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49417
论脑出血急性期的中医治疗法则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0年第3期
     作者:薛金占 郭海洋

    单位:中国黄金总公司黑河金矿局医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关键词: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000337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9691(2000)03018702▲

    脑出血占脑卒中患者的10%~20%〔1〕,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高,而急性期的治疗最为重要,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时期。我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中论述中风的病因病机为肝肾阴虚、肝阳化风,临床上亦多从平肝潜阳熄风治之,但结果往往不令人满意。笔者认为,脑出血急性期应以治标为本,可不考虑其肝肾阴虚,以凉血通瘀法与活血化瘀法为治疗的法则。

    1 凉血通瘀法
, http://www.100md.com
    脑出血是在高血压、动脉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病虽速,其来也渐,脑出血的急性发病往往是在长期的潜隐性退变基础上发生的,其病因可概括为精血亏耗,情志所伤,饮食不调,使得内伤积损,气血长期失调。加之情志失宜,劳逸过当,气候骤变,饮食不节等诱因,即可发生。《素问*调经论》说“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气复返则生,气不返则死。”已明确指出中风大厥的发病基础为血随气逆,冲激于脑。气有余则为火,血有余则是瘀,《成方便读*复元活血汤》中张秉成说“血瘀之处,必有伏阳”。故而血分瘀热,瘀热阻窍是脑出血急性期的本证,亦即是主证。此时应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给予凉血通瘀法治疗。

    凉血通瘀法包括冰血清热,通腑降逆两部分。张景岳在“非风”治则中谈到,“治热必从血分,甚者用苦寒,微则用甘凉”,开创了凉血清热治疗本病的先河。凉血则热自消,清热则血自凉, 二者相辅相成。“血之与气,并走于上”,脑络破损,瘀热阻窍,气机有升无降,脑中瘀热。瘀热阻窍,每与热结阳明相关。因阳明胃肠专司气机之通降;机体气机逆乱,升降失调则阳明通降之责失司,积滞内停,燥矢内结,腑热上蒸,必然加重瘀热阻窍之病势,对此急症惟通下降逆最为急务。故应大力通降阳明胃腑之势,赖中州枢机通降之功,直折阳气之暴逆,宜釜底抽薪,上病取下,通其腑气,导热下行,以缓解在上之血瘀,气血得降,瘀热消散,元神之府自然清净。
, http://www.100md.com
    凉血通瘀法的方药以犀角地黄汤和桃仁承气汤为主,加减使用。方中大黄清热泻火,凉血祛瘀,通腑泄热,荡涤肠胃,推陈致新。水牛角有清热凉血之功,与大黄相合互补,更能加强凉血化瘀作用,“清营汤”也含本品。生地养阴,助清热。桃仁活血祛瘀润燥,助大黄泻下瘀热。还可选用凉血活血止血药赤芍、丹皮、当归等,这可佐加醒脑开窍之品。

    2 活血化瘀法

    活血化瘀法在脑出血急性期的应用问题有很大争议,笔者经临床观察发现,脑出血急性期活血化瘀法是可行的,并且临床效果良好。笔者认为,首先脑出血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血管壁的变化,与血管压力有关而与血管内凝血机制无明显关系。其次,大部分脑出血患者的活动性出血仅发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脑出血后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主要与血肿和脑水肿有关,而不是出血本身。再次,活血化瘀方药作用机制与西药的血管扩张剂和抗凝剂不能等同。传统中医学理论认为:“离经之血便是瘀”。唐宗海《血证论》指出:“凡系离经之血与荣养周身之血已睽绝而不合”,又说“此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生化之机,故凡血证总以去瘀为要”。以上论述为活血化瘀法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施永德等〔2〕运用现代血液流变学的方法对42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脑出血不论低血细胞压积型,还是常血细胞压积型,其血浆粘度、红细胞电泳时间、纤维蛋白原和血沉方程K值等4项指标均明显增加,成为脑出血具有血瘀的有力佐证。
, http://www.100md.com
    有人观察发现,部分脑出血患者急性期存在活动性出血的问题,并且抗凝力低下的患者活动性出血的比率增高。现代医学证明,大部分活血化瘀方药具有较强的抗凝作用,甚至有促纤溶作用〔3〕,这好象与脑出血相驳,故而怀疑此时应用活血化瘀法的安全性。我们认为大部分脑出血均在很短的时间内中止。并且脑出血的发病均与凝血机制无关,而具有血瘀证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故而应用当无可非议。对于存在活动性出血的脑出血患者,笔者认为使用活血化瘀法也是可行的,只要符合中医血瘀证的辨证。其实活血化瘀法在活动性出血性疾病的应用自古就有,如崩漏等,均取得过良好疗效。这与《伤寒论》中大承气汤之热结旁流证的道理一样,这也正是“瘀血不去,新血无以归经”理论的印证。从大量的临床报道中也证实了活血化瘀法的安全性〔4,5〕。脑出血急性期及时应用活血化瘀药,既可减轻脑血肿的形成,加速血肿的吸收消散,防止再出血,又能控制和减轻脑水肿,防止脑疝形成,对于终止和延缓脑出血急性期病理发展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活血化瘀方药在活动性出血的脑出血患者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其发挥作用的客观指标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 百拇医药
    活血化瘀方药以桃红四物汤为主随证加减,应选一些具有活血与止血双重作用、性能平和之品,温燥性较大的活血化瘀药应尽量不用。桃红四物汤中桃仁活血润肠,红花宜用养血量,去川芎加养血、活血之益母草、鸡血藤,活血止血之三七粉、水蛭粉等吞服。

    凉血通瘀法与活血化瘀法是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重要法则,两者应用有序,不可偏废。一般在脑出血即日就用凉血通瘀法以救其急,对昏迷患者,可以鼻饲或灌肠给药,一般在1周以内,病情即稳定,瘀热得清,腑气得通,此时应及早使用活血化瘀法,以便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简介:薛金占(1971),男(汉族),黑龙江省人,主治医师。

    参考文献:

    〔1〕史玉泉主编.实用神经病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07.

    〔2〕施永德,唐镇生,秦芝九,等.脑血管病的血瘀证据及活血化瘀疗效观察.见:姜春华主编.活血化瘀研究新编.第1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0.139192.

    〔3〕王乃利,任静,曲戈霞,等.活血化瘀中药体外抗凝纤溶活性筛选实验.沈阳药学院学报,1991,8(2):117120.

    〔4〕谢道珍,杨卫斌,窦淑荣,等.中医药为主治疗出血性中风235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1993,34(2):9294.

    〔5〕张会川,王小平,郭志红,等.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脑血管病.中医杂志,1994,35(1):13.

    收稿日期:2000-02-0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