫痪本身的运动障碍与药物的不良反应。

    撤药症候群在连续用药半年后突然停用时发生。由于安定的半衰期长并有活性代谢产物,故反应一般发生在停药2天以后,多表现为烦躁不安和运动障碍[4,5]。我们研究中未出现明显的停药反应,可能与逐步减量停药有关。

    由于需要长期服药,与其他药物合用的情况经常存在,如乙醇(药酒)、全麻药等可相互增效。与抗酸药合用可延缓安定的吸收,与苯妥英钠同用可减慢后者的代谢,提高其血药浓度。与扑米酮、普萘洛尔等同用可能改变癫痫的发作类型及频率等[4]。因此,在合用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特点,密切关注其临床变化,及时调整剂量。

    安定安全范围大,在医生的指导下,家属应根据病情变化调整用药物剂量,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林庆.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纪要[J].中华儿科学杂志,1989,27(3):16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59

    [3]吴景时.药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1995.1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临床用药须知[M].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9~41

    [5]徐淑云.现代实用临床药理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426~429

    收稿日期:1999-12-0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