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夏医学》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12581
耳带状疱疹32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华夏医学》 2000年第4期
     作者:胡贤良

    单位:胡贤良(金秀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广西金秀县 545700)

    关键词:耳带状疱疹;诊治;分析

    华夏医学000483 中图分类号: R76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0)04-0521-02

    耳带状疱疹在临床上较少见。本文回顾我院1994年10月至1998年10月4年来临床资料完整的32例耳带状疱疹,并加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2例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男女之比为1.3:1;年龄最小19岁,最大72岁,50岁以上患者20例,占63%;病史6h至23d;全部患者均为单耳患病。
, 百拇医药
    1.2 发病诱因 上感16例,扁桃体炎8例,拨牙后及腮腺炎后各l例,疲劳2例,其他不明原因4例。

    1.3 临床表现 32例均有耳痛、耳带状疱疹及不同程度的面瘫,18例伴有听力下降,12例有较重的眩晕及眼球震颤,2例有溢泪,8例有耳周淋巴结肿大压痛。血常规检查显示有26例血中淋巴细胞增高。

    1.4 治疗方法 就诊后即予地塞米松10mg静注,1次/d,第2周后改服强的松,每次10mg,3次/d,第3周后每次5mg,3次/d,连用4~5周;同时予以三磷酸腺苷60mg+辅酶A100u加入10%葡萄糖500ml中静滴;并予以“三B针”(Vit B1l00mg, Vit B650mg, Vit B12500μg)肌注,1次/d,聚肌胞2mg肌注,1次/d;卡马西平及烟酸片各0.1g,甲氰眯胍胶囊200mg口服,均3次/d;剧痛者予平痛新20mg肌注,2次/d,用药时间据病情而定。局部合并感染者全身及局部加用抗生素;疱疹部位用地塞米松或阿昔洛韦滴眼液湿敷。急性期过后,可采用局部理疗及按摩等方法治疗。
, 百拇医药
    1.5 预后 治疗后门诊随访1年。1个月内恢复正常者18例,2个月内恢复正常者8例,3个月内恢复正常者4例,另有2例1年后仍有轻度面瘫、重听或眩晕。

    2 讨论

    耳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侵犯脑神经,病变区多位于膝状神经节[1]。最易受累的颅神经依次为面神经、位听神经、舌咽神经、三叉神经、迷走神经和外展神经[2],因而表现各异。耳廓及外耳道共有耳颞神经、迷走神经耳支、面神经耳支和耳大神经分布,而这些分支又有神经吻合,故耳带状疱疹几乎都合并有面神经麻痹。

    该病临床上较少见,多发于成年人,半数在50岁以上,以一侧耳廓多见。患者往往有上感、扁桃体炎、腮腺炎及拔牙等病史以及疲劳、受凉、机体免疫力下降等诱因。潜伏期3~5d,然后出现本病的典型症状,即在膝神经节分布区的耳屏、耳甲腔、耳垂、对耳轮、外耳道、乳突甚至是鼓膜等处出现成串的带状疱疹,在疱疹或面瘫出现前多发生剧痛,按面瘫侵犯面神经的部位而出现有不同的伴随症状,如听力下降、眩晕、眼震及溢泪等。
, 百拇医药
    目前对该病尚无特效药物,一般多采取对症处理及支持疗法。急性期应用大剂量激素,以促进面瘫的恢复,并用能量合剂来改善末梢循环,促进代谢,增强营养。用烟酸等血管扩张剂来改善血运,平痛新及卡马西平起止痛效果。近年来,甲氰咪胍治疗带状疱疹取得良好效果[3]。此外,辅以抗炎及抗病毒药物的全身或局部应用,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本组病例大多表现为机能性麻痹,恢复虽有快有慢,但总的预后较佳。恢复的快慢与治疗是否及时有很大关系。

    总之,本病有明显的临床特征,常表现为耳痛、耳部带状疱疹、面瘫及内耳功能障碍等主要症状,若治疗及时得当,效果令人满意。

    参考文献

    [1] 王冠龄.耳带状疱疹1例报告[J].中国农村医学,1998,134(10):31.

    [2] 王忠植,张小伯主编.耳鼻咽喉科治疗学[M].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252.

    [3] 吴志华主编.皮肤性病学[M].第1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3.73.

    (收稿日期: 2000-04-1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