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83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贝光明 李果青
单位:广西贺州市中医医院,广西 贺州 542800
关键词: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000334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9691(2000)03018501▲
1990~1998年收治1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尚满意,报告如下。
1 病例与方法
1.1 病例:1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均符合文献〔1〕标准,中风病证的诊断分型依据文献〔2〕标准。183例中147例经颅脑CT扫描确诊,36例CT扫描未发现梗死灶(其中15例脑萎缩,13例脑动脉硬化,8例未发现异常),但其病史、症状、体征典型。临床上依据病情分为轻、中、重度:意识清楚、肌力Ⅲ级以上为轻度;意识清楚、肌力Ⅱ~Ⅲ级为中度;意识清楚或不清楚、肌力0~Ⅰ级为重度。轻度46例,中度58例,重度79例。183例中男126例,女57例;年龄40岁以下4例,41~49 岁38例,50岁以上141例,平均62岁。日间起病79例,夜间起病104例。腔隙性梗死86例,缺血性梗死58例,出血性梗死3例。左侧肢体不利87例次,右侧肢体不利74例次,双下肢不利14例次,四肢乏力8例次,口眼口 呙斜132例次,言语蹇涩115例次,伴头晕67例次,伴头痛53例次,伴高血压101例次,意识改变 63例次。发病后1日内入院82例,3日内入院76例,3日后入院25例。高血压病史62例次,中风病史12例次,冠心病史41例次,脑动脉硬化史61例次,糖尿病史17例次,风湿性心脏病史7例次。发病后合并冠心病41例,糖尿病17例,风湿性心脏病7例,心房颤动16例,高血压心脏病29例,肺部感染47例,肾功能不全2例。
, 百拇医药
表1 急性脑梗死不同病情程度疗效比较
例(%) 组别
例数(例)
基本治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
轻度组
46
44(95.65)△△
2(4.35)
, http://www.100md.com
0
0
46(100.00)△
中度组
58
27(46.55)
23(39.66)
5(8.62)
3(5.17)
55(94.83)
重度组
79
, 百拇医药
29(36.71)
31(39.24)
9(11.39)
10(12.66)
69(87.34)
合计
183
100(54.64)
56(30.60)
14(7.65)
13(7.10)
170(92.89)
, 百拇医药
注:与重度组比较:△P<0.05(u=2.53),△△P<0.01(u=6.56)
1.2 治疗方法:
1.2.1 综合治疗:①20%甘露醇降颅内压;②肌注利血平、硫酸镁、速尿,口服或鼻饲降压药;③输氧以增加大脑氧供;④青霉素预防感染、治疗并发症;⑤根据病情常规单用或联用复方丹参、川芎嗪、脉络宁、清开灵、生脉或黄芪注射液等;⑥意识不清者静滴醒脑静注射液或鼻饲安宫牛黄丸;⑦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⑧针刺、推拿、理疗、药物外洗和光量子血液疗法等。
1.2.2 辨证施治:①肝阳上亢型56例,宜平肝潜阳,用天麻钩藤汤或羚羊角汤加减;②阴虚风动型37例,宜补肾填精,用地黄饮子加减;③风痰闭窍入络腑实型37例,宜通腑化痰,调胃承气汤加减;④风痰闭窍入络痰湿型29例,宜豁痰开窍,用涤痰汤加减;⑤气虚血瘀型24例,宜益气活血通络,用补阳还五汤加减。临床中各证相互夹杂、转化,当灵活变通应用。
, 百拇医药
1.3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文献〔1〕标准。基本治愈:意识恢复正常,肌力达Ⅳ~Ⅴ级,生活自理;显效:自觉症状好转,瘫痪或失语基本恢复,能独立行走,肌力提高2级以上;好转:瘫痪及失语改善,肌力提高1级;无效:治疗后病情无改善或加重、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u检验。
2 结 果
183例患者中基本治愈100例(54.64%),显效56例(30.60%),好转14例(7.65%),无效13例(7.10%),总有效率92.89%。病情轻、中、重度各组疗效见表1。
3 讨 论
脑梗死属于中医“中风”范畴。常见中老年人,多由肝肾阴亏、阳亢化风、气血逆乱、瘀血阻滞、经脉痹阻所致。现代医学认为脑梗死的发病机制〔3〕主要是:①颅内动脉管壁发生病变(如脂肪或淀粉沉着),导致血管腔狭窄,血管壁弹性降低,血液中有形成分凝集成团。②颅外栓子随血液进入颅内动脉,导致动脉血管闭塞,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充血水肿、变性坏死,引起一系列临床改变。因此,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4〕、溶栓及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增强缺血缺氧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及促进“半暗带”内存活的神经元功能恢复是治疗脑梗死的关键措施。183例患者治疗以活血化瘀法〔5〕贯穿各证型的治疗始终。在西药降颅压、降血压等的同时,选用各种活血化瘀中药针剂〔6〕,配合方剂进行辨证治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病死、病残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本资料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是较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百拇医药
获奖项目:广西贺州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9874)
广西贺州地区科技成果(97392)
作者简介:贝光明(1957),男(汉族),广西贺州人,副主任医师。现任广西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贺州分会副理事长。
参考文献:
〔1〕王新德执等.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8,21(1):6063.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第1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425.
〔3〕孟家眉执笔.对脑卒中临床研究工作的建议.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8,21(1):5759.
〔4〕孙建华.脉络宁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等的作用及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1999,6(10):457459.
〔5〕翁维良主编.活血化瘀治疗疑难病.第1版.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23.
〔6〕孙新芳.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1999,6(1):3940.
收稿日期:1999-03-07, 百拇医药
单位:广西贺州市中医医院,广西 贺州 542800
关键词: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000334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9691(2000)03018501▲
1990~1998年收治1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尚满意,报告如下。
1 病例与方法
1.1 病例:1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均符合文献〔1〕标准,中风病证的诊断分型依据文献〔2〕标准。183例中147例经颅脑CT扫描确诊,36例CT扫描未发现梗死灶(其中15例脑萎缩,13例脑动脉硬化,8例未发现异常),但其病史、症状、体征典型。临床上依据病情分为轻、中、重度:意识清楚、肌力Ⅲ级以上为轻度;意识清楚、肌力Ⅱ~Ⅲ级为中度;意识清楚或不清楚、肌力0~Ⅰ级为重度。轻度46例,中度58例,重度79例。183例中男126例,女57例;年龄40岁以下4例,41~49 岁38例,50岁以上141例,平均62岁。日间起病79例,夜间起病104例。腔隙性梗死86例,缺血性梗死58例,出血性梗死3例。左侧肢体不利87例次,右侧肢体不利74例次,双下肢不利14例次,四肢乏力8例次,口眼口 呙斜132例次,言语蹇涩115例次,伴头晕67例次,伴头痛53例次,伴高血压101例次,意识改变 63例次。发病后1日内入院82例,3日内入院76例,3日后入院25例。高血压病史62例次,中风病史12例次,冠心病史41例次,脑动脉硬化史61例次,糖尿病史17例次,风湿性心脏病史7例次。发病后合并冠心病41例,糖尿病17例,风湿性心脏病7例,心房颤动16例,高血压心脏病29例,肺部感染47例,肾功能不全2例。
, 百拇医药
表1 急性脑梗死不同病情程度疗效比较
例(%) 组别
例数(例)
基本治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
轻度组
46
44(95.65)△△
2(4.35)
, http://www.100md.com
0
0
46(100.00)△
中度组
58
27(46.55)
23(39.66)
5(8.62)
3(5.17)
55(94.83)
重度组
79
, 百拇医药
29(36.71)
31(39.24)
9(11.39)
10(12.66)
69(87.34)
合计
183
100(54.64)
56(30.60)
14(7.65)
13(7.10)
170(92.89)
, 百拇医药
注:与重度组比较:△P<0.05(u=2.53),△△P<0.01(u=6.56)
1.2 治疗方法:
1.2.1 综合治疗:①20%甘露醇降颅内压;②肌注利血平、硫酸镁、速尿,口服或鼻饲降压药;③输氧以增加大脑氧供;④青霉素预防感染、治疗并发症;⑤根据病情常规单用或联用复方丹参、川芎嗪、脉络宁、清开灵、生脉或黄芪注射液等;⑥意识不清者静滴醒脑静注射液或鼻饲安宫牛黄丸;⑦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⑧针刺、推拿、理疗、药物外洗和光量子血液疗法等。
1.2.2 辨证施治:①肝阳上亢型56例,宜平肝潜阳,用天麻钩藤汤或羚羊角汤加减;②阴虚风动型37例,宜补肾填精,用地黄饮子加减;③风痰闭窍入络腑实型37例,宜通腑化痰,调胃承气汤加减;④风痰闭窍入络痰湿型29例,宜豁痰开窍,用涤痰汤加减;⑤气虚血瘀型24例,宜益气活血通络,用补阳还五汤加减。临床中各证相互夹杂、转化,当灵活变通应用。
, 百拇医药
1.3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文献〔1〕标准。基本治愈:意识恢复正常,肌力达Ⅳ~Ⅴ级,生活自理;显效:自觉症状好转,瘫痪或失语基本恢复,能独立行走,肌力提高2级以上;好转:瘫痪及失语改善,肌力提高1级;无效:治疗后病情无改善或加重、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u检验。
2 结 果
183例患者中基本治愈100例(54.64%),显效56例(30.60%),好转14例(7.65%),无效13例(7.10%),总有效率92.89%。病情轻、中、重度各组疗效见表1。
3 讨 论
脑梗死属于中医“中风”范畴。常见中老年人,多由肝肾阴亏、阳亢化风、气血逆乱、瘀血阻滞、经脉痹阻所致。现代医学认为脑梗死的发病机制〔3〕主要是:①颅内动脉管壁发生病变(如脂肪或淀粉沉着),导致血管腔狭窄,血管壁弹性降低,血液中有形成分凝集成团。②颅外栓子随血液进入颅内动脉,导致动脉血管闭塞,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充血水肿、变性坏死,引起一系列临床改变。因此,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4〕、溶栓及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增强缺血缺氧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及促进“半暗带”内存活的神经元功能恢复是治疗脑梗死的关键措施。183例患者治疗以活血化瘀法〔5〕贯穿各证型的治疗始终。在西药降颅压、降血压等的同时,选用各种活血化瘀中药针剂〔6〕,配合方剂进行辨证治疗,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病死、病残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本资料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是较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百拇医药
获奖项目:广西贺州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9874)
广西贺州地区科技成果(97392)
作者简介:贝光明(1957),男(汉族),广西贺州人,副主任医师。现任广西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贺州分会副理事长。
参考文献:
〔1〕王新德执等.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8,21(1):6063.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第1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425.
〔3〕孟家眉执笔.对脑卒中临床研究工作的建议.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8,21(1):5759.
〔4〕孙建华.脉络宁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等的作用及临床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1999,6(10):457459.
〔5〕翁维良主编.活血化瘀治疗疑难病.第1版.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23.
〔6〕孙新芳.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1999,6(1):3940.
收稿日期:1999-03-0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