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复肽联合复方丹参抗肝纤维化疗效观察
作者:莫军扬 董丹苗 宁业蜀
单位:莫军扬 董丹苗 宁业蜀(柳州地区医院,广西柳州市 545002)
关键词:肝复肽;复方丹参;肝纤维化
华夏医学000477 中图分类号: R57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0)04-0515-02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重要病理改变,肝纤维化的发展与肝病的进展及预后有密切关系。将病变终止于肝纤维化阶段甚至逆转至正常是治疗慢性肝病的关键。目前国内外用于临床有效抗肝纤维化药物不多。笔者于1996~1999年在使用肝复肽联合复方丹参在抗肝纤维化方面显示一定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60例均为我院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其中男性55例,女性5例;年龄21~59岁,平均40岁。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传染病学术会议(北京)修订的标准。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变程度上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 ①治疗组(35例):用肝复肽(吉林华康生物化学制药厂生产)100mg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河南龟山神草药业公司生产)20ml分别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内静脉滴注,1次/d,30d为1疗程,一般2个疗程。②对照组(25例):使用复方丹参,用法及疗程与治疗组相同。各组基础护肝治疗相同,对较重病例加用氨基酸制剂及白蛋白等。
1.3 观察项目 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病毒标志物及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LN及Ⅳ-C检测试剂盒购自重庆肿瘤研究所。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显著性t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后2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好转,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肝脾大小程度触诊均无明显缩小。HBV-M的转换在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有5例及1例e抗原阴转,3例抗HBe阳转。2组肝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肝功能复常时间短于对照组,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百拇医药
2.2 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结果见表1。治疗前各组肝纤维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肝纤维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
表1 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结果 组别
n
肝纤维化指标(±s)
HA(ng/ml)
PCⅢ(μg/L)
Ⅳ-C(μg/L)
LN(ng/ml)
治疗组
, 百拇医药
35
治疗前
313.03±131.90
195.63±70.59
95.35±35.50
148.65±92.30
治疗后
130.50±50.52
122.40±45.25
65.50±25.50
95.05±40.07
对照组
, 百拇医药
25
治疗前
293.56±143.24
190.35±56.25
89.50±40.35
145.80±35.26
治疗后
246.30±130.56
170.60±46.51
84.16±42.32
133.23±32.23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肝复肽即促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注射用制剂,系从动物新鲜肝脏经提取、分离、纯化具有活性的多肽类物质。该药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急慢性肝炎可有效降低ALT,改善临床症状。近年研究发现其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动物试验表明可抑制各种原因诱导的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发生[1],这可能是由于HGF可促进肝细胞内DNA的合成,保护肝细胞免受损伤,使肝微循环改善,肝内皮细胞对透明质酸(HA)摄取、分解功能增强。同时HGF增加枯否氏细胞功能,使Ito细胞合成HA、胶原纤维连接素及板层素减少,肝间质细胞合成HA减少,从而抑制纤维细胞增生和胶质纤维形成,达到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2]。肝脏微循环功能的改善可使Ⅲ型胶原沉积相应减少,间接阻止肝纤维化的进一步形成[3]。复方丹参可通过改善肝脏微循环,经激活胶原酶,促进已形成的胶原蛋白降解而达到抗肝纤维化效应[4],治疗后HA、PCⅢ、LN及Ⅳ-C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 百拇医药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药合用效果优于对照组。以HA改善最为显著,说明两药合用能增强各自的抗肝纤维化效应。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肝功能转归均优于对照组,且肝功能复常时间缩短。因此两者配伍可起协同作用,为临床治疗慢性肝炎及抗肝纤维化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兆东.肝纤维化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1999,15(3):133.
[2] 孔祥平,张宜俊.肝细胞生长素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治疗作用的电镜观察[J].中华病理生理杂志,1991,1(3):37.
[3] 叶红军.促肝细胞生长素、IFN及IL-2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分泌作用[J].临床肝胆病杂志,1996,12(1):20.
[4] 刘尔瑜,王宝恩.丹参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肝脏病理杂志,1993,1(2):93.
(收稿日期: 2000-04-23), 百拇医药
单位:莫军扬 董丹苗 宁业蜀(柳州地区医院,广西柳州市 545002)
关键词:肝复肽;复方丹参;肝纤维化
华夏医学000477 中图分类号: R57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0)04-0515-02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重要病理改变,肝纤维化的发展与肝病的进展及预后有密切关系。将病变终止于肝纤维化阶段甚至逆转至正常是治疗慢性肝病的关键。目前国内外用于临床有效抗肝纤维化药物不多。笔者于1996~1999年在使用肝复肽联合复方丹参在抗肝纤维化方面显示一定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60例均为我院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其中男性55例,女性5例;年龄21~59岁,平均40岁。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传染病学术会议(北京)修订的标准。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变程度上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 ①治疗组(35例):用肝复肽(吉林华康生物化学制药厂生产)100mg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河南龟山神草药业公司生产)20ml分别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内静脉滴注,1次/d,30d为1疗程,一般2个疗程。②对照组(25例):使用复方丹参,用法及疗程与治疗组相同。各组基础护肝治疗相同,对较重病例加用氨基酸制剂及白蛋白等。
1.3 观察项目 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病毒标志物及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LN及Ⅳ-C检测试剂盒购自重庆肿瘤研究所。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显著性t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后2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均有不同程度好转,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肝脾大小程度触诊均无明显缩小。HBV-M的转换在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有5例及1例e抗原阴转,3例抗HBe阳转。2组肝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肝功能复常时间短于对照组,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百拇医药
2.2 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结果见表1。治疗前各组肝纤维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肝纤维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
表1 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结果 组别
n
肝纤维化指标(±s)
HA(ng/ml)
PCⅢ(μg/L)
Ⅳ-C(μg/L)
LN(ng/ml)
治疗组
, 百拇医药
35
治疗前
313.03±131.90
195.63±70.59
95.35±35.50
148.65±92.30
治疗后
130.50±50.52
122.40±45.25
65.50±25.50
95.05±40.07
对照组
, 百拇医药
25
治疗前
293.56±143.24
190.35±56.25
89.50±40.35
145.80±35.26
治疗后
246.30±130.56
170.60±46.51
84.16±42.32
133.23±32.23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肝复肽即促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注射用制剂,系从动物新鲜肝脏经提取、分离、纯化具有活性的多肽类物质。该药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急慢性肝炎可有效降低ALT,改善临床症状。近年研究发现其有抗肝纤维化作用。动物试验表明可抑制各种原因诱导的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发生[1],这可能是由于HGF可促进肝细胞内DNA的合成,保护肝细胞免受损伤,使肝微循环改善,肝内皮细胞对透明质酸(HA)摄取、分解功能增强。同时HGF增加枯否氏细胞功能,使Ito细胞合成HA、胶原纤维连接素及板层素减少,肝间质细胞合成HA减少,从而抑制纤维细胞增生和胶质纤维形成,达到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2]。肝脏微循环功能的改善可使Ⅲ型胶原沉积相应减少,间接阻止肝纤维化的进一步形成[3]。复方丹参可通过改善肝脏微循环,经激活胶原酶,促进已形成的胶原蛋白降解而达到抗肝纤维化效应[4],治疗后HA、PCⅢ、LN及Ⅳ-C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 百拇医药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药合用效果优于对照组。以HA改善最为显著,说明两药合用能增强各自的抗肝纤维化效应。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肝功能转归均优于对照组,且肝功能复常时间缩短。因此两者配伍可起协同作用,为临床治疗慢性肝炎及抗肝纤维化治疗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兆东.肝纤维化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1999,15(3):133.
[2] 孔祥平,张宜俊.肝细胞生长素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治疗作用的电镜观察[J].中华病理生理杂志,1991,1(3):37.
[3] 叶红军.促肝细胞生长素、IFN及IL-2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分泌作用[J].临床肝胆病杂志,1996,12(1):20.
[4] 刘尔瑜,王宝恩.丹参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肝脏病理杂志,1993,1(2):93.
(收稿日期: 2000-04-2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