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2000年第3期
编号:10251078
医源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病因分析及护理
http://www.100md.com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0年第3期
     作者:邓仁丽 段佳忠 陈建华

    单位:贵州省遵义市骨科医院,贵州 遵义 563003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6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80(2000)03-0018-01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骨、骨间膜、肌间膜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最常发生于前臂掌侧和小腿。由于骨筋膜室的室壁坚韧而缺乏弹性,当室内容积骤减或室内内容物体积骤增时,则骨筋膜室内的压力急剧增加,阻断室内血液循环,使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组织缺血[1]。如不及时处理,轻者导致肌肉坏死,神经麻痹;重者可造成肢体残废,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本文对31例医源性骨筋膜室综合征原因分析及护理观察要点作了如下总结。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从1990年3月~1998年12月收治31例医源性骨筋膜室综合征。男17例,女14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2岁。上肢15例,其中上臂3例,前臂10例,手掌2例;下肢16例,其中小腿13例,足3例。

    1.2 引起原因:石膏7例;夹板8例;药膏及绷带缠绕肢体10例,其中外用夹板固定6例;垂直悬吊牵引致健侧小腿1例;输液漏针引起2例;挤压伤及累积伤未能引起重视而误诊误治者3例。

    1.3 症状和体征:31例都表现有伤肢高度肿胀、紧张;疼痛超过了原发损伤的疼痛程度;主动活动无力;相应间隙区内神经、肌肉麻痹,15例受累神经分布区的感觉减退;受累肌肉牵拉试验阳性25例;21例肢体远端脉搏减弱或消失;11例肢体苍白发凉或瘀斑;17例有张力性水泡;3例肢体部分发黑坏死。

    1.4 治疗及初步结果:31例中28例进行了高渗脱水,深筋膜切开减压等治疗,收到了较好效果,其中6例因手术时机延迟和减压不彻底,都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3例因肢体坏死与严重感染而截肢。
, 百拇医药
    2 原因分析

    2.1 外固定使用不当引起15例,主要因素有:

    2.1.1 某些骨科医师在骨折整复时为求解剖对位,多次整复,造成了局部软组织再损伤;外固定过紧或在包扎时可能不紧,但在创伤性水肿继续发展的情况下,则变得包扎过紧而形成压迫;对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认识不够,用止痛药掩盖症状,未能及时发现与治疗。

    2.1.2 纸压垫选择过厚、过硬或石膏固定整形时,为纠正骨折成角用手指按压石膏,以致皮肤、皮下组织压迫坏死及骨筋膜室综合征形成。

    2.2 在农村多用白布摊上药膏后再环形包绕肢体多层,外用夹板固定。当出现骨筋膜室高压早期症状时,虽松解了夹板,但由于药膏的紧密缠绕已形成束带,并未能够解除外在压力,以致骨筋膜室综合征形成。本组中有2例因胫腓骨骨折,复位后用中药膏衬垫及夹板外固定过紧,3~5d发现进行治疗仍造成部分小腿坏死截除。
, 百拇医药
    2.3 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3例。本组1例男性3岁患儿,因右股骨干斜形骨折,在当地医院行双下肢皮肤悬吊牵引6d,患儿哭闹不止,左足部肿胀,未予处理。后肿胀逐渐加剧,并出现张力性水泡之后2d,左足趾发绀才拆除皮肤牵引,对症治疗,病情无缓解而转院。入院时查左足3~5趾发黑,足部皮肤呈花斑样改变而行截肢术。引起健侧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肢端部分坏死少见。发生原因为胶布、绷带包扎过紧,护理观察不仔细,出现肿胀、疼痛未及时处理。另2例因输液时液体漏在皮下过多及药物刺激形成骨筋膜室综合征。

    2.4 对致伤外力多,造成2处以上损伤:如颅脑损伤、内脏损伤、多发骨折、软组织损伤较重,伤肢未得到及时正确处理,并置于一种不利患肢血液循环的位置。

    3 护理观察

    骨筋膜室综合征为一发展性疾患,刚发生时可能症状不明显,遇到可疑病例应密切观察,多做检查,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早期临床表现是以局部症状为主。只是在肌肉缺血较久,已发生广泛坏死才出现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脉率增快,血压下降,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尿中出现肌球蛋白等。所以此征的早期护理必须做到细致入微。
, 百拇医药
    3.1 对肢体有外固定的观察:正确掌握石膏及夹板的应用范围,认识机械性损伤多伴有组织损伤重的特点。如采用石膏或夹板外固定后应密切观察包扎松紧度及患肢肿胀、疼痛、肢端感觉、末梢血运等有无异常。一般对复位后外固定的病人,3~5d局部组织呈现反应性肿胀,根据病情作适当调整,复位后应抬高患肢,防止肿胀。

    3.2 对疼痛的观察:创伤后肢体持续性剧烈疼痛,一旦进行性加剧,为本征最早期的症状,是骨筋膜室内神经受压和缺血的重要表现。神经组织对缺血最敏感,感觉纤维出现症状最早。必须对此予以足够重视,及时处理,不能未经检查便给止痛药应付而掩盖病情。

    3.3 指或趾的表现:指或趾呈屈曲状态,肌力减弱,被动牵伸指或趾时,可引起剧烈疼痛,为肌肉缺血的早期表现。

    3.4 感觉的变化:患肢表现皮肤略红,温度稍高,肢体有严重的压痛,触之可感到室内张力增高,皮肤紧张可见张力性水泡形成。受累神经分布区感觉减退或麻木。
, http://www.100md.com
    3.5 末梢血运的观察:骨筋膜室内组织压上升到一定程度(前臂8.66kPa,小腿7.33kPa)就能使供给肌肉血运的小动脉关闭,但此压力远远低于病人的收缩血压。因此,还不能足以影响肢体主要动脉的血流,此时肢体远端脉搏虽然存在,指、趾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仍属正常,但肌肉可能早已发生缺血,所以肢体远端脉搏存在并不是安全指征,应结合其他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分析,协助诊断[1]。当出现无脉症状时,已属此征的晚期。

    4 小结

    骨筋膜室综合征若不及时处理,缺血将继续加重,发展为缺血性肌挛缩和坏死,其临床症状由疼痛转为无痛、苍白或紫绀、大理石花纹、感觉异常、肌肉瘫痪、无脉等。若神经缺血30min,即可出现神经功能异常,完全缺血12~24h,将发生永久性神经功能丧失。肌肉缺血2~4h,即可出现功能改变,8~12h后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因此,必须加强医护人员专业知识学习,熟练掌握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应用范围,固定正确,就能有效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同时还应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即使一旦发生,也能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减少病残。

    作者简介:邓仁丽(1970~),女,1989年7月毕业于遵义医学院卫校,大专。现工作于遵义医学院附院急诊科,护师。

    参考文献:

    [1] 裘法祖.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收稿日期:1999-07-2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