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康复》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47658
胰激肽缓释酶对糖尿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现代康复》 2000年第3期
     作者:陈卓淳

    单位:陈卓淳(杭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2)

    关键词:

    甲襞微循环是人体皮肤微循环的一部分

    甲襞微循环是人体皮肤微循环的一部分,也可反映全身微循环的状态。糖尿病患者常伴有甲襞微循环改变,且其改变与病情轻重一致,但在治疗糖尿病中常常被忽略,故药物改善糖尿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的报道甚少。本研究对比观察胰激肽缓释酶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减少糖尿病所引起的微循环病变。

    1资料与方法

    糖尿病组: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1980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选择糖尿病患者60例,男性3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50.5±8.3)岁,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52例,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8例。病程(6.5±3.2)年。所有病例都经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糖尿病。正常对照组:选择年龄、性别与糖尿病组相匹配,经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无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脑、肾、肝脏疾病的健康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2.3±5.2)岁。
, 百拇医药
    服药方法:糖尿病组常规服用降血糖药物加服胰激肽缓释酶片112单位(56u/Tab)3次/d,疗程4周,在服药前及服药4周后分别进行甲襞微循环检查。甲襞微循环检查:室温控制在15~25℃之间,所有病例均在同一时间段由同一人进行检查。受检者取坐位,手指与心脏同一水平。观察左手无名指甲襞微循环,同时测量局部皮肤温度。将受检者无名指置于图像分析仪显微镜下,通过摄像机将显微镜下图像投射到荧光屏上,并用图像记录仪摄下图像。观察指标按《甲襞微循环检查指标及其评价》[1]中提出的甲襞管襻形态、血液流态、襻周状态共16项指标,进行观察记录,用加权积分法进行计算,同时测量甲襞微循环血流速度,微血管体积密度及线密度。资料处理: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

    2结果

    糖尿病组治疗前甲襞微循环积分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表1),各项积分值及总积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及血管密度及血流速度的变化(表2),治疗后各项积分值及总积分值均显著降低,同时甲襞微循环的微血管体积密度及线密度均显著增加,血流速度增快。
, 百拇医药
    表1治疗前甲襞微循环积分值(xx1.gif (881 bytes)±s)

    项目

    治疗前

    治疗后备力量

    管襻形态

    1.33±0.38

    0.93±0.25

    血液流态

    1.08±0.33

    0.56±0.35
, 百拇医药
    襻周状态

    1.20±0.65

    0.53±0.40

    总积分值

    3.61±.75

    2.02±0.58

    体积密度(um0)

    0.10±0.02

    0.15±0.02

    线密度(um-1)

    74.66±6.51
, 百拇医药
    94.32±5.68

    血流速度(mm/s)

    0.50±0.08

    1.21±0.12

    注:P〈0.05

    3讨论

    机体微血管病变常导致微循环障碍。影响微循环的因素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有毛细血管壁的增厚,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及血液内成分的变化,周围神经及植物神经病变可加重微循环障碍及微血管病变。反之,微循环障碍又促使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展。本文糖尿病患者治疗前甲襞微循环管襻形态、血液流态、襻周状态的积分值及总积分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表明糖尿病患者存在着甲襞微循环障碍与文献一致[2]。本研究观察采用胰激肽缓释酶治疗糖尿病的微循环病变,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甲襞微循环管襻形态、血液流态、襻周状态总积分值,同时显著增加微血管体积密度及线密度,加快血流速度。其作用机制:(1)胰激肽释放酶是蛋白水解酶类,由18种氨基酸和4种糖所组成,在生物体内,胰激肽释放酶是以酶原形式存在与其抑制剂、激肽原等一起共同组成激肽体系,胰激肽释放酶在这一体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使激肽原降解成激肽直接作用于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微血管,使关闭的微血管开放,改善循环。在扩张血管的同时能增加血管网交点,改善血管的通透性和血液流量。故糖尿病患者经胰激肽缓释酶治疗后患者甲襞微循环体积密度及线密度均显著增加。(2)胰激肽缓释酶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流速度,改善微循环血液流态,主要是通过缓激肽和组氨多肽对XⅡa的负反馈,抑制Ca++的凝血时间,促使血管内皮的细胞产生前列腺素PGI2,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同时能激活纤溶酶原成纤溶酶,提高纤溶活性,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含量下降,防止血栓形成,使治疗后糖尿病患者甲襞循环血流速度明显增快,红细胞聚集及白色血栓形成明显减少。胰激肽缓释酶也能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减少肾素和醛固酮的生成,抑制钠的重吸收,具有降压作用,其降压作用又使襻周状态改善,襻周渗出、出血明显减少或消失。

    总之,糖尿病患者存在着甲襞微循环障碍,选用胰激肽缓释能扩张毛细血管,增加血管通透性,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改善糖尿病微血管循环。

    参考文献

    [1]田牛.实用临床微循环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37~43

    [2]刘凤英.五种疾病甲襞微循环观察[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58~61

    收稿日期:1999-12-0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