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康复》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47695
骨折外固定支架术的康复护理
http://www.100md.com 《现代康复》 2000年第3期
     作者:王丽璇 李瑞云

    单位:王丽璇(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福建 泉州 362000);李瑞云(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关键词:

    现代康复0003153

    我科从1990年以来,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多发性骨折及复杂骨折并发症,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96例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96例,男72例,女24例,年龄16~72岁,其中开放性骨折31例,粉碎性骨折12例,斜形螺旋形骨折42例,横断性骨折11例。随访9个月~10年。临床愈合时间8~12周,平均75d,随访结果:骨折达到解剖复位82例,近解剖复位10例,复位欠佳4例。

    2康复护理措施

    2.1预防肢体肿胀术后将患肢置功能位、抬高30~40°以利消肿。如脓肿明显可静滴25%甘露醇250ml30min滴完。

    2.2功能锻炼使用外固定架特别强调早期活动,功能锻炼,恰当的功能锻炼不仅防止肌肉萎缩,滑膜粘连、关节囊挛缩、增加血液循环,更能使骨折端获得间断性生理应力,促进骨重建,功能锻炼则应注意,不同创伤阶段功能锻炼要求不同,应尊重客观规律、不可急躁。不同部位或同一部位不同类型损伤功能锻炼不同,以主动为主,被动为辅,锻炼时用力勿太猛。术后第3d可指导病人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足趾屈伸活动,3次/d,每次10min,第4~8d行膝,踝关节主动活动每日4次,每次15min,术后1周可扶拐离床不负重活动,护士要做好用拐指导及示范动作,活动时步幅小,速度慢,防钢针损伤肌肉,总之,功能锻炼以病人不感到疲劳、骨折部不发生疼痛为度,如活动后出现肿胀,可抬高患肢,并向病人解释此属正常反应,坚持锻炼能恢复正常。第6~8周视骨折类型,X线显示骨痂生长情况、如有连续性骨痂生长,可部分负重逐步过度到全部负重。粉碎性骨折、斜形骨折要延长负重时间。

    3体会

    近年来有关骨折愈合和骨折改建的生物力学和组织形态学,研究表明骨折愈合类型和骨改建的过程,主要与固定方法、固定器材有关,外固定器和骨组成复合系统的稳定性可以调整。在骨折的初期用坚牢固定,这对软组织愈合十分有益,骨折后期改用弹性固定以利骨折愈合与重建,应用外固定架可根据治疗需要对骨折断端间施加挤压力、牵伸力或中和力、固定后尚可进行必要的调整,以矫正力线偏差,对骨施力灵活[3]。

    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后的效果与术后功能训练,提高预见性护理意识及措施,防止并发症发生是保证此类病人顺利康复的关健[3]。

    参考文献:

    [1]范晓群,马永威,耿丽华.酒精和碘伏用于外固定架针孔消毒效果对比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1997,7(3):165

    [2]贺京西,李吾成,陈伯伦,等.外固定器治疗针道感染及其防治[J].中华骨科杂志,1996,16(10):630

    [3]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素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7:244

    收稿日期:1999-11-16

    修改日期:2000-01-31,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