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2000年第4期
编号:10216954
外伤后急性期低颅压综合征43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2000年第4期
     作者:方国宏 方泽鲁 黄勤

    单位:方国宏(广东省惠来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515200);方泽鲁 黄勤(广州医学院附属二院神经外科)

    关键词:颅内压;脑损伤;综合征

    实用医学杂志000427 摘 要 目的:分析外伤后急性期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年间43例外伤性低颅压综合征病例,探讨其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43例不同损伤类型患者依靠临床表现和腰穿确诊为低颅压综合征。经采用不同治疗后全部于3~10 d内低颅压症状消失。结论:外伤后急性期低颅压发生与伤后脑血管痉挛,脑脊液经耳鼻丧失过多,过量使用脱水剂,体液丧失多而摄入不足,手术或腰穿放脑脊液过多等因素有关,确诊后及时治疗均能痊愈。

    我院自1996年1月~1998年12月共收治脑外伤后急性期低颅压综合征43例,占同期收治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73例的2.3%,现分析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3例,男31例,女12例,年龄13~72岁,平均36.7岁,均有头部外伤史。受伤方式:车祸伤28例,跌坠伤9例,打击伤6例。GCS评分:≤8分2例,9~12分12例,13~15分29例,低颅压综合征症状均出现在伤后3 d内。

    1.2 损伤类型 全部病例均行头颅CT扫描。脑震荡10例,单纯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6例,颅底骨折脑脊液漏并脑挫裂伤13例、脑挫裂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颅内血肿3例,重度开放性颅脑损伤2例,多发性损伤致低血压休克2例。

    1.3 临床表现 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乏力,厌食31例;伴有脉搏细数,血压偏低7例;表现为表情淡漠,嗜睡状5例,均于伤后3 d出现。

    1.4 治疗与结果 经采用平卧休息,增加液体量摄入和另有5例行鞘内注入滤过空气20 ml后,全部病例在3~10 d内低颅压综合征症状得到纠正。
, 百拇医药
    2 讨论

    2.1 发病机制 外伤后低颅压原因,有作者[1]认为与伤后脑血管痉挛,脉络丛分泌功能受到抑制或者继发于脑脊液漏,休克,严重脱水,低钠血症,过度换气及手术或腰穿放出过多脑脊液有关。总结本组43例,我们认为本病发生与下面几个原因有关,也可能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2.1.1 脑血管痉挛,脉络丛分泌抑制 外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引起脑血管痉挛的重要因素,脑血管痉挛引起血管腔狭窄,血流量减少,使脉络丛分泌脑脊液的功能受到抑制而引起低颅压,本组共有7例脑挫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低颅压病例。

    2.1.2 脑脊液经耳、鼻丧失过多 脑脊液漏多数在3~5 d后闭合,故急性期内如丧失过多可致低颅压,这种情况多见于脑外伤后有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耳鼻漏患者,本组共有19例因颅底骨折脑挫裂伤并脑脊液漏而致低颅压。
, 百拇医药
    2.1.3 过量使用脱水剂 由于急性期多数使用脱水剂,部分病例还加用利尿剂,过度脱水易导致低颅压。本组43例均在急性期内用过20%甘露醇至少每天500 ml,部分使用速尿降颅压,此是造成患者低颅压的重要因素。

    2.1.4 体液丧失过多而摄入不足 脑外伤急性期为防止颅内高压,预防脑水肿常采用控制补液总量方法,再加脱水治疗,部分病人因昏迷而禁食,多发损伤合并有休克,气管切开,高热、呕吐等因素导致病人体液丧失过多且摄入不足引起低颅压。本组急性期呈昏迷而禁食有2例,气管切开2例,高热3例,频繁呕吐4例,多发性损伤致低血压休克2例。

    2.1.5 开颅手术或腰穿放出过多脑脊液 外伤后颅内血肿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中放出过量脑脊液。外伤后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治疗手段,反复行腰穿放出血性脑脊液也易导致低颅压的发生。本组有3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7例合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反复行腰穿治疗。

    2.2 临床表现 外伤后急性期低颅压综合征以头痛最为突出,平卧或头低位时减轻或消失,其次是眩晕和呕吐、厌食、乏力、脉搏细数、血压偏低、严重者出现表情淡漠、嗜睡,易与颅内压增高相混淆,应予重视。本组43例患者临床表现与上述情况相符合。
, 百拇医药
    2.3 诊断 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腰穿测压来确诊,对脑外伤后治疗过程中出现较重的头痛、眩晕、乏力、厌食等症状,与脑损伤的轻重程度不符,特别是具有明显的抬高头位头痛加剧,放低头位疼痛减轻的规律时、即应想到颅内低压可能,应详细询问病史并行腰穿检查,如腰穿压力在7.8 kPa(80 mmH2o)以下,即可确诊。本组43例系根据临床表现而作出判断,再行腰穿测压而确诊。

    2.4 治疗 本病一经确诊,可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方法。(1)平卧休息,必要时采用足高头低位;(2)增加液体摄入,经口服或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 000 ml及5% GS 2 500~3 000 ml;(3)掌握脱水剂和利尿剂的合理应用,病情有好转时应及时减用或停用;(4)促进脑脊液分泌,对有利于刺激脉络丛产生脑脊液的药物如麻黄素,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咖啡因,激素等可适量应用;(5)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管痉挛,解除对脉络丛的抑制可用罂粟碱或吸入CO2等;(6)鞘内注入空气或液体,可采用经腰穿或脑室注入过滤空气或生理盐水;(7)急性期脑脊液耳鼻漏大多自行封闭愈合,但若出现迁延不愈,则应考虑行脑脊液漏修补术。本组43例选用上述治疗方法,急性期低颅压情况在3~10 d内完全恢复。

    3 参考文献

    1,王忠诚,主编. 神经外科学.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70~371., 百拇医药