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康复》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47660
功能性消化不良76例治疗分析
http://www.100md.com 《现代康复》 2000年第3期
     作者:毛洪祥

    单位:毛洪祥(江苏省荣军医院,江苏 无锡 214035)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心理;抑郁

    现代康复000337

    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方法。方法:对76例患者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森田疗法以及抗抑郁药等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1%。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情绪障碍密切相关,心理与药物相结合是理想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分类号:R5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496(2000)03-0398-02

    The analysis of treatment for 76 cases of funclinal dyspepsia]
, http://www.100md.com
    MAO Hong-xiang

    (Jiangsu Rong Jun Hospital,Wuxi 214035,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methods of treatment for funectional dyspepsia.Methods:Using rational emotive therapy and morita therapy combined with emI:depressant drugs for 76 cases.Results:The overall therapeulic effective rate was 91% . Conclusion :There i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functional dyspepsia and effective disorders.It is idea and efficient method of treatment to combine psychology with medication.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functional;dyspepsia;psychology;depression

    本文总结近5年来我院心理门诊及神经症专科病房收治的7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采用心理、药物相结合的综合疗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76例中,女61例,男15例。年龄21~56岁,平均42.2岁。病程1.8~7年,平均2.8年。文化程度:小学8例,初中24例,高中或中专31例,大专或本科13例。

    1.2入组标准以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不适为主诉,其次具有下列1项或数项:餐后饱胀、嗳气、早饱、厌食、恶心、呕吐、剑突下灼热,胸骨后痛等。症状至少持续2个月以上。实验室、B超、X线检查排除肝胆胰及肠道器质性疾病,内镜检查未发现溃疡、肿瘤等(炎症除外)。无糖尿病、结缔组织及神经肌肉疾患。无腹部手术史。均经消化内科系统治疗,效果不佳。
, 百拇医药
    1.3诊疗方法要求患者尽量找出病因及诱因,同时了解患者的个性、体质、个人生活经历以及家庭工作情况。在统一指导语下由患者独立完成症状自评量表(SCL-90)[1]测定。采用合理情绪疗法[2]及以森田疗法为核心思想指导的心理疗法[3]。对有抑郁、焦虑、失眠等症的患者给予抗抑郁、抗焦虑、镇静催眠药物治疗,对体虚、纳差、消瘦的患者予以GIK、复方氨基酸、白蛋白等支持疗法,用药期间监测血常规、心、肝、肾等功能及不良反应。

    2结果

    参照森田心理疗法及我国惯用标准定为痊愈:症状完全消失,社会工作、家庭生活无任何影响。显效:症状大部分消失,社会工作、家庭生活无明显影响。有效:症状部分消失,社会工作、家庭生活有轻度影响。无效:症状无改善与治疗前相同。

    治疗前后症状自评量表对照,采用SSPS+6.0forwindow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
, 百拇医药
    本组患者病前性格:内向胆小,不善交际者61例,外向开朗活泼5例,中间型10例;有明显精神诱因者40例,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10例,体弱多病者7例,多因素并存16例,无明显原因可查者3例。门诊治疗66例,住院10例。治疗时间13~114d,平均58d。痊愈:47例(62%),显效13例(17%),有效9例(12%),无效7例(9%)。总有效率为91%。

    SCL-90测评(见表1)。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等方面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善、尤以焦虑、抑郁及躯体化方面为显著(P〈0.01)表1FD治疗前后SCL-90评定结果及全国常模比较(±s)

    治疗前

    治疗后

    国内常模(n=1388)
, 百拇医药
    P1

    P2

    P3

    躯体化

    3.17±0.70

    1.78±0.60

    1.37±0.48

    〈0.001

    〈0.01

    〈0.001

    强迫

    2.26±0.53
, 百拇医药
    2.01±0.51

    1.62±0.61

    〈0.01

    〈0.01

    〈0.05

    人际关系

    2.30±0.92

    1.70±0.60

    1.65±0.61

    〈0.001

    〈0.05

    〈0.05
, 百拇医药
    抑郁

    3.36±0.57

    2.14±0.51

    1.50±0.59

    〈0.001

    〈0.01

    〈0.001

    焦虑

    3.34±0.54

    2.22±0.31

    1.39±0.43

    〈0.01
, 百拇医药
    〈0.01

    〈0.001

    敌对

    2.38±0.49

    1.74±0.59

    1.46±0.55

    〈0.001

    〉0.05

    〈0.05

    恐怖

    1.98±0.58

    1.37±0.72
, http://www.100md.com
    1.23±0.41

    〈0.01

    〉0.05

    〈0.01

    偏执

    2.30±0.94

    1.74±0.60

    1.43±0.57

    〈0.01

    〈0.05

    〈0.05

    精神病性

, http://www.100md.com     2.98±0.72

    1.76±0.59

    1.29±0.42

    〈0.001

    〈0.01

    〈0.00

    注:P1为治疗前与国内常模比较,P2治疗后与国内常模比较,P3治疗前后两组比较

    3讨论

    本组患者大多具有如下特点,病前个性内向、胆小、敏感、以自我为中心。发病和受刺激、疲劳等因素有关,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发病模式,从心身医学的角度,采取心理、药物等综合治疗可收到显著效果。在心理治疗方面,本组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therapy)是由Ellis于50年代末提出。基本观点是心理障碍、情绪与行为问题,焦点是“非理性信念”,即错误的思维方式。人的情感及行为主要是由其认知过程所决定,错误的认识引起错误的判断、推论,导致病态的情感和行为。本组患者普遍存在认知偏差,他们把由于紧张、疲劳或体虚误衰弱引起胃液分泌和/或运动机能等植物神经机能紊乱视为器质性病变,反复做各种检查(本组仅胃镜检查平均每人2.8次,最多1例达7次)。这种求医行为强化了患者的“病人”角色,在原有症状的基础上附加心因性或医源性不良暗示,9例在胃镜活检后被告之是肠上皮化生,属癌前期病变,因而精神极度紧张、恐惧、悲观,使得症状加重,形成恶性循环。纠正患者对疾病认识上的偏差,要在建立初期治疗关系的基础上对病人进行指导性教育,用合理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取代非理性信念,消除疑病、恐惧、抑郁情绪。
, 百拇医药
    森田疗法(MoritaTherapy)在认知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以森田疗法核心思想为指导的心理疗法(住院患者不要求绝对卧床)。帮助病人摆脱疾病的困扰,是一种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心理治疗方法。适用于神经症、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心身疾病。此类患者大多具有疑病素质,内省力强,常为自身的健康状况而担忧,把一般人在某些场合可能产生的感觉误认为是病而紧张恐惧,注意力越是集中在这些“症状”上,感觉越敏感,“症状”就越严重,森田称之为精神交互作用。治疗上,门诊病人主要通过施治者一对一的交谈方式进行,一般1~2次/周,住院病人除药物治疗外,要求患者参加锻炼,看报刊杂志、听音乐。查房时除了解症状变化以外,对“病”不作进一步的分析讨论。具体方法是要求患者忍受痛苦,对自己的症状采取容纳接受,把病症的治疗交给医生,着力完成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心理治疗的关键是患者对医生分析的认同,积极配合,方能取得好的效果。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是因为本组患者SCL-90测定,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分较常模显著增高,提示普遍存在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FD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可能是负性生活事件刺激所致,亦有可能是FD后紧张疑病所致,更有可能是二者兼而有之。
, 百拇医药
    本组使用安拿芬片、奥麦伦、赛乐特,一般为常规剂量,维持治疗3~6个月,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或停药。副反应为恶心、口干、便秘等,一般能够耐受,无需停药。

    患者通过认知心理疗法,消除了疑病恐惧心理,同时在森田疗法核心思想指导下,直面人生,把自己的注意力从内转向外,切断了精神交互作用,改善了症状,对预防今后疾病的复发具有积极意义。本组7例病程短、症状轻,仅经心理治疗即告痊愈。其他患者,由于存在明显的疑病倾向以及抑郁焦虑情绪,或者休质比较虚弱,辅助抗抑郁抗焦虑药物以及支持疗法。二者互补,起到增强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养活了药量及药物副反应。

    本组7例治疗无效,其中3例负性生活事件持续存在2例婚姻问题、1例负债,2例有强烈疑病观念,加用舒心利等抗精神药物治疗,疑病抑郁及躯体症状无明显改善,另外2例因经济等原因未能接受正规治疗。通过对这7例患者的治疗分析,提示我们FD发病是多因性的,社会、家庭、经济状况等支持系统对疾病的预后具有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0

    [2]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1

    [3]高良武久(康成俊等译).森田心理疗法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1

    收稿日期:1999-12-2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